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第131章 問鼎中原路(下)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九折肱 839 2020-12-14 06:00:00

  從楚國利益上講,鄧曼生了一個好兒子,楚文王熊貲,熊貲繼承了他老子武王的雄心壯志,正如太史公所講楚彊,陵江漢間小國,小國皆畏之。楚文王意欲實現(xiàn)先人的“以觀中國之政”,兼并周邊小國,開疆拓土,伐申過鄧,連姥姥家的國土也要拿過來,問政中原,打通鄧國這個要塞非常必要,楚國日益強盛,北下之心勃然。

  中原那邊在玩什么呢?

  鄭伯自櫟入,緩告于楚。秋,楚伐鄭,及櫟,為不禮故也?!蹲髠鳌?p>  鄭國出亂子了。鄭莊公后,鄭國陷入衰落,鄭莊公可謂鄭國史上僅有的最耀眼的那顆明星。鄭莊公被稱為“千古奸雄第一人”,隱忍圖強,是叫板周天子的第一個諸侯,算得上春秋初期的小霸王。

  鄭莊公后,國內(nèi)政治動蕩,公子突出奔,后來復位返國。楚國這邊對鄭國的局勢時刻關(guān)注,鄭國地理位置處于中原核心,問政中原鄭國就是一塊踏腳的板。于是楚國以鄭國公子突返國,卻沒有向楚國報告為理由,伐鄭。這次伐鄭只是象征性的,表達了楚國震懾中原的野心。

  鄭莊公時,已經(jīng)看到南方楚國的崛起,并為此擔憂。對于南方的楚國,周幽王時,鄭國桓公曾經(jīng)與太史有過議論,太史預(yù)言“周衰,楚必興。興,非鄭之利也”,楚國崛起,一定會插手中原,鄭國是必經(jīng)之路,這個預(yù)判也合乎天下情勢。

  《左傳》中鮮有提及楚國,但是到了魯桓公時期,有了楚國的第一筆,這一筆非同小可。

  蔡侯鄭伯會于鄧,始懼楚也。這個鄭伯就是赫赫威名的鄭莊公,他已經(jīng)意識到一個嚴峻的問題,蠻夷之楚已經(jīng)不可遏制的強勢崛起,中原壓力倍增。這時的楚君是誰呢?熊通,楚武王,文王的老子。

  武王后,楚文王繼往開來,短短二三十年,把中原人的擔憂逐漸變?yōu)楝F(xiàn)實,伐鄭就是一個宣告,楚國來了!

  再溫習一下熊通那番豪邁:

  “我蠻夷也?!?p>  “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

  “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對中原諸侯的蔑視,無以復加,透露出天下舍我其誰的氣概;楚文化與中原儒家文化的對決正式拉開了序幕。很有意思的是,中原文化從沒有正視過這個南霸天,即便被楚國蹂躪的體無完膚,還是倔強的拿起筆在史書上寫下“楚子”,挽回一點那可憐的被撕爛了的自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