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人在大唐,開局一把金鋤頭

013:三貫

  “姐姐,我全賣光了!”

  第一波賣完飯團的小孩子,舉著竹籃,手舞足蹈“耀武揚威”跑回來了。

  “你一共賣了多少個?”

  “6個!”13歲的劉狗剩一手高高舉著手勢6,另一手攥著銅錢,“啪”地一下,在桌上攤開了。他沒拿雞蛋,只賣得了18個錢。

  “好,給你兩個!”采小蘭在其中拿了兩個遞給劉狗剩,另一邊又從鍋里舀出一個雞蛋,作為第一名的獎勵。

  而剩下的小孩陸陸續(xù)續(xù)都跑回來了,交了錢,領了自己一份錢。

  “孩子們,如果還想繼續(xù)掙錢的,姐姐這還有一大筐的甜飯團要賣!”

  得了好處,小孩子興奮度更高了。剛才還有小孩不敢拿多,只拿了三個,這一回,膽子大了。搶在前面的十來個大小孩,已經(jīng)把框里的七八十個干果甜飯團,拿盡了。急得后面小個子們哇哇亂叫。

  “別急,鍋里還有,等下一波!”

  ……

  上午一共煮了兩大鍋飯,一鍋正常做了咸飯團,另一鍋加了干果,做了甜飯團。采小蘭用碳棒記著每一筆賬,哪個小孩拿了多少個,都在墻上寫得清清楚楚。

  “姐姐,我還剩一個!”八歲的小豆苗站在院子門口,已經(jīng)有一會兒了。直到采小蘭朝著她招手,她才跑過來。

  “姐姐看看呀!”采小蘭仔細搜尋墻上,在角落找到了小豆苗的名字,“小豆苗拿了三個甜飯團,還剩下一個,那么姐姐只能給你1個錢咯!”

  “我明明沒賣到三個飯團!”

  “不礙事,下回努力就好!”

  送走最后一個小幫手,日頭已經(jīng)快到正中了。

  桌上已經(jīng)堆了一堆銅錢。

  “阿姑,數(shù)數(shù)?”

  “還是你來吧,都是你有點子!”

  ……

  采小娘拿來細草繩,邊穿邊數(shù)。小冬平也在邊上,和嫂嫂一起數(shù)。

  ……

  “781!”

  “782!”

  ……

  “98!”

  “99!”

  “1!”

  ……

  可惜,小冬平只能從1數(shù)到99。

  “783!”最后采小娘一聲定數(shù)。

  一共783個。

  在賣之前,誰也不敢想,一上午竟然能賣出去兩百多個飯團?

  一上午,三斗的糙米下了鍋。

  “小蘭,下午繼續(xù)做?”崔薄言也靠了過來。除了典當家里東西,他還是第一次看見,人能掙這么多的錢。

  “不能再做了,飯團也會吃膩了。咱們下午干農(nóng)活!只在上午賣飯團!”

  談到干農(nóng)活,采小蘭把累計下來的兩個任務點,加到了力量上。

  姓名:采小蘭

  年齡:16

  品級:農(nóng)

  健康:53/100

  力量:0.5

  耐力:0.4

  技巧:0.6

  智力:1.8

  活力:11/16

  金錢:856

  不管干什么事情,都離不開力量。

  接下來的一天,都是如此。崔盧氏把門旁鄰居家里面的雞蛋都買了過來。煮成白水蛋混在飯團里賣了出去。

  “任務結算:三天時間內,共掙得銅錢1889枚,超過1000枚,完成任務。獎勵發(fā)放?!?p>  金錢一欄突然變成了2745。

  “可惜了,沒趕上今天的售賣,不然起碼要掙到兩貫多!”采小蘭嘆了一口氣,心道系統(tǒng)結算的時間太早。

  忙活完,采小蘭拿小口袋裝了一斗面、一斗糙米,又把單獨留下的、捂在鍋上的幾個飯團,裝在籃子里,她要去把徐銀蓮的賬還了。

  ……

  院子門口,三五個漢子站在一塊,為首的一個,向門內抱拳,“三當——”

  正要開口,卻被后面人推了一把。

  “小娘子,你這是?”說話人絕對有七尺高,中氣十足,喉嚨里怕是掛著一個響鈴,說話震天響。短衫下,藏不住的腱子肉,鼓鼓囊囊。滿臉橫肉。就差在眉心刻下一個王字了。

  “我……”

  “老六,別嚇到女兒家!她來找我的,你們記住我說的話,趕緊走吧!”徐銀蓮看到采小蘭的身影,連忙上前,趕走了這一伙人。

  一撮五人,雖然都三大五粗,走起路來卻沒什么動靜,沒幾步,身影便被鄰家房屋擋住了。

  “徐大娘子,剛剛這一伙,是什么人?”采小蘭興致盎然,剛才那一伙人,臉上洋溢著與淳樸百姓迥然不同的神色。

  “唉,老家來的幾個親戚!不提他們。你這是?”徐銀蓮看采小蘭手上拎著,肩上挎著。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呀!”

