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
繼續(xù)做夢。
今天請到的嘉賓,依然是秦漢時期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先生。
我問,南宋兩大愛國IP,岳飛與文天祥,誰更勝一籌?
他說,岳飛民間基礎好,文天祥官方基礎好。岳飛的形象經(jīng)口口相傳,更飽滿,更立體,有勇有冤,也更讓人心疼。文天祥呢,則相對扁平化,事跡多見于史書,完全正面形象,小說和野史都很少提及他,百姓對他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上,至于他有哪些具體的愛國行動,老百姓很少能說出個一二三。
我問,為什么官方更喜歡文天祥?
他說,岳飛,說白了,是被朝廷殺的,朝廷得為自己站臺,少提此人為妙。文天祥是怎么死的?“忠君”拒降,英勇就義。領導就喜歡這樣的下屬,對自己忠心耿耿,至死不渝。后面的朝代都曾大力弘揚過文天祥愛國精神,也不斷為其修繕形象,他的生平里不能有任何污點,好色也不行。
我問,文天祥好色嗎?
他說,非常。文天祥是富二代,他考中狀元不久,父親就去世了,把整個家業(yè)留給了他。文天祥的仕途起點也很高,剛參加工作就被任命為海寧軍節(jié)度判官。豐厚的遺產(chǎn)加上宋朝的高工資,不難想象文天祥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寫過不少逛青樓的詩詞,后世出于“為賢者諱”的善良動機,從文獻中一一剔除了,只留下了完美的忠臣形象。
我問,今天,為什么把岳飛、文天祥移出了教科書?
他說,提議這么做的人叫余桂元。他的解釋是,以今天國土疆域和多民族融合的角度去看岳飛與文天祥,再定義他們?yōu)槊褡逵⑿凼遣缓线m的。因為岳飛與文天祥所在的南宋只是半個中國,另外半個中國就是他們抗的金與蒙,同屬于中華民族領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他們之間的“打架斗毆”不能上升為外來民族入侵的斗爭,屬于內戰(zhàn),就如同近代軍閥混戰(zhàn)的局面是一個道理。
我說,這家伙肯定被罵慘了。
他說,被很多網(wǎng)友稱為新時代的秦檜。
我說,過去,我總覺得,岳飛是民族英雄,其抗擊金國的戰(zhàn)役應該在今天的蒙古、俄羅斯一帶?,F(xiàn)在學了南宋歷史,才發(fā)現(xiàn)岳飛的主戰(zhàn)場在河南、江蘇一帶,說內戰(zhàn)不為過。
他說,實際上,稱金為金國不準確,應該稱金朝,朝是王朝的意思,比國還要立體,多了一個時間概念,含朝代更迭延展之意?,F(xiàn)在史學界普遍把金國稱為金朝,歸入中國歷史了。
我說,黑臉與白臉一般是成對出現(xiàn)的,岳飛的對立面有秦檜,那文天祥對立面是誰?
他說,留夢炎,這家伙是狀元出身,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文天祥也是狀元出身,也干到了右丞相,但是倆人走了截然不同的路。蒙軍一來,留夢炎很快叛變了。而文天祥呢?蒙軍攻臨杭州城時他正在贛州干市長,接到南宋政府發(fā)出的求救詔令,意思是杭州告急,天下義士們,抓緊帶兵來勤王。文天祥急忙組織人馬就要往杭州趕。他老鐵勸他:現(xiàn)在蒙軍三路南下,劍指杭州,勢如破竹,你帶萬余烏合之眾去救駕,這如同趕一群羊去喂虎狼。文天祥的回答是什么?哪怕是去喂老虎,我也要去,我的以身殉國可能會激發(fā)天下忠臣義士的救亡圖存,那么大宋就有希望了。留夢炎的可恨之處,不單單是自己叛變,還有另外兩方面:第一,他叛逃后,主動說服了南宋一大批官員投靠,吸干了南宋的人才,也曾重點公關過文天祥,吃了閉門羹;第二,忽必烈本不舍得殺文天祥,是留夢炎極力勸殺的,留夢炎認為文天祥在整個南方如信仰一般的存在,他不死,南方不會安寧的。
我說,看來能考上狀元,基本就能當上丞相。
他說,這是兩個維度的問題。一千三百余年的科舉史上,出了不到六百名狀元,成為丞相的不過四十五人,不到十分之一的概率。但是反過來講,這四十五人之外的丞相,并沒中過狀元。狀元和丞相都是各自金字塔頂尖的那一位,狀元+丞相是真正的鳳毛麟角。他們中有兩人被后人罵的最狠,都來自宋朝,一個是北宋的“六賊之首”蔡京,一個是南宋的白眼狼留夢炎。
我問,留夢炎在南宋考的狀元到元朝還好使不?
