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替天行道

第五十八章 虛空絕路

替天行道 可爭 2608 2009-12-22 04:18:03

    玄難與玄悟的拳頭攥得都可以擰出水來,法明幾乎都要把兩條眉毛皺得長到了一起。但這個問題已經(jīng)超乎了他們所能達到的高度,他們甚至都還從來未曾思索達到過這一地步,就算心里再過焦急萬端,卻也仍然完全沒有任何代答的可能。

  氣氛一時又僵在了那里。

  李子秋的臉上卻仍是看不出一點波動,他高踞法臺,俯視諸僧,卻似乎對自己這種無聲的答案極有信心。

  “弟子認為,佛尊的意思應該是”,在又沉默了好長一段時間之后,弘忍終于開口說了一句:“萬法歸一,一還是一?!?p>  道信有些訝異地看了弘忍一眼,這話雖簡短,但由弘忍說出來,道信卻已然可以明白這其中蘊含的全部意思。

  弘忍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他們師徒二人平素之時,也從來不少相互交流辯難,對于弘忍佛學修為的水平層次,原本道信最為清楚不過,但直到現(xiàn)在道信才發(fā)現(xiàn),就這么短短幾日功夫,弘忍的心境修為,居然勇猛精進,簡直穩(wěn)穩(wěn)提升了一個層次。

  這幾日他與弘忍交談,對于那日弘忍向李子秋的問話對答,也知道得甚為清楚,雖然他聽完之后默然凝思,也是覺得歡喜贊嘆,大有所悟,但畢竟未曾身臨其境,卻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體會得到在李子秋在經(jīng)歷種種鋪勢營造出來的情勢氣氛之下,在這大殿之中弘忍親口喝出那一句話之時,對于弘忍究竟造成了怎么樣的強烈沖擊。

  弘忍本來就是天資超卓,自被李子秋喝破執(zhí)迷之后,更有明悟,在這種問題之上,也就只有他插得上話,也就只有他的答案,還能讓如道信這樣的人物,也還能有所啟發(fā),心生感悟。

  道信轉(zhuǎn)眼望向法臺這上的李子秋,心下微微感慨。他是何等人物,也就一轉(zhuǎn)念之間,就已經(jīng)明白了弘忍能有此進益,與眼前這位轉(zhuǎn)世佛陀脫不了干系。

  經(jīng)過這幾天來耳濡目染,所見所聞,道信原本對于李子秋就再沒有半分輕視之念,今日論經(jīng)辯難,李子秋的表現(xiàn)也只能用高深莫測來形容,雖然他根本就沒有展現(xiàn)道信所想要看到的東西,甚至完全不著一語,但在斯情斯景之下,道信也只能當自己與李子秋機緣不契,為自己感到可惜罷了。

  “老僧還有最后一個問題”,道信收斂心情,端然正坐,望著李子秋,鄭重得幾近一字一頓地向李子秋問道:“如何是佛?”

  弘忍微微一笑,對于道信問出這個他也曾經(jīng)向李子秋問過的問題,卻是并不訝異。當初禪門的達摩初祖之所以會根據(jù)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揀選幾個弟子哪一個可堪傳承衣缽,就是因為這個問題原本就是關(guān)乎佛教立教之本的根本問題,也是每一個佛教徒面對自己本心的根本問題。

  對于這樣的問題,每一個佛教徒都應該有自己的答案,每一個佛教徒也都只能夠有自己的答案,然而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二祖慧可那樣的上乘根器,能夠真真正正地直達本源,在很多情況下面,還是需要機緣巧合,喝破那一層執(zhí)著業(yè)障,才能夠得到那一分窺見本心的機會。

  當日弘忍,今時道信,都是為了尋求一個這樣照見本心的機會,而當日達摩初祖會在臨入滅前拈出這樣一個問題來開示一眾弟子,也是慈悲心切,給眾多弟子們留下了一個開啟最上一層道路的門戶所在。甚至在南宗禪法大興之后,關(guān)于這一問題的喝問與種種各自不同的回答,也在在皆是,不斷回響在了關(guān)于佛性本源的印可傳承之中。

