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八年(720),李白二十歲,揮別老師趙蕤后,開始他的巴蜀游歷和干謁的征途。
唐代的成都,不僅是益州的首府,而且是劍南道大都督府所在地。成都歷史的悠久,僅次于長安。且人才輩出:司馬相如以他的才華見賞于帝王,揚子云以他的淵博留名于青史,嚴君平以他的數(shù)術(shù)成為神話人物。蜀中所出的錦緞,質(zhì)地精良,花樣繁多,享譽全國,聞名天下??椩戾\緞的作坊叫“錦院”,織工聚居的地區(qū)叫“錦里”,濯洗錦緞的江水也叫“錦江”,“錦城”成都因此而得名。成都的綺麗風光和名勝古跡,李白神往已久。因此辭別趙蕤以后,就直奔成都而來。
李白行至離成都還有四十里的新都地界時,正巧禮部尚書蘇颋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到成都上任,經(jīng)過這里,正在驛亭中休息。蘇颋不僅是朝廷大員,敕封許國公,而且是當代文章巨擘,和兵部尚書燕國公張說齊名,人稱“燕許大手筆”。
李白聽說蘇颋近在咫尺,大喜過望,此乃天賜良機,豈能錯過?他在下山前,為了干謁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趙蕤的指導下,將平時寫的一些作品重新繕寫,如《明堂賦》《大獵賦》等。李白的詩賦寫的好,他的書法也很了得,現(xiàn)今存世的唯一書法真跡《上陽臺賦》,曾令歷代書法大家贊不絕口,為之傾倒。
李白將《明堂賦》《大獵賦》等帶在身邊,便往驛亭投刺求見,并呈上“行卷”(“行卷”,唐代士林風習,即將自己詩作寫成卷軸,呈送州郡長官或文壇前輩,請求推薦給朝廷。數(shù)日后再次呈送,稱為“溫卷”),將二賦置之卷首。不一會,便聽得里面?zhèn)鞒鲈拋恚骸伴L史大人有請!”李白趕忙進得驛亭,只見中坐一人,手里正拿著他的“行卷”。雖然紫章金綬,威儀奕奕,但卻威而不猛,莊而可親。李白行禮已畢,站在一旁。蘇颋面帶笑容,請他坐下,簡單地問了幾句話,見李白不卑不亢,應答如流,便對身邊的僚屬說:“這個青年,很有才氣!你們看他下筆不休,洋洋灑灑,千有余言。通過祭明堂,獵渭濱,將我大唐國威,寫得有聲有色。”然后又對李白說道:“可惜你文采可觀,而風骨未成。但只要繼續(xù)努力,將來必成大器,就可以和貴同鄉(xiāng)司馬相如齊名了?!崩畎浊飞泶鸬溃骸岸喑星拜叺墓膭詈徒陶d,在下銘記于心?!钡睦飬s想:那司馬相如只不過寫得一手好文章,漢武帝也不過是以俳優(yōu)蓄之。我雖不才,以為大丈夫志在經(jīng)國濟世,進不能為管仲、諸葛良,退亦當為魯仲連。詩文乃余事耳!蘇颋覺得這個器宇軒昂、意氣風發(fā)的青年人確實與眾不同,越發(fā)喜歡。便對李白說:“你既然胸懷大志,更兼才識過人,當今天子勵精圖治,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待我到任后,就上表推薦。你且到成都館驛住下,等候消息吧?!崩畎紫膊蛔越?,沒有想到他這匹千里馬剛一邁步就遇到了伯樂。
李白正待退出,忽見從成都前來迎接蘇颋的官員,說道:“請長史大人進內(nèi)室休息?!贝L史進入內(nèi)室休息,他便叫住李白,詳細地盤問起來。當他得知李白不過是商人之子,臉上便露出鄙夷神氣,說道:“我當你是世家子弟,原來是工商賤民。要是從前連馬也不許你們騎,綢緞也不許你們穿。而今朝廷放寬了禁令,你們居然得寸進尺,徑直闖到長史大人駕前來了。益州大都督府本是親王遙領,長史大人實操其權(quán),所管是整個劍南道的軍政大事。你怎敢褻瀆大駕,企圖僥幸?”一頓呵斥好似當頭一棒。當李白回過神來,正要和他辯理,早已被當差的把他架出了驛亭。李白氣得火冒三丈,也只好把那三丈怒火壓了又壓,把那一口惡氣吞了又吞。心想:“這狗官不知是個干什么的,好沒見識!那輔佐周文王的姜尚,不是朝歌的屠戶、渭濱的釣叟么?那輔佐殷高宗的傅說,不是在傅巖之野筑墻的工匠么?那輔佐秦始皇的李斯,不是常常牽著黃犬出上蔡東門的獵戶么?那幫助越王勾踐復國的范蠡,不是商人們供奉的陶朱公么?這些為帝王師的人可都是工商賤民。蘇長史不會和他一般見識,一定會表薦我的”,想到這里,李白翻身上馬,快馬一鞭,直奔成都而去。
李白來到成都,正是仲春二月。成都的春天來得特別早,雖才二月,已是百花盛開。李白在逆旅中住下后,一面等待著蘇長史的消息,一面將成都游覽一番。
