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北牧之言,令東客一時語塞。只須臾間,他又想好了應(yīng)對之辭,“北牧掌使你誤會了!我絕對沒有其它意思!偉大的教主大人是天上的神明,我對教主大人絕對地忠心與崇敬!只是,祭火大典真的不能耽誤!當(dāng)然,北牧掌使你來組織也是一樣的。我們四大掌使,本就親如兄妹,不分彼此。至于教主大人,我會再派人去找?!?p> 北牧雖貴為拜火教的四掌使之一,但行蹤素來詭秘。西颯及南璃對他有所懷疑,是以所有行動均未對其透露只言片語。他是祆宇浡王的心腹,然祆宇浡王深知在“黑袍尊者”之事上,北牧無力回天。為了避免北牧涉險,這位仁善的教主,便獨自一人默默地承受了十余年。
無論是同袍抑或是教主,均對北牧隱瞞實情,然而,北牧聰明絕頂,他從許多細(xì)枝末節(jié)中早已看出:圣教早非從前的圣教。他暗查多年,關(guān)于“教徒依令大量開礦采寶、鍛造兵器,各教中分壇種植‘拙木’似有它用,東客及其下屬淫辱焉耆王妃”等等秘事,他都一清二楚。他的心中,自有大致的推斷。東客方才的言語,亦印證了他的猜測。
“抱歉?!北蹦烈宦暤驼Z,移開了盯著東客的凌厲目光。對方那句“親如兄妹、不分彼此”,始終是他的軟肋。他始終不愿意相信,曾經(jīng)能以性命相托的至交,會做出背叛光明圣教、背叛教主大人的惡事。
西颯瞧了瞧北牧,又瞥了東客兩眼。他的眼珠子“骨碌”一轉(zhuǎn),“行了,都少說兩句吧。東客掌使說得對,祭火大典不能耽誤。命八護(hù)法繼續(xù)搜尋教主大人,儀式就由我們?nèi)剖挂煌M織吧?!?p> “什么?!一同組織?”東客和北牧異口同聲地驚呼,齊齊看向西颯。
西颯攤了攤手,故意重重地嘆了一口氣,“難道……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北牧與東客對望一眼,兩人各懷心思,緘口不言。最終,他二人先后搖了搖頭。
城堡西面那座徑長十丈的祭火圣壇上,七面鹿皮大鼓架于石壇邊緣。七名教徒雙手持錘,神情肅穆,立于鼓身前。他們身著素白布衫,頭戴白色圓帽,腰間白帶隨風(fēng)狂舞。
當(dāng)日晷的刻度直指巳時,鼓聲響起。擊鼓教徒并非尋常徒眾,而是內(nèi)力充盈的巫樂師。每一擊鼓點之音,他們都能穩(wěn)穩(wěn)地擴(kuò)散出去,送入三千余教眾的耳中,“砰砰砰”的重?fù)袈?,與所有人的心跳聲,竟能做到完全同步。這不同凡響的鼓點聲,令眾人血脈僨張。
拜火教規(guī)有云:鼓樂起,萬眾齊。每一位教眾都很清楚:鹿鼓之樂是祭火大典的前奏。他們聞聲而動,紛紛圍聚在圣壇周圍。
依圣教法典:除卻教主、掌使、護(hù)火圣使及巫樂師之外,其他教徒是沒有資格踏上這座祭火壇的。眾人以那簇永世不滅的熾烈圣火為中心,里里外外圍了十?dāng)?shù)層。距離圣火愈近的教眾,則能沐浴更多的熾火光輝,恩獲更多光明火神的庇佑。雖說祭火之禮無關(guān)身份、不分地位,然普通教徒卻很識時務(wù)地將前排之位,留給各中高層首領(lǐng)。
教眾齊集,鼓樂聲止。眾人雙臂彎曲,掌心朝天,叩拜下地,靜靜地等候著教主大人的圣臨。三千余人面朝地、背朝天,密密麻麻地圍著石壇一圈又一圈地屈膝跪伏,虔誠膜拜。放眼望去,每人穿著的華服在日光下格外耀眼,猶如一塊塊貼伏于地的平滑巨石。拱衛(wèi)圣壇的三千斑斕之色,組成一幅奇特而瑰麗的畫卷。
東客、西颯及北牧三人,施展輕功,從天而降,分立于石壇上接近圣火的三個方位。
教眾們聽到聲響,微微抬頭,卻不敢有太大的動作。當(dāng)他們看到來者是三大掌使時,不免有些疑慮慌亂:今日當(dāng)真見不到教主大人了么?