他說,依然好使,他在元朝任職時,大家更愿意尊稱他為留狀元。古代的狀元比今天的高考狀元含金量高多了,一般是三年一考,且是全國第一,今天充其量是省狀元。
我說,蒙人政權會繼續(xù)啟用漢人官員嗎?
他說,會的。一般情況是這樣的,占領了什么地區(qū),會再次啟用這個地區(qū)原有的官員,更利于地方穩(wěn)定。黃巢占領長安城時也是如此,四品以下的直接官復原職。所以文天祥若是投靠元朝,是真的可以換個丞相當當?shù)?。當時你們山東有個狀元叫王鶚,曾經(jīng)是金國的尚書左司郎中,金國滅亡后,王鶚被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出任翰林院長??偠灾痪湓挘灰阌胁湃A,又愿意效忠,是可以找到飯碗的。不過呢,后世對這類降元官員頗多罵名,尤其是對浙江人留夢炎,明朝乃至清朝都有明確規(guī)定,浙江地區(qū)參加科考的留姓考生,必須證明非留夢炎后裔方可報名。后世有位浙江名士說過這么一句話:兩浙有留夢炎,兩浙之羞也。
我問,漢人官員能占到什么比例?
他說,元朝中期,漢族官員在中央任職的比例超過50%,地方上要超過70%。
我問,文天祥,為什么非求一死?
他說,因為,他級別太高了,名氣太大了,往前是千古流芳,往后是遺臭萬年。他有兩個弟弟三個妹妹,文天祥給大家的分工是:我來盡忠,你們來盡孝,所以我必須選擇舍生取義,你們呢,則要見風使舵,該投元就投元,必須保全自己以延續(xù)文家香火……
我說,不可能吧?
他說,這是他在獄中給侄子也是他的繼子寫的信,《批付男皗子》。
我說,若是真的,我倒覺得更立體,更真實了。
他說,文天祥的兩位弟弟均投降元朝,基本圓了文天祥的夢,其家族產(chǎn)業(yè)的繁榮一直延續(xù)到今天,遍布深圳、香港。
我問,是笑談還是真的?
他說,是真的。前兩年,香港政府想收購深圳接壤的這片土地,一共七百公頃,這里面有六十公頃屬于文氏家族,也就是文天祥家族后裔。深圳有好幾個村都屬文氏家族,例如福田的崗廈村,鳳凰山腳下的鳳凰古村。
我說,鳳凰山,我去爬過,山上還有個文耿介夫婦墓,算是山上最有特色的景點,只是沒搞懂,這是什么人?
他說,文耿介是文天祥第七代從孫。此墓始建于明朝,民國時重建,因外墻為紅色,又稱紅墳。文天祥這個大IP輻射核心區(qū)是珠三角,你在地圖上輸入文天祥,會發(fā)現(xiàn)與他相關的紀念地密密麻麻。
我問,從孫?文天祥沒有直系后裔嗎?
他說,野史有。不過今天所謂的文天祥直系后裔主要是三大分支,一是他侄子,也就是他繼子的后代;二是文天祥的部屬將士為懷念他而改姓為文;三是文天祥同族的后代,不完全是DNA后裔,更是一種榮譽后裔。另外,也不能迷信血脈相傳。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lián)合課題組曾經(jīng)針對曹操家族DNA做過專題研究,曹操距今一千八百年,其登記在冊的后裔里,有近三分之一與他沒有血緣關系。這是科學統(tǒng)計計算出來的,說明這里面既有養(yǎng)子因素又有綠帽因素,也不乏硬貼因素。
我說,文氏祖先真會選,家族定居在這個區(qū)域,可以共享到深圳高速發(fā)展的紅利。最簡單的,一拆遷,家家戶戶幾套房。我只是很好奇,南方人的宗族意識為什么這么重?幾百年了,還聚在一起。
他說,中國文化的家族概念在南方被絕對認可,整個南方的家族意識要比北方強,特別是有知名祖先的這種,他們更抱團,甚至能抱團犯法。有部電視劇《破冰行動》,講販毒的,里面販毒村的原型,就是汕尾市博社村,整個村一萬四千人都姓蔡,整個村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蔡登瀛,于南宋嘉泰四年搬到那里。
我問,文天祥的右丞相與留夢炎的右丞相,誰的含金量高?
