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浮生長安夢

第4章 火患

浮生長安夢 藍橋遇仙 1387 2023-12-25 11:27:13

  元寧聞得此言,不禁眉頭緊蹙。高祖立朝以來,秉持耕者有其田的施政理念,安撫流民,分給天地,但隨著時間推移,權(quán)貴仗著豪奴,開始巧取豪奪。故而此地雖有著都江堰的灌溉之便,但真正的良田多被豪強之家所侵奪,普通民眾鮮有田地,禁令其紡紗無異于奪其生計,斷其生路。民眾休養(yǎng)生息雖是長久之計,但眼前的火患也斷斷不可再拖。元寧回到長史府,到書房閉目打坐。張喬這些時日跟著元寧,知道她每日定時要打坐,便也不打擾,將先前用井水湃過的瓜果切好放入白瓷盤中,放在書房的桌案上便關(guān)上書房的門,自己走到離門口幾步路的回廊下替她守著。

  從中午回來日上中天,一直到晚上夕陽西下,雖然回廊下不用給日頭曬,但張喬中間也給熱得用井水擦了好幾次臉,卻也半步不離。他跟著元寧跑了一上午,中午也沒怎么好好吃飯,此時肚子餓得咕咕直叫,但見元寧尚未出來用飯,他也決意忍一忍,只招手讓服侍的小廝給他拿了一盤李子啃。正啃了一個,就聽見元寧在房內(nèi)喚他進去,他連忙將李子放下,用袖子胡亂抹了一下嘴便進去了。

  元寧知道他腹中饑餓,自己也有點眉目了,便喊來仆婦呈上飯食,讓張喬一道坐了邊吃邊說。張喬哪里敢,就抱了碗碟,在離元寧幾尺遠的小杌子上坐下了。

  元寧問道:“張喬,你對此間火患有何看法?”

  張喬想了想說:“不瞞大人,小人老父去得早,上有老母下有幼弟幼妹要養(yǎng),小的在長史府上聽用,每月得的月錢堪堪只夠一家三口嚼用,故此我阿娘和幼妹每日也紡紗,一旬拿去西市,換得十幾個銅板,貼補家用。后官府出了夜間的禁紗令,我家便停了紡紗,怕被查出連我這差事也丟了。如我家這般情況,省吃儉用也能對付過去,但大多坊民家中活計不足糊口,全靠紡紗方能勉強度日。禁紗令出來后,坊民只得偷偷紡紗。不出火患便罷了,一旦釀起火患,全部家當(dāng)付之一炬不說,還要被投入大獄服勞役,簡直是奪了全家人的生路。”

  元寧見他說得誠心,與她心中之前所想不謀而合,便謝過張喬,自己方開始用飯。

  第二日,元寧見到公孫刺史,道是有了除火患的良策,公孫玉之前為這事頭疼不已,聞聽此言大喜過望。

  元寧不徐不疾道來:“謝大人信得在下。下官且問大人可堵西川之水否?”

  公孫玉搖頭:“自是不能?!?p>  元寧點頭:“自前朝以來,益州生民疲敝,坊民夜間紡紗,皆為生活所迫。非如此,一家老小則恐三餐不繼,為生計故只得鋌而走險。為防官府或鄰人知曉,燭火皆以幔布圍之。幔布遇火即燃,反增加火患,火情益重。”

  公孫玉捻著胡須,深以為然,道:“你既已知其因,可有解法?”

  元寧答曰:“堵不若疏。為官者,須得體察民心,因勢利導(dǎo)。倘官府不禁夜間紡紗,但嚴定凡夜間紡紗者,需選開闊之地,燭火周邊二十尺內(nèi)不得堆砌可燃之物。且戶戶需備大缸,儲滿清水,用于撲救。一戶失火,全甲十戶均有責(zé)助其撲救,否則以縱火罪論處。保長每日巡查坊間,督導(dǎo)每戶防火及儲水,若不遵此令者,以縱火罪論處。如此不僅可保益州黎民生計,亦可減少火患。即便火起,民戶亦有能力自救”。

  公孫玉思索片刻,便召來眾幕僚商議,眾人都覺得元寧的計策可行。公孫玉沉吟一番,向司戶道:“可依楊長史之策而行?!?p>  元寧見公孫玉信他,不禁朗然一笑,拜道:“多謝大人愿為民拔褉?!?p>  于是司戶便安排人手,照元寧的計策行事。到了八月末,火患果然減少了九成。即便有零星小火,由于家家戶戶都在紡紗之處用大缸備了清水,取水近在咫尺,加之鄰人奔走相幫,因此,小火得以迅速撲滅,再無傷亡者。由此,公孫玉對元寧更是信賴有加。

  作者批注:成都紡紗火災(zāi)治理故事參考幼年所讀書籍《中國典故故事大觀》。加入了個人工作經(jīng)歷。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