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者名叫蘇威,字無畏。京兆郡武功縣人,西魏度支尚書之子,大冢宰宇文護(hù)之婿。曾官拜太子少保,性情剛直不阿,頗有才能。
蘇公年歲已高,本想告老還鄉(xiāng),但文帝惜其才,給了他個大理寺卿并鴻臚寺行走的閑職。
今日早朝他也去了,事情經(jīng)過原也清楚。但他知道陸明這人夸夸其談,好博人眼球,就由著他吹牛。
可聽到有人如此詆毀長生,脾氣火爆的老頭子頓時忍不住了。
“這種話,是你這個讀書人能隨便說的么?”
這高梓然曾跟隨老者學(xué)習(xí)過數(shù)月的《禮記》,算是他半個學(xué)生,印象中從未見他發(fā)過脾氣,頓時嚇得低頭拱手,“蘇、蘇老……”
蘇老是儒學(xué)大家,背景深厚,雖然朝中弟子不多,但名聲可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他這話一出,當(dāng)真擲地有聲。
見眾人沉默不語,蘇老放下毛筆站起身來,望著高梓然問道,“若是一位文學(xué)大家或是當(dāng)朝耆老答出此對,你會如何?”
此話一出,高梓然已明白對方意思了,身子微微一震,結(jié)巴的躬身行禮:“弟子……弟子,自然……自然是不會懷疑?!?p> “那么你之前可曾見過長生其人,知曉他讀過何書,作過何詞,說過何語,行為舉止,樣貌品行何如?這些你都知曉么?”
高梓然被問的滿頭大汗,“弟子,弟子并不知曉……弟子知錯了?!?p> 蘇威見梓然當(dāng)眾認(rèn)錯,便不再深究,說道:“既然知錯了,過來把這個拿給諸位過過目吧?!?p> 向著眾人拱手說道:“各位同僚,這長生破了倭奴的題目后,對方不肯善罷甘休,又與那少年比試了幾場,期間誕生的名對老朽都一一記了下來,各位拿去一觀吧。”
眾人向紙上望去,看到蘇老一筆一劃謄寫好的對聯(lián),還來不及贊嘆其筆力之渾厚,筆法之老道,便被上面文字吸引住了。
一時間,驚詫贊嘆者有之,自愧不如者有之,默默揣摩者有之,爭論不休者有之,場面一時非常熱鬧!
有的夸獎‘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對仗工整;
有的贊揚(yáng)‘鶯啼北里秋才去,燕語南鄰春已臨。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日行’一句,意味深遠(yuǎn),發(fā)人深省;
還有的讀到‘兩猿截木山中,這猴子也會對鋸。匹馬陷身泥內(nèi),此出生怎得出蹄?’時,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來,‘雖然用詞有些粗鄙,但形容那幫倭奴確是恰如其分,這小子罵的好,罵的痛快!’
一番品鑒之后,蘇威又拿出最初的那張‘云臺二十八將’的紙箋,放在桌上:“諸位,此刻再來觀之如何?”
他的話剛說完,高梓然長身肅立:“蘇老剛才的一席話真是當(dāng)頭棒喝,令弟子醍醐灌頂。說來慚愧,現(xiàn)在看來此人對仗工整,文采絕佳,且有急智。若讓我等置于他當(dāng)時之境地,多半是答不上來的。學(xué)生方才自愧不如,不自覺地起了妒忌之心,實在是大大地不該,多虧蘇老的教誨才能醒悟過來。今日聞此佳話,真真是長我中華大國的志氣,滅他倭奴小國的威風(fēng)。由此之后,我輩更該奮發(fā)圖強(qiáng),盡忠報國才是?!?p> 他這一番話說完,威老捋著胡須道:“坦誠以待,克己復(fù)禮。君子也!讀書人便當(dāng)如此。”
眾人點(diǎn)頭稱是,屋內(nèi)地氣氛又活躍了幾分。
見眾人談興大起,陸少卿走過去,小心地把剛才桌上的兩張紙箋收起。
有人瞧見了,笑道:“少卿大人,為何這么快就將這些詞句收起來了,怕不是看上蘇老的墨寶,想要白白占個大便宜吧?!?p> 陸明把東西放在懷中收好,哼了一聲,不屑的說道:“我平素雖小氣,可哪是如此不分輕重之人!聽聞諸位剛才的議論,我突然有個想法:明日早朝啟奏陛下,將這幾副對聯(lián)刊印出來,裝訂成冊,分發(fā)到各州學(xué)府,讓天下讀書人都能知道這段軼事。以鼓勵他們的向?qū)W之心?!?p> 眾人聽后紛紛贊好,蘇威也在角落中,遙舉茶杯致意,不管此刻陸明想要刮起這股東風(fēng),是為了私心還是公義,對天下讀書人來說,這都是件大大的好事!
陸明看到蘇老,笑著說:“將蘇公于諸位的批注也錄入這冊子中,讓此間盛景也名傳天下,豈不快哉?”
眾人聽后大吃一驚,若說剛才的提議,眾人都是敲敲邊鼓,賣賣吆喝,這個提議對于他們來說可真是休戚相關(guān)的大事了。
自古以來著書立說者都能名留青史。
古往今來,那些先賢為何要拼命著書立說,一方面是為了傳播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能夠在歷史的長卷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無數(shù)帝王將相,名人志士不惜性命的改變時局,攪動天下風(fēng)云不也為了流芳百世么?
如今我們的名字也有可能寫到書上,讓后人拜讀敬仰,這時如何鼓舞人心的消息啊。
這一個大餡餅砸下來,大家都懵了。
蘇老卻面色如常地說道,“陸少卿,你這可不厚道啊,讓老朽題寫批注,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么?我學(xué)識淺薄,又有何德何能與先賢比肩,敢在書本上評價他人了。這不是讓后人指著我的鼻子罵么?這事兒老朽可做不了?!?p> 他這一說就算是徹底拒絕了,陸少卿也知道自己的斤兩,獨(dú)自上書皇上未必肯聽,若是加上蘇老的面子,那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此時見對方直接拒絕,陸明也只能干笑兩聲,悻悻作罷。
眾人尚在扼腕嘆息之際,蘇老則思慮深遠(yuǎn)。
此冊一經(jīng)印發(fā),傳播的不僅是幾句對聯(lián),還有朝堂的軼事,讀書人的看法。
后面兩者經(jīng)過藝術(shù)工作者們的加工制作后,可比幾句干巴巴的對聯(lián)要有趣多了。
文人學(xué)者或許會對對聯(lián)大加研究,感嘆其結(jié)構(gòu)精妙,文采絕倫。百姓則更關(guān)心奇聞異事,這些再經(jīng)過他們的口耳相傳又不知會變成什么模樣。
一個三四歲的孩童,在朝堂之上大戰(zhàn)倭奴,最終令其吐血敗退,揚(yáng)我國威的故事,聽起來是多么鼓舞人心。能準(zhǔn)確的擊中百姓心中大國子民的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蘇老敢保證此事若是流傳開來,不久就會有無數(shù)版本,有說書人改編的志怪版,有文人改變的蕩氣回腸版,有勾欄傳唱的委婉哀怨版,還有百姓口中鄰家孩子版。
可無論哪一版對長生來說都不是好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見的太多了。
蘇老看好長生所以不愿他在眾人的吹捧聲中迷失自我,喪失靈氣,這也是他為何謝絕陸明邀請的原因。
而眾人談?wù)摰慕裹c(diǎn)長生,此刻依然回到家中,正呼呼大睡呢
作家hcaGwv
求三聯(lián)求月票~~~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