他說,半斤八兩吧。留夢炎當丞相時,南宋還剩5%的電;文天祥當丞相時呢?南宋還剩1%的電了。不過呢,留夢炎當?shù)氖钦尕┫啵奶煜槭侵豁斄藗€名。南宋讓他掛職丞相,就是讓他去跟蒙談判的,只有丞相之名,沒有丞相之權了。只剩1%的電,就是皇帝也不好使了。留夢炎呢?一聽說蒙軍就要打進杭州城,丞相死活不當了,回家裝病去了。因為他還是樞密使,算是三軍統(tǒng)帥,總是裝病也不是辦法。太后親自去家里請,你總要出來主事,你不出來咋能行?咱打不過,至少也要跟蒙軍談談吧?你不干右丞相你干左丞相行吧?于是又出來干了幾天左丞相,思來想去,不行,我要看得長遠點,盡早奔向光明,順便拯救大宋這些有才之士,怎么拯救?自己降元了,然后挨著一一把才子官員們接納過去。
我說,也算元朝的有功之臣。
他說,在吸納人才方面,的確有功。不過呢,為史官所不齒。無論是元代官修《宋史》還是明初編訂的《元史》都沒有留夢炎傳記,仿佛這個人就沒存在過。
我問,這家伙后來干到什么官?
他說,他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到元以后干了禮部尚書,相當于今天的文化部部長,退休前又干到了丞相。
我說,雖然我自己可能也有漢奸的潛質,但是對于留夢炎的叛變,我還是深惡痛絕。
他說,不僅僅你深惡痛絕,皇帝們都痛絕。清朝乾隆帝評價說:“才德兼優(yōu)者,上也;其次,則以德為貴,而不論其才焉。當宋之亡也,有才如呂文煥、留夢炎、葉李輩,皆背國以降元。”
我問,文天祥被關了幾年?
他說,三年,已經(jīng)分不清東西南北了。他問了身邊人,哪是南?然后朝南邊磕了幾個響頭,從容就義了。
我說,給小皇帝磕的。
他說,是的。
我說,按照你的說法,陸秀夫的丞相含金量更低。
他說,沒有任何含金量了,只是逃亡路上隨口封的。陸秀夫是先把妻兒老小趕下了海,他們死后自己才抱著小皇帝跳的。
我說,有沒有一種可能,留夢炎是和平過渡派,文天祥是誓死戰(zhàn)斗派?留夢炎的意思是大勢已去,咱要盡量的減少流血犧牲,沒必要以卵擊石,所謂的“氣節(jié)”能當飯吃嗎?
他說,他們倆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哲學,留夢炎信奉的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文天祥信奉的是士可殺不可辱,“寧愿餓死于山野,不受新朝米糧”。鰲拜說,儒家知識分子從宋代開始分為兩個派別,理想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前者如文天祥,后者如秦檜和留夢炎。每一派都覺得對面的讀書讀傻了。
我說,但是,不得不說,那個年代的士大夫,腰桿是真的直,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擔當,也不缺乏尊嚴。
他說,蹦跶不了幾天,到后面的文字獄,一個個都被調教成了狗奴才。
我問,若是蒙宋之戰(zhàn)發(fā)生在今天,文天祥會不會死?
