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把能成事的人湊乎到一起也不容易
老尹不是就父子倆來的。同行的還有昨天見過的那個主任,挺干練的一個短發(fā)女子,老尹介紹那女子姓梁。
還有就是老尹的團(tuán)隊,呃,說團(tuán)隊有些夸大,就是他的一個徒弟,剛剛大學(xué)畢業(yè)就很幸運(yùn)地進(jìn)了省廳。
那時候大學(xué)生還很稀罕,不像二十多年后,碩博遍地走,本科不如狗。
小伙子個子很矮,臉也黑,精瘦精瘦的。
看來平時跟老尹沒少在野外奔走,你看這膚色,跟老尹一毛一樣。
光看這一點(diǎn),和尹河白皙光滑的小臉蛋相比,那小伙子更像老尹的親兒子。
老尹親兒子,不是,他徒弟姓劉。大概是個老實(shí)孩子,反正看著挺悶的。
藍(lán)小宛端出菜來之后,還是躲在廚房里和藍(lán)奶奶一塊吃。
老支書雄風(fēng)不減,和老尹連干了三大碗米酒。
對此,蘇小明表示敬仰之情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
又如黃河泛濫,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就差雙手擊地,大喊六六六!
一邊就和尹河小盆友邊吃邊聊,給小盆友夾菜,不時逗樂兩句。
那邊老尹也確實(shí)就是專業(yè),飯桌上就開始了工作。
一邊喝酒吃菜,一邊問藍(lán)長富,這黎村河一年中那些月份水量大,最大的那年水位到了什么地方。
還有就是冬春兩季和夏秋兩季,河里的水位相差有多大?
水源從哪來的,那邊樹木覆蓋率多大?
老支書作為一本人形《黎村地理志》,自然是對這些熟悉得很,那是張口就來。
不過看小劉一邊吃,一邊手里記下點(diǎn)什么,有時候就呆看著老支書一張一翕的嘴,愁眉苦臉的。
蘇小明就偷樂,接地氣是一門學(xué)問啊!小伙子學(xué)著點(diǎn)吧。
顯然小劉對什么“秧田浸水的時候”、“紅楊梅的時候”、“板栗開花的時候”等半懂不懂的時間節(jié)點(diǎn),就沒法記錄下來。
好不容易有清明、冬至等節(jié)氣詞出現(xiàn),那也得想一下日歷??!
不管了,就刷刷刷記下來先,到時候再翻日歷好了。
老尹倒是不露聲色,和老支書聊得不亦樂乎,看徒弟那犯愁的樣子,不時給提個詞,總算稍解小劉的郁悶。
尹河顯然對這些根本沒興趣,那小子一門心思就想著上山。
小聲催著蘇小明快些,吃過飯趕緊地走。
那就走吧,三兩下把兩碗飯干掉,打聲招呼就帶著尹河跑向后山。
老尹那邊就祝他工作愉快吧,反正還有梁主任在一邊陪著,斟酒倒茶什么的,那是人業(yè)務(wù)強(qiáng)項(xiàng)。
這兩天剛過了一次寒流,早晚已經(jīng)有點(diǎn)冷,但大中午的沒半點(diǎn)云彩的天空里,太陽直射下來,倒是有點(diǎn)熱了。
對后山那棵老柿子樹上,掛了好些年的那個虎頭蜂窩,蘇小明早就有想法了。
那玩意掛在樹上就像個排球大小,光看那詭異的螺旋條紋,就不是個善類。
蘇小明那什么人啊,山里鉆來鉆去,打野食不要太熟練。
今天沒什么風(fēng),那棵老柿子樹周圍沒什么樹木,也不虞有火災(zāi)的風(fēng)險。
到了樹下,把興奮地兩眼放光的尹河遠(yuǎn)遠(yuǎn)趕到一處土窩子里。
可不敢讓這小子靠得太近,要是等會漏出一兩個野蜂,給他蟄了,不得疼死。
關(guān)愛少年,蘇小明一向是凜遵照行的。
可不是怕蟄著這小子,把老尹給急跑了,影響了自己的遷村大計。
一團(tuán)布條浸了柴油,扎在一根長竹竿頭上,點(diǎn)上火,火燒得不很旺,但它持久??!
