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鐺!”
祭臺之下,早就準(zhǔn)備就緒的十二名樂師,敲響了編鐘。
一排排編鐘,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diào)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樂師們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fā)出不同的樂音。
編鐘聲音清脆明亮,悠揚(yáng)動聽!
而在此刻,樂師們所敲擊編鐘出來的音色,則顯得格外的純正典雅,又充滿肅穆之氣。
編鐘被奏響之后,附近的吹奏鼓、瑟、缶、箏等不同的樂器,其所有音色都完全融匯在一起!
這正是古老的一種雅樂!
隨即,一眾身材婀娜的歌姬,都開始配合著音樂哼唱起來。
她們那優(yōu)美的歌喉中所哼唱出來的,卻是一種音律協(xié)調(diào),充滿肅殺之氣的曲子!
戰(zhàn)歌!
“披鐵甲兮,挎長劍。與子征戰(zhàn)兮,路漫長!”
“同敵愾兮,共死生。與子征戰(zhàn)兮,心不怠!”
“帶吳鉤兮,眾袍澤。與子征戰(zhàn)兮,人未老!
“踏八荒兮,逐仇寇。與子征戰(zhàn)兮,歌無畏!”
聽到歌姬們所哼唱出的這首詩歌,在場的人都不禁大為震撼,目瞪口呆。
包括士彌牟在內(nèi),所有的列國使臣,更是忍不住一陣錯愕!
一曲畢,士彌牟忍不住拉了一下身邊的季札的衣袖,低聲問道:“季子,這可是你所作的吳風(fēng)詩歌?”
在士彌牟等人看來,縱觀整個吳國,能做出這般氣勢磅礴,且不失韻律的詩歌之人,唯有季札!
因為通曉音律,乃是當(dāng)世之大賢,至德之人。
早年,吳國派遣季札出使魯國。
到了魯國,季札聽到蔚為大觀的周樂!
而后,他以深密的感受力和卓絕的見識,透析了禮樂之教的深遠(yuǎn)蘊(yùn)涵,以及周朝的盛衰之勢,語驚四座,使眾人為之側(cè)目。
聽到《唐》,季札聽出了思接千載的陶唐氏遺風(fēng)!
聽到《大雅》,他在樂曲深廣的氣魄里,聽到了文王之德!
當(dāng)《魏》歌四起,那“大而寬,儉而易”的盟主之志,輝映著以德輔行的文德之教。
一直到《招箾》舞起的時候,季札驚嘆道:這是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至德樂章,就如同蒼天無不覆蓋,大地?zé)o不承載。
就算是盛德之至,也是無以復(fù)加了!
“這可不是老夫所作之詩歌?!?p> 太宰季札微微一笑,捋須道:“此詩歌,名為《與子征戰(zhàn)》,是我王所作,老夫編曲,現(xiàn)在我王已經(jīng)明示,此詩歌當(dāng)成為我吳軍之戰(zhàn)歌,世代傳頌下去?!?p> “嘶!”
一聽這話,士彌牟等列國使臣都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倍感震驚。
沒想到,號稱吳國第一勇士,勇武都已然冠絕天下的慶忌,居然還有這般才情?
這充滿肅殺氛圍的詩歌,再配上大氣磅礴,讓人感到蕩氣回腸的曲譜,簡直是天作之合!
而且,隨之而來的,又是整整九十九名身穿緋紅色戰(zhàn)衣,穿戴盔甲的吳軍銳士,站在祭臺之下。
他們跟隨著這首戰(zhàn)歌的曲調(diào),手舞足蹈起來,或劈手,或出拳,或下沉,或扎馬步……每一個動作,都顯得粗獷而有力,又不是一種另類的美感。
十分陽剛的美感!
這種舞蹈不同于那些美貌舞姬所跳的,但看起來別有一番風(fēng)味。
一曲畢。
“好!”
“彩!”
觀禮的所有人都不由得拍手叫好,贊不絕口起來。
“此等吳歌,此等吳舞,此等吳曲,真乃世上獨一份!”
“某真是不虛此行!”
“彩!好一首詩歌,披鐵甲,挎長劍,同敵愾,共死生!果真是讓人耳目一新!”
“世間有《邶風(fēng)》、《鄘風(fēng)》、《衛(wèi)風(fēng)》、《鄭風(fēng)》、《齊風(fēng)》等等,何不見《吳風(fēng)》之詩歌?”
“哈哈哈哈!孔夫子應(yīng)該將這首詩歌抄錄到《詩》三百當(dāng)中,編纂為吳風(fēng)!”
眾人都七嘴八舌的議論著,都感覺吳人所作的這首詩歌,頗為優(yōu)秀,應(yīng)該被編入《詩》三百里,為后世人傳頌。
所謂的《詩》三百,就是后來自漢朝起,被歷代封建王朝尊為儒家經(jīng)典,科舉考試必不可少的——《詩經(jīng)》!
作為《與子征戰(zhàn)》的始作俑者,慶忌自然認(rèn)為,這首詩歌有資格入選《詩經(jīng)》!
《詩經(jīng)》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
詩經(jīng)在內(nèi)容上分為《風(fēng)》、《雅》、《頌》三個部分。
《風(fēng)》是周王朝各地的歌謠;
《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
《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據(jù)說《詩經(jīng)》是尹君尹吉甫采集,后來由孔子編訂而成,這是華夏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周王室所分封的每一個諸侯國,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民謠,即《風(fēng)》!
鄭有《鄭風(fēng)》,齊有《齊風(fēng)》,衛(wèi)有《衛(wèi)風(fēng)》,秦有《秦風(fēng)》,甚至于一些已經(jīng)消亡的小國,都有著自己的《風(fēng)》。
地處偏遠(yuǎn)的吳國,也有著屬于自己的民謠,有《吳風(fēng)》,奈何不能入選孔子的《詩》三百當(dāng)中,到后面已經(jīng)失傳!
現(xiàn)在,慶忌所作的這一首《吳風(fēng)·與子征戰(zhàn)》,還不一定能入得了孔老夫子的法眼。
一曲畢。
祭臺下的樂師與歌者,又分別演唱《大雅》、《周頌》!
“於穆清廟,肅雝顯相。濟(jì)濟(jì)多士,秉文之德?!?p> “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
慶忌很是無奈。
這究竟是自己的冠冕之禮,還是一場春秋版的演唱會?
饒是如此,慶忌都不得不沉住氣,耐著性子“欣賞”。
終于,隨著一陣陣號角聲的響起,所有舞樂全部退下!
取而代之的,則是在祭臺下燃起一堆篝火,然后一大群穿著奇裝異服,嘴里念念有詞的巫師。
巫師們圍繞著篝火,手舞足蹈,不時的晃一下手中的小鼓、鈴鐺等等不知名的樂器,開始跳大神!
慶忌根本不清楚他們的嘴里在念叨著什么。
慶忌只是按照原有的禮制,面對跟前那一尊冒著滾滾黑煙的青銅大鼎,雙手舉過頭頂,一展衣袖,跪拜下來。
迷惘的小羊羔
昨晚想加更來著,喝大了,今天中午補(b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