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西游記文學(xué)研究

第四章 孫悟空身世之謎

西游記文學(xué)研究 午清風(fēng) 3242 2023-01-06 21:25:01

  01

  孫悟空出生在東勝神洲的花果山上?;ü绞鞘拗婷},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后而成。祖脈福地,向來都被得道的仙人所鐘愛,人類最早的神仙太上老君當(dāng)然不會錯過。

  水簾洞的題詞“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和鎮(zhèn)元子的五莊觀相似,五莊觀的題詞是“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鎮(zhèn)元子是道教的地仙之祖,水簾洞應(yīng)該是很久以前一個道家先祖留下來的。

  孫悟空的出生過程,原文第1回有詳細(xì)介紹。如下:

  那座山(花果山),正當(dāng)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nèi)育仙胞,一日迸裂,產(chǎn)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fēng),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xué)爬學(xué)走,拜了四方。目運(yùn)兩道金光,射沖斗府。

  該段原文表達(dá)了以下三個意思:

  1,這塊石頭是一個道教人物在開天辟地時開采并雕琢出來的。這個道教人物是誰?

  2,石頭先有了生命,后育有仙胞。仙胞是石頭孕育出來的,還是人為放進(jìn)去的?

  3,石猴出生時,兩眼放出兩道金光。是否和舍利子有關(guān)?

  仙石身上雕刻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說明了這塊石頭和道教有關(guān)。

  花果山上的這塊石頭不是毛料,是某個道家先祖按照道法雕琢之后放在花果山上的。這塊被人工雕琢后的石頭自開天辟地以來就存在了,暗示有人在開天辟地之時打造了這塊石頭。

  在西游記中,太上老君是人類的開天辟地之祖(原著第86回孫悟空對豹子精所言),老君是最早的人類,這塊石頭的主人有可能是老君。

  02

  孫悟空是石頭生出來的,還是自己蹦出來的呢?

  不管怎么樣,孫悟空的生命是來自這塊仙石。石頭為何會有生命,太白金星做出了科學(xué)解釋。詳見原文第3回:

  班中閃出太白長庚星,俯首啟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體,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頂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龍伏虎之能,與人何以異哉?

  根據(jù)西游記的規(guī)則,凡是有九竅者,都可以得到生命修煉成仙?;ü缴系倪@塊仙石,雖然本身沒有九竅,但是有人在它身上刻上了九孔,可以作為九竅。這塊仙石在吸收日月精華后,漸漸有了靈氣,日久年深后,石頭便有了生命。

  由于花果山以猴子為主,所以他的生命特征來源于猴子,出生后化成石猴。

  孫悟空曾經(jīng)向須菩提祖師介紹自己的身世,詳見原文第1回。如下:

  猴王道:“我雖不是樹生,卻是石里長的。我只記得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弊鎺熉勓?,暗喜道:“這等說,卻是天地生成的。你起來走走我看?!?p>  孫悟空記得出生前的事情,比如山上有一塊仙石。而孫悟空出生時,石頭已經(jīng)迸裂了,已經(jīng)不存在了。孫悟空還記得自己是怎么出生的,知道自己是從石頭里出來的。

  如果是石頭生出來的,他不可能知道出生前的事情。所以孫悟空不是石頭生出來的,而是從石頭里面破殼而出的,根據(jù)自己的意念化成一個石猴。石猴的生命來自那塊石頭,他的魂魄被人從石頭上移植到“仙胞”上,“仙胞”本來是沒有生命的。

  說明這個“仙胞”不是石頭孕育出來的,而是人為放進(jìn)去的。

  03

  石猴出生時,目運(yùn)兩道金光,和舍利子的特性非常相似。黃袍怪的舍利子,金光寺的舍利子,都是金光閃爍。暗示誕生石猴的那個“仙胞”有可能是一個舍利子。這個舍利子是誰的呢?

  黃袍怪的舍利子玲瓏內(nèi)丹實際上是老君的。老君把舍利子給到黃袍怪,讓他去凡間和百花羞公主做交合實驗。交合實驗得到了玉帝的支持。

  老君有可能將另外一個舍利子放在仙石中空處,把仙石產(chǎn)生的魂魄移植到舍利子上,老君在做造物實驗。在西游記中,如來就有這方面成功的案例,比如哪吒。如來以碧藕為骨,蓮花為衣,把哪吒的魂魄移植在上面,復(fù)活了哪吒。孫悟空和哪吒類似,原文第3回:

  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對手,正遇本源流。

  “正遇本源流”是不是暗示孫悟空和哪吒出生經(jīng)歷相似?