他說,不會。參考前段時間阿富汗和平交接政權,你若是愿意任職,可以繼續(xù)留任;你若是不愿意任職,可以移民其它國家。人們越活越明白,越活越自私,有時自私也是保存實力的一種方法。命沒了,世界就沒了,什么都沒了。你怎么才可以繼續(xù)為人民服務?首先要繼續(xù)活著才可以。
我說,我突然覺得,教歷史是個危險的職業(yè)。
他說,課本上寫的什么,你教什么,犯不了錯誤,一定不要隨意超綱,也不要隨意灌輸自己的價值觀給學生們。試圖還原歷史的,沒有一個能全身而退的,最終都會成為秦檜。但是從保護孩子方面,你可以側面談一談自己的生命觀,例如一定要愛惜生命,愛情呀、信仰呀,都不值得你拿生命去捍衛(wèi)。多推薦余華的《活著》,只要能活著,哪怕是茍且活著,也是最真切的。
我問,后面的朝代有沒有出現(xiàn)文天祥這樣的民族英雄?
他說,也有,明朝的于謙就是,十幾歲就寫出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他自幼崇拜文天祥,也憑借一己之力,在土木堡英宗被俘、二十五萬明軍幾乎全軍覆沒之際,打響了北京保衛(wèi)戰(zhàn),讓明朝又延續(xù)了二百年歷史,阻止了蒙古人光復元朝的夢想。但是呢,他的智慧還差了一丟丟,新皇帝是他擁立的,但他又說服新皇帝接回了被俘的英宗,讓一山有二虎。這就不如趙構聰明,趙構是死活不讓宋欽宗回來。英宗回來一看,皇位被別人坐了,能善罷甘休嗎?找到復辟的機會就以謀逆罪把于謙斬了,家人被流放戍邊。
我說,文天祥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他說,文天祥也有自己的偶像,就是岳飛,他贊美岳飛是“忠義與日月爭光”。后來《明史》也用“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來稱贊于謙。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他們的精神傳承說明一句話:自己是什么樣的人,眼里就是就有什么樣的人。這種舍生取義、誓死衛(wèi)國的精神也在中華大地生生不息,代代傳承。
我問,關于文天祥有什么旅游景點?
他說,很多。珠海的外伶仃島,就取名于文天祥的“零丁洋里嘆零丁”,是唯一與香港隔海相望的海島,目前正在建伶仃洋大橋,建成后將成為全球最高的海上大橋,也會是大灣區(qū)最繁忙的海上通道。要說與文天祥有關的景點,最有意思的是“方飯亭”,上懸一匾額題曰“一飯千秋”,文天祥被捕時正在此處吃午飯。
我問,今天的文人,一般怎么評價文天祥?
他說,最有名的一句是“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是當代作家卞毓方說的。
我說,那不是螳臂當車嗎?
他說,贊揚的是國家存亡危急時刻捐軀赴國難的勇士精神。另外就是《明朝那些事》里的那段描寫:這一天,文天祥是真正的勝利者。他以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告訴了所有的人,在這場以個人對抗整個國家機器的戰(zhàn)爭中,他才是不折不扣的勝利者。他至死也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
我問,南宋被元朝取代,是進步還是退步?
他說,進步。第一、整個中華大地從戰(zhàn)亂當中,一下子平靜下來,恢復了生產(chǎn),大家都安居樂業(yè),對老百姓而言,是好事。第二、南宋到后期,它的腐敗程度,它的破壞程度,它的整個社會矛盾之尖銳,已經(jīng)到了維持不下去的地步,元朝的建立緩和了這些矛盾,出臺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如輕徭役、減賦稅、興水利、勸農桑等等,于民生有利。
我問,誰給出的主意?
他說,漢人學者劉秉忠。他曾向忽必烈呈上一份“萬言書”,這是一份結合中國古代政治邏輯和蒙古制度的治國方略,包括采漢法、設學校、選人才、禁屠城、安定民……,其中采漢法是劉秉忠治國理念的核心。忽必烈對萬言書幾乎全盤接受,萬言書的核心宗旨是一句話:以馬上得志,不能以馬上治國。就是說蒙古人可以通過軍事的手段征服一個廣大的地區(qū),但是你要治理這么廣大的地區(qū),你不能用軍事征服的手段。
我問,那用什么方法?
他說,要尊奉孔子。他說只有尊奉孔子,將來的基業(yè)、你這個國家才能穩(wěn)定,就這樣,忽悠忽悠,就把忽必烈給忽悠漢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