《陽新土豚湯》
在外求學多年,每當與友人閑聊起家禽,總離不開雞鴨鵝等眾人皆知的物種,而當我提到家鄉(xiāng)的土豚,他們無不一臉茫然,戲問:“這是何方神獸?”
豚是一種“四不像”的禽類,似鵝非鵝,似鴨非鴨,屬鴨科家禽,形體呈橄欖狀,比鴨大比鵝小,軀體長而寬,略扁。頭部兩側(cè)和顏面長有紅皮瘤,額頭像鵝,眼至喙處無毛,嘴短且窄,脖頸粗短,長有一撮較長的白毛。通體羽毛豐滿,光澤明亮,宛若身披白衣,形態(tài)優(yōu)美,翼羽矯健,撲騰擊水若鷹擊長空,尾羽上翹,豚掌像鴨掌。
根據(jù)陽新的方言(“屯得”),當?shù)厝朔Q之為豚,大有言之食量大之意。據(jù)說,陽新飼養(yǎng)豚有約300年的歷史,陽新豚抗熱耐寒能力強,易養(yǎng)活,作為食材,口感甚佳,再經(jīng)過HUB省蓄牧局、央視節(jié)目等相繼報道,陽新豚成為了當?shù)孛禺a(chǎn)跨出本土走向遠方的重點對象,逐漸在各地繁衍。
異鄉(xiāng)漂泊的歲月里,我吃過不少豚湯,但依舊懷戀家鄉(xiāng)的土豚湯。鄂東南的宴席,少不了豚湯這道菜,開席前,廚師用小火煨著做好的豚湯,等至中場,才上豚湯來助興。湯面飄著五六粒紅棗和一層淡黃色香脂,壘出湯面的豚肉頗像鴨肉,色香俱全的豚湯早就讓肚子尚有余地的客人垂涎三尺,他們迫不及待夾起一塊豚肉,吹著熱氣喝上一口豚湯,怡然自得、豎拇指稱贊:味濃香醇,油而不膩。
但我覺得,這不是最好的土豚湯,最美味的土豚湯當屬奶奶煲的。奶奶每年都會養(yǎng)上三四只土豚,每逢過節(jié),她會宰豚煲湯,先將豚的內(nèi)臟去除,切成塊放入清水鐵鍋中,用柴火煮沸個把小時,再加上些許味精和鹽,無需其他作料,燉出來的湯,味道鮮美,人若食之,回味無窮。
據(jù)當?shù)乩先顺Uf,土豚湯更有藥用價值,富含飽和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喝豚湯可抗腫瘤,也能讓人神清氣爽,倍感精神。
每次,我都會將奶奶燉的湯一喝見底,滴湯不剩,喝完,疲憊感全無,精神頭十足,以至于連續(xù)很長時間都在惦記著鴨圈里剩下的兩三只步履閑適的陽新豚。
小仙女們估計也覺察到有人在偷瞄她們,不僅不害羞,反而優(yōu)雅端莊地啄著羽毛,享受著余輝落在身上,偶爾還會“嘎嘎”幾聲,和墻角趴著打盹的老黃狗一起,守著鄉(xiāng)村的寧靜和美好。
后來,我走過了很多大城市,看過了很多山河景,吃過了很多美味佳肴,但還是懷念大山深處的鄉(xiāng)村田園,懷戀奶奶燉的陽新土豚湯,更懷戀與奶奶在鄉(xiāng)下居住的十多年歲月。
可能是,那份土豚湯的香氣,染上了鄉(xiāng)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