  孫悟空被二郎神抓住后,太上老君本想把他燒成灰燼,以得到被孫悟空吃掉的金丹。但是老君沒有成功,因為孫悟空躲在無火的位置上。原文第41回:

  原來這大圣不怕火,只怕煙。當(dāng)年因大鬧天宮時,被老君放在八封爐中,鍛過一番,他幸在那巽位安身,不曾燒壞……

  如果當(dāng)年孫悟空沒有躲在那個位置上,孫悟空已經(jīng)被老君燒為灰燼,或者說被燒成了舍利子。

  04

  孫悟空出生時,眼睛了射出兩道金光,驚動了玉帝。玉帝命令千里眼、順風(fēng)耳開南天門觀看。原文第1回描述如下:

  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的明。須臾回報道:“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chǎn)一卵,見風(fēng)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運(yùn)金光,射沖斗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p>  正常情況下,千里眼和順風(fēng)耳不可能知道“石產(chǎn)一卵,見風(fēng)化一石猴”的。他們只能看見正在發(fā)生的事情,而石猴出生之前的事情,他們是不可能知道的。

  這要么是作者的筆誤,要么是玉帝等人一直在觀察石猴的誕生。他們可能早就知道石猴是怎么產(chǎn)生的,所以玉帝淡然地說石猴是天地精華所生。

  石猴的出生是天庭的高級機(jī)密。玉帝沒有安排人下去調(diào)查,可能他知道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個生命。創(chuàng)造石猴的人實力強(qiáng)大,玉帝不好干預(yù)。

  05

  從以上分析來看,石猴是人為創(chuàng)造出來的,創(chuàng)造這個石猴的人最大可能就是太上老君。按照上述分析,推測孫悟空出生的過程如下:

  老君在開天辟地之時在花果山上修煉,平時居住在水簾洞中。為了研究道法,老君找到一塊石頭,修整好尺寸后把它放在山頂上,并在石頭身上刻上九孔,按九宮八卦排列。石頭相當(dāng)于有了九竅,日久年深,吸收日月精華后有了生命。

  老君得知如來用碧藕復(fù)活了哪吒,也想做造物實驗。老君把自己從八卦爐練出來的舍利子放進(jìn)了石頭的空腹處,利用大法,將仙石的魂魄轉(zhuǎn)移到舍利子上。

  舍利子有了生命后,不斷長大,最后破殼而出,順風(fēng)化作了一個石猴。老君造物成功了。他給了石猴三百四十年的壽命,并把水簾洞讓給了石猴,讓他在洞府里安度余生。

  石猴是仙石的魂魄,舍利子的體格。因為具有舍利子的本質(zhì),石猴出生時兩眼發(fā)出金光,和其他舍利子一樣。由于已經(jīng)變成猴體,金光很快消失。因為這個特殊體質(zhì),所以石猴不怕火燒。

  石猴的魂魄來自那塊石頭,所以他記得出生前的事情。由于魂魄是天地所生并且是移植的生命,不屬于正常物種,所以孫悟空在陰界登記屬于“魂”字類(并注明天產(chǎn)石猴)。

  石猴出生時驚動了天庭,也驚動了西方的如來佛祖。如來正在四大洲考察,于是就去觀察這個生物。

  經(jīng)過漫長的歲月后,如來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無主的石猴。于是如來化作須菩提祖師,表面上是一個道士,卻又是佛教中人,一個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是何方神圣的祖師。

  在石猴即將壽終正寢的時候,如來引導(dǎo)他去海外尋求長生不老之術(shù)?;ü缴系耐ū吃澈锖统鄤篑R猴很有可能是如來安排的,因為如來熟知這兩個猴名,在如來編出的“四大神猴”中,其中兩只就是他們。

  如來教會石猴本領(lǐng),并給了他一個佛家的名字:孫悟空。

  太上老君準(zhǔn)備在石猴陽壽結(jié)束后收回舍利子。沒想到石猴卻大鬧幽冥地府,而且有了名字叫做“孫悟空”。老君知道有人教會了石猴長生不老的本領(lǐng)。

  在孫悟空大鬧蟠桃會時,老君故意讓孫悟空偷吃他的金丹,然后老君就有了對孫悟空的處置權(quán)。老君把孫悟空放回八卦爐中,煅燒成舍利子,被他偷吃的金丹也就出來了。沒想到孫悟空逃過一劫,不但比以前更能抵抗火燒,而且還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孫悟空后來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成了如來的囚犯。老君只好重新做實驗。數(shù)百年后,老君在玉帝的支持下,安排奎木狼帶上另外一顆舍利子下界和百花羞公主做交合實驗,老君又一次取得了成功。

  不過這顆舍利子被孫悟空吞到肚子里去了,老君派銀角大王下界追殺孫悟空,以拿回那顆舍利子。

  06

  孫悟空是老君和如來聯(lián)手打造的產(chǎn)物。老君不知道是誰教會了孫悟空的本領(lǐng),如來也不知道是誰創(chuàng)造出了孫悟空。老君創(chuàng)造出來的生命被如來利用了,最后成了斗戰(zhàn)勝佛。

  以上就是根據(jù)原著的內(nèi)容推測出孫悟空的出生經(jīng)歷,基本上與原著所表達(dá)的意思吻合。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