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第132章 北進北進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九折肱 1148 2020-12-14 12:00:00

  《楚世家》·北進爭霸

  楚國自熊繹封于楚,隱忍圖強,篳路藍縷。楚國封以子爵,政治地位相當(dāng)?shù)?,不受中原待見,國小,所謂蕞爾之邦,方圓五十里,一直以來安分守己,順服于周。其后到熊渠,開始了對外擴張,國力有所發(fā)展,也逐漸將目光北望。熊渠“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謚號”,封三子為王,尚不敢自封,但是爭鋒中原之心已然怕蓬勃,其時周厲王蠻暴,窮兵黷武,熊渠不得已撤銷王號。

  周自厲王后,王室衰弱,威望日減,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諸侯國內(nèi),政治動蕩,君位迭更,諸侯中之大者公開藐視周王,周王式微。楚國就在這歷史時期,強勢崛起,演繹出一幅跌宕起伏的爭霸中原的壯麗畫卷。可以說,楚國發(fā)展壯大的過程,就是不斷的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不斷的兼并人國的過程。有人說楚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戰(zhàn)爭史和滅國史”,的確如此。

  楚國大規(guī)模地開疆拓土始自楚武王熊通。周室衰微,諸侯相侵伐,中原一片亂紛紛,而中原外的蠻夷戎狄,見周室忙于內(nèi)亂無暇對外征伐,在休養(yǎng)生息一段時期后,嶄露頭角,開始向中原頻繁侵擾。此時的楚國一方面受著中原列國的歧視和鎮(zhèn)壓,一方面受著外族勢力的威脅,楚國要生存下去必須壯大自身,打破周室姬姓國的封鎖擠壓,肅清周邊蠻族勢力?;诖?,楚國歷來的國策便是鞏固楚南,北進中原。

  楚武王即位,開始北向用兵。熊通伐申,是北進的號角,但是申國作為楚國的毗鄰,周室姬姓國,綜合實力并不弱于楚,加之周室調(diào)動諸侯兵馬戍守申國,熊通伐申并未成功。

  北伐不能勝,于是楚武王熊通將鞏固楚國后方作為先行戰(zhàn)略,以退為進,先后伐滅了周邊的權(quán)等國,同時還向東西方向積極擴張,戰(zhàn)勝攻取,所向披靡,在擴大、鞏固后方的同時,解決了北進可能受到的側(cè)背威脅,并通過征服漢東諸國,初步控制了長江中游的銅礦資源及其北運通道。

  熊通后期專力江漢,沒有再進行北伐,隨著國力的壯大,疆域的拓寬,設(shè)立限制的改革創(chuàng)新,一個新興的南楚強勢崛起。

  “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政治上公開與周室分庭抗?fàn)?。楚武王死后,繼位的文王延續(xù)了武王的野心,北進中原勢在必行。楚文王全力北進,假鄧伐申,占領(lǐng)南陽這塊戰(zhàn)略寶地。繼而滅息伐蔡,控制了出入中原的另一個交通要道,隨后伐鄭,正式拉開了與中原諸侯爭霸的序幕。

  楚國的軍事擴張大致如高士奇《左傳紀事本末》所記:“春秋時期滅國最多者,莫楚若矣。--夫先世帶礪之國棋布星羅,南捍荊蠻而北為中原之蔽者,最大陳、蔡,其次申、息,其次江、黃,其次唐、鄧,而唐、鄧尤逼處方城之外,為楚門戶。自鄧亡,而楚之兵申、息受之;申、息亡,而楚之兵江、黃受之;江、黃亡,而楚之兵陳、蔡受之;陳、蔡不支,而楚兵且交于上國矣?!俺阅隙?,先弱后強,各個擊破,終于使楚國從西周初年的“蕞爾之邦“赫然為大國。春秋時期晉楚爭霸,戰(zhàn)國時期楚漢爭天下,戰(zhàn)略上都是北進!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