一天李白登上散花樓。樓在城的東北隅,是隋代的蜀王楊秀所建,高數(shù)十丈,金碧輝煌。站在它的最高一層,極目四望,千里景色盡收眼底。那波光粼粼、蜿蜒如帶的,就是流向三峽的江水吧?那云海蒼茫中巋然聳峙的,就是峨眉的金頂吧?那北去的雁群下面,就是親愛的匡山吧?再望近處,阡陌交錯,溪水縱橫,菜花如金,麥秀如翠。真是鑲金鋪玉,如錦似繡!回望城中,千門萬戶,鄰次櫛比,車水馬龍,游人如織。李白在樓上足足流連了半日,雖然覺得賞心悅目,但心中畢竟有些不快。因此,賦詩一首《登錦城散花樓》: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
飛梯綠云中,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李白還去游覽了司馬相如的撫琴臺、揚修的子云亭、嚴君平買卜處。也去逛了東市和西市。在他最景仰的諸葛亮祠堂里,更是留連忘返,久久乃去。
光陰荏苒,不覺一月有余,大都督府里卻消息杳無。李白去了幾次,只見警衛(wèi)森嚴,侯門似海,別說長史大人無緣再見,就連府中小吏也難見上了。李白見干謁無望,茫茫南北,只能繼續(xù)干謁。隨即寫下《春感》:
茫茫南與北,春色忽空懷。
榆莢錢生樹,楊花玉糝街。
塵縈游子面,蝶弄美人釵。
卻憶青山上,云門掩竹齋。
離開成都,李白去了峨眉山。在金頂看佛光,在清涼寺他結(jié)識了濬和尚,濬和尚的琴技高操,尤其是用“綠綺”琴演奏《風入松》堪稱一絕。清涼寺四周,有十萬松林,微風拂松,如同天籟,此時聽濬和尚用綠綺彈奏《風入松》,就可以體會到“風自風、松自松”的韻味。李白為此寫了一首《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李白在清涼寺鎮(zhèn)日無事,就是讀書,練劍、看松、賞月、聽濬和尚彈琴。時間不知不覺地流走,眼見快一年了,想到“遍謁諸侯,歷抵卿相”,李白決定去拜謁渝州刺史李邕。
李白從峨眉山下來,又向千里之外的渝州游歷。渝州是古時的巴國,州治巴縣是座山城,聳峙在長江和嘉陵江交匯的地方,雖然是個碼頭,卻遠不如成都繁榮。但刺史李邕卻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文壇前輩,是注《昭明文選》的李善之子,不僅家學淵源,而且有青出于藍之譽;不僅學識不凡,而且仗義疏財,廣交天下士人。
李白一到渝州山城,便迫不及待去刺史衙門請求謁見李邕,照例上書,“行卷”。并將他沿途寫的一些民間歌謠的新作,置于卷首,自鳴得意,卻對李邕的愛好一無所知,滿以為他的得意之作必蒙李邕賞識。李白在所上書中,自然把他的濟蒼生、安社謖的壯志宏愿,大談了一通。然后在旅舍中等候佳音。誰知過了幾天尚無消息,只好再次“溫卷”。原來,李邕最擅長的是碑版文字,辭賦也稱當行,但很少寫詩,對俗歌俚曲尤其不屑一顧。他一展開李白的“行卷”,看到置于卷首的《巴女詞》:“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飛。十月三千里,郎行幾歲歸?”便倒了胃口,竟推過一邊,趕寫他的皇皇大文《修孔子廟堂碑》去了。及至李白“溫卷”,他才想起此事來,怎奈碑文正寫在興頭上,便將李白的事交給一個姓宇文的小吏去辦。倉促間吩咐道:“下里巴人之曲,桑間濮上之音,怎能登大雅之堂?還說什么濟蒼生、安社稷?但念他不遠千里而來,好歹打發(fā)他一些盤費,讓他去吧。”一邊說著,一邊取出少許酬金連同李白的“行卷”交給了宇文。
宇文倒是熱情地接待了李白,他對李白的俗歌俚曲很感興趣,對李邕的迂腐之見不以然。但對前者愛莫能助,對后者又不敢違抗,只好委委婉婉把李白安慰了一番。除李邕所送程儀外,他自己又送了李白一個紀念品——渝州特產(chǎn)桃竹書筒。李白接受了宇文所送的紀念品,并贈詩《酬宇文少府見贈桃竹書筒》,詩曰:
桃竹書筒綺繡文,
良工巧妙稱絕群。
靈心園映三江月,
采質(zhì)疊成五色云。
中藏寶訣峨眉去,
千里提攜長憶君。
李白拒絕了李邕所送的程儀,并贈詩《上李邕》,詩曰:
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
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恒殊調(diào),
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干謁不成,心有怨言,便寫了這首有點狂妄自大的詩。李邕畢竟比李白大二十多歲,并不計較少年李白的傲慢,嘆道:“初生之犢不畏虎,讓他去闖闖也好?!?p> 李白這次出游,到過成都,上過峨眉山、青城山,到過川東一帶。雖然干謁不成,但巴山蜀水給了他創(chuàng)作的激情和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