  玄難、玄悟與法明他們,聽到道信有此一問,卻都不由得精神一振。他們的境界修養(yǎng),距離道信與弘忍相去太遠,并不能夠理解這個中的玄奧道理,只以為是弘忍尚未來得及跟道信說起過當日的那場問答,是以道信才會又問出了這樣一個完全相同的問題。

  他們那天都是親身在場目睹過李子秋如何降服弘忍的全過程,身為親歷者,可以很清楚地感覺到了當時李子秋借著語言氣氛,所激揚出來的那種氣勢,對于發(fā)問者而言,將具有著何等強大的感染力,是以十分期待地等著李子秋又一次大發(fā)神威,將眼前的道信和尚徹底壓服。

  這幾個和尚都是長年接觸寺院中與外界打交道的諸般事務,潛移默化之下,考慮事情已經(jīng)習慣于從俗世利弊之間加以衡量,雖然也讀過不少佛理佛法,但事到臨頭,想的更多的還是得失利害,對于道信這樣讓他們極為擔心的不穩(wěn)定因素,他們都極為希望李子秋能夠把其一舉解決。

  在殿中所有人等待與忐忑交織的眼神里面,李子秋卻即在他們意料之中,又很出乎于他們的希望之外地抬起了右手,仍然按著原先的姿式,一成不變地伸出了食指,斜斜高舉,一指當空,凝住半晌,然后緩緩地收了回去,恢復盤坐的姿式,依舊緊閉雙唇,不曾吐露出只字半句。

  大殿之內(nèi)的一眾僧人,都看得有些呆住了,盡管他們早就有點兒想到了會是這個結(jié)局,但卻還是有些不愿意相信,尤其是玄難、玄悟與法明他們幾個。他們都想不明白,李子秋明明有比這要好得多的方式,明明有比這精彩得多的答案,卻又為什么非要這樣整個晚上都不發(fā)一言,只跟他們打著這樣的啞謎。

  弘忍低下頭去,苦苦思索。

  “唉!”道信卻是掩不住失望之色,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他原本就天份極高,少年時便繼承禪門衣缽,修為佛理,一直勇猛精進,早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極高的地步,近日來心境再有突破之后,更是益見圓融,只是覺得始終還是離直指本源的最后一步,還差了那么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小點距離,還缺少了一個能夠讓他完成這一步跨躍的最后機緣。

  只是無論禪門秘典或經(jīng)文義理,他經(jīng)幾十年浸淫鉆研,早已經(jīng)達到了以他的智慧能力所能夠窮盡的頂峰,他也早知道這個機緣已經(jīng)不能從經(jīng)書之中所能尋找得來,他這些年來行腳天下,也曾拜訪過無數(shù)高僧大德,只是以他如此修為,普天之下能與之比肩的本來就不過寥寥數(shù)子,再加上各有門戶不同,就算要找一個能堪切磋砥礪者尚極為困難,更遑論要能夠給他指明這最后一步的路向所在的。

  是以道信原本對于今天這一場論經(jīng)辯難是寄予了極大的厚望的。不管是他親眼所見所聞,又或是聽由弘忍的轉(zhuǎn)述,都可以讓他感覺得到眼前這位轉(zhuǎn)世佛陀,很有可能就是他這么多時日來尋求的機緣所在,只是現(xiàn)在如此結(jié)局,卻是讓他只能一嘆了。

  這倒也不是道信覺得李子秋的表現(xiàn)有失水準,事實上他也由李子秋這一指當空的動作,聯(lián)想到了許多說法,平添了不少明悟,但這些雖好,卻實在不是他想要的,只能說是他機緣未至,不可強求了。

  就在道信搖頭嘆息,打算向李子秋合什行禮,結(jié)束了今天這一場論經(jīng)辯難之時,卻忽然看得眼前的李子秋又有動作。

  他緩緩舉起了他的右手,在道信面前,伸出了一根手指,就這么凝固在半空。

  而與此同時,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子秋居然輕輕開口,說出了他今天晚上這整場論經(jīng)辯難大會的第一句話:“道信,這是我給你的第五次機會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