正如適才北牧所言:“祆宇浡王在教眾心目中的位置,無人能及!”三大掌使雖地位超然,但畢竟不是教主大人。已有部分徒眾心生不滿,卻仍然保持跪拜之姿,敢怒而不敢言。畢竟,三大掌使的威望僅次于祆宇浡王,拜火教眾心思簡單,“以下犯上”之事,他們輕易不會去做。
東客環(huán)顧壇下眾人,見無人騷亂暴動,略感寬心。他提足真氣,用西域語朗聲說道:“教主大人要務(wù)纏身,本次祭火儀式,由我三人共同主持。禮啟,誦經(jīng)——”
東客語畢,遂與西颯、北牧一道,面朝圣火,行叩拜禮。三千教眾齊聲低吟神圣的經(jīng)文,清音雅調(diào)回蕩在遼闊的草原上,滌蕩戾氣,凈化心靈,久久不散。
三掌使帶領(lǐng)教眾祈禱誦吟過后,站起身來。眾人進(jìn)入“閉目冥想”的儀式。約摸過了一刻鐘的時間,伴隨三聲清脆的金鳴之聲,冥想結(jié)束,教眾睜開雙眼。經(jīng)過吟經(jīng)及冥想,他們仿佛脫胎換骨一般,神采奕奕,一雙雙望向圣火的目光,熱烈且充滿期盼。
“恭迎火神,拜!”北牧生性少言,第三階段“請神禮”只有五個字,正合他意。
教眾們依北牧掌使之令,再度匍匐于地,跪請神靈。
圣壇上的圣火熊熊燃燒,火苗不斷抖動,愈跳愈快、越躥越高。猛地,圣火幻化出鷹、牛、獅三獸之形,分別呈白、黑、金三色。三獸凌空盤旋,其朦朧的形態(tài)在火光中由小變大。它們或振翅奔走,或擺尾嘶吼,栩栩如生。待三獸占滿圓壇上空,倏然間,鷹、牛、獅撞在一起,合體為光明火神!火神一飛沖天,追隨天上那輪血紅烈日而去。最后,神靈與白云紅日融為一體,消失得無影無蹤。
祭火大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由西颯組織。他提氣運(yùn)勁,大聲喝道:“至圣池洗禮,禮畢!分座入席,‘年度宴’開席!”
所謂的“圣池”,其實只是一個不甚大的淡水淺臺。然這汪淡水池,卻并非普通的淡水池。祆宇浡王每日都會面朝圣池禱祝誦經(jīng),故而,池水具有“神力”。所有參會的拜火教眾,都必須用淺臺流下的圣水,洗凈雙手,并掬捧圣水,吞入腹中。如此,每名徒眾由內(nèi)而外,皆有“神力”加持,可凈化自身,洗滌罪孽。
拜火教焉耆分壇的選址地,是水域交匯之所,在河流的灌溉下,此處乃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片巨型綠洲。城堡周圍水草茂密,亦有接連不斷的胡楊林自然生長,風(fēng)景絕美,避暑極佳。年度宴的予會人數(shù)多達(dá)三千余人,故此盛宴并不在分壇的“宴客石樓”內(nèi)舉行,而是在綠草叢林間,按既定的座次,鋪好席墊。教眾們成排席地而坐,圍成百余縱列,熱鬧非凡。
極具當(dāng)?shù)靥厣拿朗常戧懤m(xù)續(xù)被端上宴席,平鋪在教眾身前的草墊上。馬蹄、牛筋、紅柳烤肉、羊肚包肉,以及各類瓜果,應(yīng)有盡有,更有三百只大尾羊被架上火堆,涂抹香料,每十人分食一只烤全羊。拜火教在正式的宴會上,是不允許飲烈酒的,然淡雅解渴的清酒,卻窖藏有數(shù)百桶,以供教眾們享用。
東客完全不在意宴席上的美味珍饈,他只關(guān)心每人必食的“祭天馕餅”是否派發(fā)下去?每年宴會的前三日,他都會安排親信,悄悄地將“化羽漿”和入馕餅之中。只有將三千教眾來年的毒性順利壓制,他那顆懸著的心,才能安定。
負(fù)責(zé)膳食炊事的徒眾,正準(zhǔn)備將一張張“祭天馕餅”從碩大的烤爐中取出,然而此時,一些耳力甚佳的教內(nèi)中高層領(lǐng)袖隱約聽到有踏馬之聲,由遠(yuǎn)及近。他們趕忙飛身上樹,極目遠(yuǎn)眺,只見遠(yuǎn)處塵土飛揚(yáng),濃沙滾滾,正是有大隊人馬朝此處奔襲而來!
**表示雖然去過XJ,但對西域所知非常有限,對于拜火教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寫上一章和這一章,耗費了我不少時間。我只希望不以臆想下筆,而是能結(jié)合旅游時的自身感觸,以及網(wǎng)上查到的各類信息資料,融入故事情節(jié)中,盡可能地接近實際,包括西域喜用吉祥數(shù)字“七”等細(xì)節(jié)。只可惜,總感覺寫不出想要那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