  “這兩天,生意不錯呀!”徐銀蓮接過口袋,拉著采小蘭進到屋里,“妹妹太聰明了,快跟姐姐說說,你是怎么想到叫小孩子幫你賣飯團的!”

  “都是意外,我夫家有個小姑子……”

  撒了一個謊,就必須為這個謊,再撒無數(shù)的謊,作為遮蓋。沒有辦法,采小蘭總不能和她說,自己是從賣報的小童處得到的靈感吧。

  采小娘從徐大娘子院子里出來的時候,竹籃依舊沉甸甸的。

  來而不往非禮也。徐銀蓮從廚房拿了一塊新鮮的牛腱子肉,足足有五斤重。

  在唐朝,這可是好東西。如果不是意外死亡,牛是不讓殺的。市場上,牛肉非常稀罕。

  “不過,這倒是提醒我一件事,可以買一頭牛,忙的時候,可以租給沒牛的人家。閑了,還能套上大平車,作為代步的工具?!崩^700錢的大鐵鍋心愿被鍍銀銅鍋代替后,采小蘭又打起了牛的主意。

  等采小蘭回到家,在廚房轉了一圈,才無比懊惱地拍拍頭。家里壓根沒有合適的東西與牛肉搭配。

  如果做成牛肉干之類,五斤根本不夠看。

  崔盧氏看到兒媳興高采烈回來,轉瞬又變成了陰沉沉的模樣,不明情況,“小蘭,怎么了?剛才不是還挺高興呢?”

  “阿姑,人家給了一點牛肉,可家里沒找到東西與它搭配!”采小蘭愛吃,貪吃。人生在世,總要讓人有個愛好呀。不然用什么填補學習時候的空白?用什么消磨工作后的空虛?又用什么安慰一個寂寞的靈魂?

  采小蘭最好吃了。

  來大唐都一個多月,沒吃到一樣好東西。今天肚子里的饞蟲被牛肉勾出來,卻又不得痛快。她怎么能開心得起來呢?

  “不礙事,阿姑來想辦法,保管你晚上有得吃!”崔盧氏聽完話,笑了出來。她還以為兩口子又鬧矛盾了。

  早上忙了一陣,又在徐家耽擱了一會,日頭已經(jīng)到了頭頂。按照崔家的習慣,又該加餐了。

  沒賣完的飯團,一人一個,擺在了小飯桌上

  崔薄言突然開口,“娘,要不你打我一頓吧!”

  兩天不開口,一開當場跪。

  “莫不是讀書把腦子讀傻了?”采小蘭不想放過任意一個能嘲笑他的機會。

  崔盧氏與小冬平也是吃驚表情。

  “當然不是!上一次,被您打,好像開竅了不少,背書特別快。今天,我這笨腦袋,又堵塞了!”崔薄言解釋道。

  “我知道啦!”采小蘭驚喜拍手,肯定是教子鞭的好處。學習效率提升百分之五十。天才與一般人之間,天賦上的差別,能有百分之五十那么大嗎?

  背上與沒背上,可能就差百分之十的記憶。

  理解與不理解,更可能就差了一張紙的距離。

  學會與學不會,間隔著的可能只有女追男的那一層薄紗。

  她一骨碌從草席上爬了起來,拿過墻上掛著的教子鞭,遞給了崔母,“阿姑,打吧!不打不成材!”

  “阿娘,來吧!”崔薄言背對著崔母。

  “那娘就打了!”崔母揚起一鞭。

  古有岳母刺字,今有崔母揚鞭。

  “哎喲!”崔薄言疼得跳了起來,眼里的疼痛一瞬間被驚喜替代,腦子瞬間通透,“對的,就是這個感覺!”

  飯都沒吃完,就又跑去背書去了。第二篇《為政》還沒背上呢……

  連日的飯團,崔冬平也吃夠了,翻身跑去繼續(xù)翻地了。嫂嫂埋在土里的16個錢,她才找到一半。

  而崔母則在崔薄言耳邊,悄悄說了幾句,又指了指采小蘭,這才跑到門口,和采小蘭一起推起平車,去搬運糧種。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