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起,宿霧漸散,山野荒僻,已無行人。周處疾奔之下,已經(jīng)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不由得放慢腳步,吹吹那晨風,頓感愜意許多。
虎癡忽的停下伏在地上,擋住了周處的去路,回頭望著周處,竟然示意他騎上虎背。周處不由想起幼時騎虎的情景。當即輕輕躍上,那虎癡一躍而起,向山間疾奔。
周處騎馬頗有心得,但虎身光滑,山中崎嶇,加之奔行速度迅捷靈活,周處幾次差點跌落,忙緊摟虎頸,抓住虎皮,方才漸漸平穩(wěn),又行得半個時辰,到了山腰,但見林茂草豐,亂石穿空,分外險要。
在那亂石之后,隱藏著一個黝黑的洞穴,正是虎癡的棲居之處。
周處原來在這里生活過數(shù)年,知道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正是當?shù)厝怂f的小孤山。因為此間山勢復(fù)雜,野獸出沒,平時極少有人進山。只是聽說倒有些土著居民偶會出沒山中。
周處一躍而下,見那洞穴甚是寬闊,往內(nèi)先走漸變狹窄,里面甚是昏暗,目不見物,竟不知其有多深,但覺陰氣逼人,砭人肌膚。腥膻氣味又大又重。
周處便欲退出。但念及虎癡對自己哺育之情,恩同父母,如今阿勝已死,阿花失蹤,內(nèi)心早已將虎癡視若母親,便想自己哪有嫌棄自己父母的?況且此次入山前,便想好要多陪陪虎娘的,怎能半途而廢?
周處細心清理,將虎穴清潔許多,便將虎穴當作自己的臨時居所。
一切收拾停當,便出了洞穴,信步而行,忽見花叢搖動,一株大樹搖晃,“吭吭”有聲。
周處驚奇,手提銅锏,走近細看,不禁嚇了一大跳,卻見一對綠瑩瑩的滿含敵意的眼睛盯著自己,長鼻獠牙,血盆大口,竟然是一只二百來斤的大野豬。
周處心下著忙待要避開去,那野豬早已發(fā)動攻擊,頂著一對獠牙直撞過來。周處將身一扭,險險閃過。身體受那野豬身體一帶,立時打了一個趔趄,尚未站穩(wěn),野豬一兜兜兒轉(zhuǎn)將來,又已沖撞而來。周處慌忙一跳,野豬堪堪從腳底躥過。周處銅锏出手,一揮而下,擊中野豬腰背,野豬尖利地嚎叫一聲,返身再撲過來。
野豬雖然不是食肉動物,但它們性情兇悍,無所畏懼,在動物界中可謂大名鼎鼎,連獅子老虎,它們都敢停下來斗一斗。因此周處一锏雖然擊傷了它,但它皮糙肉厚,竟然并不逃走,第三次沖來,獠牙直指周處腹部。
周處雙腳剛剛落地,立身未穩(wěn),危急之時,將手中銅锏向那山石上一撐,借反作用力,將身體彈開,躲開野豬致命一擊,百忙之中,手中銅锏被它一撞落地。那野豬看他空手,張口便咬。周處奮力一拳,擊在野豬頭頂,那野豬似乎眩暈了一下,但立即撲過來嘶咬。周處驚駭之下,左支右絀,躲閃困難,衣物竟然撕破。
正在此千鈞一發(fā)之際,一聲呼嘯,長空中撲下一道身影。野豬“嗷”地一聲叫喚,被撲出一丈多遠。卻是虎癡到了。
虎癡再次躍起,野豬見逃竄不及,不退反進,忽地將獠牙對著虎癡直沖而來?;V不慌不忙,四足略在地上按一按,已然閃開,猛地將腰胯一掀,那野豬擦身而過之際,頓時被掀翻在地。野豬未及翻身,虎癡一撲而至,張開血盆巨口,牢牢咬住野豬咽喉,任憑它如何掙扎,并不松口,兩只利爪緊緊抱住野豬背脊,尖利的爪子深深鉤入豬身。野豬拖著虎癡翻滾不已,嘶吼聲由強到弱,漸漸止歇。
目睹虎癡斗殺野豬激烈情景,周處始知動物之爭多么慘烈、恐怖。自己雖然學習了搏斗之技,但與“獸中之王”的搏殺之技相比,簡直如燈火光亮之比日月光華。周處不由陷入沉思:自己若能學得虎娘這等搏殺技能,世間更有誰人能敵?
于是,周處日與虎癡嬉斗,學習它那撲、掀、掃、咬、抓、沖、撞、翻、騰、落各項本領(lǐng)。哪知他往往在數(shù)招間即被虎癡壓制,毫無還手之力。雖是如此,周處竟然不氣餒,但凡饑餓時便與虎癡分食野豬的肉,因虎癡怕火,便也不生火,立意報恩,只將那血淋淋的肉割成一條條生吃,咀嚼吞咽。因其幼時吃那生魚生肉,此時吃將起來倒也可以接受,吃得久了,反覺得另有一番滋味。
這一日早晨,周處起身時不見虎癡,知道一定去山中獵食了,便迎著朝霞在山中練功,模仿那虎癡跳躍撲食的動作,練到盡情之時,竟然忘記時間。忽聽得山下虎嘯連連,似是虎癡正與人爭斗,感到非常奇怪。躍上大石向下觀瞧,卻見兩只老虎互相爭斗、撲咬。細細看時,一只是虎癡,另一只則是一只健壯的公虎。
周處不忙上前,立于山巖之后,仔細觀察它們互相留有搏斗的情景。那二虎相爭,當真是龍騰虎嘯,聲威驚人,將那一大片草木盡皆滾倒,倏爾翻騰在上,倏爾伏低竄高,倏爾虎爪劈面搧來,倏爾虎尾夭矯橫空。老虎族家族相斗時力量、兇狠、速度、精準,果然無與倫比。
周處看得驚嘆不已:二虎相爭,竟然如兩位武林高手對壘,互不相讓,奇招頻出。看到高興處,手舞足蹈,不禁大聲叫好。
那虎癡聽了,忽的放開那虎,直奔而來,另一虎哪里肯放,隨后追來。周處一驚,那虎癡已然撲至,親昵用身體蹭他。
另一只虎上得岡來,見此情景,反而停步不前,逡巡不定,向周處瞪視,后來漸漸走近,用那鼻子嗅得幾嗅,聞出周處身上的同類氣息,便放下敵意,在周處身邊翻身打了一個滾兒。
周處這才發(fā)現(xiàn)這只成年大蟲竟然是自已幼時一同相處游戲的虎仔,此時竟然長得如此強壯,額頭數(shù)道白色斑紋,十分顯眼,威武霸氣之極,儼然是山中之王,與那虎癡相比,更多三分高大健壯,威猛霸氣。
周處不由想起古人所說“虎,山獸之長”,心中高興,不禁驚嘆道:“兄弟,你才是山中之主,獸中之王呀!我便叫你虎山君如何?”一邊口中呼它“山君兄”一邊與它擁抱到一起。
自此,周處口稱虎癡為“虎娘”虎仔為“虎山君”,常??匆娔腔V母子常相嬉戲的場景,倒也悟出許多搏斗之技。只是那虎山君來時少,去時多,想來它有自己的領(lǐng)地,偶然來到這個山頭,不過是來會見它母親,與母親嬉戲,略盡為子之道而已。
如此十余日,漸漸忘了外間戰(zhàn)事,自己覺得武功更進一層,不僅力氣增長迅猛,搏殺之間的招數(shù)更加干凈利落、威猛兇狠。

世俗凡夫
明知山有虎,再向虎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