嗯,持久那就是威懾力,那就是耐戰(zhàn)。
小心翼翼地湊近蜂窩,離著還有尺多遠(yuǎn),猛地就沖著蜂窩唯一的拇指大小的洞口戳去。
火苗頓時包裹住了洞口,也斷了野蜂唯一的生路。
有拼死突圍的野蜂從洞口爬出,可是翅膀還沒來得及張開,就被火舌燎光。
撲簌簌地掉在地上,蜷著身子在泥地里蠕動。
這時候可不能憐憫它們,據(jù)二柱這個消息靈通人士透露,他老媽撿菌子的時候,路過一個蜂窩下。
不知怎的驚動了野蜂,就被蟄了好幾下,一張本來就大的臉,腫脹得就沒法看了。
二柱說的時候,這熊孩子還樂呵,直說那幾天他老娘光在床上哼哼,都沒顧得上罵他。
還說要多幾只蜂就好了,他老娘就能多躺幾天,自己就能再少挨罵挨打。
蘇小明聽了那個氣??!再多來幾只,說不得你就永遠(yuǎn)都沒老娘來罵你,來養(yǎng)活你小子了。
呼過去一巴掌,打不死你個鬧心玩意。
所以,這也是給村民減少威脅的一樁大好事,尤其是這柿子樹上的柿子已經(jīng)慢慢要熟透了,掛在樹上很是吸引人的目光。
助人為快樂之本,他蘇小明絕不是為了口腹之欲。
直到好半天了,洞口再沒有野蜂爬出,火苗也小了,地面上已經(jīng)落了一層垂死的野蜂,蘇小明才小心地把蜂窩捅了下來。
那蜂窩掉在地上,發(fā)出一聲悶響,滾了幾滾,停住了。還有幾縷青煙冒出來,慢慢消散。
剛把蜂窩撿起來,那邊尹河就沖了過來,興奮地說道:
“小明哥!怎么樣?搞定了嗎?”
隨手把蜂窩放進(jìn)布口袋里,又一腳一腳把地上的野蜂碾死,那玩意就是頭都掉落了,尾巴上的針都還能蜇人的。
這才回道:
“打完收工!咱們回去,等會你就有好吃的了!”
是真的好吃。到家后,七手八腳把蜂窩扒開,里邊的蛹取出,裹上一層面糊,在滾油里炸過。
那香氣就沒誰了!尹河在鍋臺邊轉(zhuǎn)悠,就沒舍得離開??粗{(lán)小宛手中的油漏子在鍋里翻動,鼻子不時抽一抽。
聞香而動的二柱也跑過來了,說是等老師一起上學(xué)去。
這借口找的,那小子一般吃過午飯就會跑學(xué)校去的,和三五個人斗卡片斗得歡快,不到鈴響才不會進(jìn)教室呢!
藍(lán)小宛這手巧的,不一會就把蜂蛹快給炸好了,在兩雙冒火的眼睛注視下,把先下鍋的一盤子炸得焦黃噴香的油炸蜂子端去桌上,那也是下酒的好玩意。
雖然老支書已經(jīng)放下酒碗,認(rèn)真地和尹明生、小劉核對記錄下來的黎村幾十年主要的氣候水文情況。
旁邊梁主任還拿著縣七龍鎮(zhèn)水文站的歷史記錄,幾個人在做仔細(xì)的核對歸總。
全不是蘇小明這貪嘴好(第四聲)玩貨色的下賤樣,不僅跟在藍(lán)小宛后邊偷偷捏一粒蜂子嚼得脆響,還故意滿足地嘆口氣。
直到藍(lán)小宛不露聲色用腳跟輕跺了他腳趾一下,才跑回鍋臺邊,把后邊漸漸火候到了的蜂子撈起來裝盤。
捏起一粒,吹幾口氣,感覺涼了些,才塞到尹河半張的差點(diǎn)流出饞涎的嘴里。
二柱才不管燙呢!自己就下手了,呼哧哇啦一邊吃一邊被燙得呼氣,也不停嘴。
看著圍在桌子上的四個黎村水文分析師,看著他們吃得脆呼還討論得熱鬧的樣子,蘇小明就感慨,特么我為了折騰成這樁事,又是救人又是拐人還得把老尹的小尾巴安撫好我容易嗎?
我也想摻乎進(jìn)你們的討論,可一不是老支書這樣的人形《黎村地理志》,二又不是老尹這樣的水利水電專家,可不就只有在一旁鼓掌大喊666?
重生也不是萬能的,我能做到把一堆能成事的人湊乎到一起,那也很不容易的好吧?
?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19-11-29/5de0f62ad8818.jpeg)
眼前伽藍(lán)
十五萬過了,真的不容易啊! 感謝書友飛舞de雪推薦票和打賞! 求推薦票月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