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印刷術(shù)(求推薦票?。?/h1>
張良和范增聽后很震驚。
以竹子為原料,制作過程簡單,那這豈不是神物?
他們立馬就明白了這小小一張紙有多大的價值。
因為用來書寫文字的一般只有竹簡,布帛和羊皮等材料,而這些東西又非常貴,導致能學習文字,接受教育的權(quán)利僅限于富貴人家。
哪怕孔子率先開辦私塾,打破了禮不下庶人的局面,也僅限于打破。
無法從根本解決教育普及這一問題。
但如果這紙能夠被推廣,那學習文字的成本就會大大降低,讓更多平民有了接受教育的機會。
這東西要論價值的話,恐怕也就僅次于倉頡造出來的字了,能不是神物?
張良和范增眼神中對項羽那個崇拜啊,簡直和小迷弟看到了自己愛豆一般。
項羽此時只想說一句:別迷戀我,我只是個傳說,還是二十一世紀的。
“咳咳,其實我還知道一物,和這紙配合起來使用堪稱完美?!?p> 項羽說罷就拿出了自己佩戴的印章,蘸上墨水,印在了紙上。
隨即,“項王之印”四字清晰的出現(xiàn)在了紙上。
說實話,張良和范增完全沒理解這波操作。
“大王,這印章本來就是用來印字的,這樣做有何特殊意義?”
范增開口問道,神情有點疑惑。
“亞父,書寫與印字誰更方便?”
“那自然是印字了?!?p> “若是我將所有文字都一個個刻印在章上或木塊上,想寫什么句子時,先拿來印章事先排好,再以紙印上?!?p> “如此,亞父以為如何?”
“這……這樣一來,豈不是可以省去大量寫書或抄書的時間?”
范增今天接受的信息量有點大,造紙術(shù)和印刷術(shù)這兩樣東西確實是有點沖擊到他了。
“不光如此,若是以大王的方法印書,不僅效率大大提高,寫出來的字也整齊美觀?!?p> 一旁的張良開口道。
“子房說得對,我將此術(shù)稱為印刷術(shù)。”
“印刷時,只要我事先用刻好的模印排好句子,便可快速印書,還不限本數(shù)?!?p> 項羽說起這印刷術(shù)時,語氣中還是有幾分驕傲的。
畢竟這是華夏先人的智慧結(jié)晶,影響之深遠,不必多說。
“子房,往后印刷術(shù)和造紙術(shù),便由你來推廣吧。”項羽對張良說道。
“臣領(lǐng)命?!?p> ……
與此同時,齊地。
“田都,我勸你早早投降與我,否則遲早取你項上人頭!”
兩軍陣前,田榮向田都叫囂道。
“田榮,你我同為宗親,何故侵犯與我?!”
田都開口質(zhì)問田榮。
“既然你我同為宗親,我又是你的長輩,為何不將你手中的封地交于我?”
田榮說罷大笑,表情甚是猖狂。
“呸,吾乃齊王,受義帝勒封,讓我將封地交于你,怕不是癡人說夢?!碧锒寂馈?p> “田都你怕是滿口胡言,說什么義帝所封,其實還不是項羽一手安排。
他項羽能憑著手中軍隊要挾義帝,我田榮卻不怕這一點!既然你不聽我勸降,那便兩軍開戰(zhàn)吧!”
“眾將士聽我號令,沖鋒!”
田榮的軍隊率先發(fā)起進攻。
田都原本便是將軍,深誨用兵之道,還整合了膠東王田市的部隊。
但即便如此,他的軍隊對上田榮還是敗多贏少。
無他,只因為雙方軍隊的數(shù)量差距過大。
隨著戰(zhàn)爭的進行,田都的軍隊漸漸處于劣勢。
田都眼看情況不對,連忙讓軍隊后撤,據(jù)守城池。
而田榮也立即命令士兵進行攻城。
就這樣一個月打下來,田都連丟了十數(shù)城,防守的戰(zhàn)線不斷地往后拉。
遠在自己都城即墨的臨江王田市聽了戰(zhàn)報后,那叫一個憂愁。
自己一半的軍隊都交給了田都,結(jié)果他打成這樣,如今近三分之一的齊地都成為田榮的囊中之物。
要再這樣下去,估計自幾不僅臨江王的封位不保,小命也要交代在自己叔父手里。
這仗打來打去最終受害最深的,卻是齊地的老百姓,幾乎大部分的青壯男子都被拉去充了軍。
甚至還有這樣的情況,同一戶人家的兒子分別被田都和田榮征召,然后在戰(zhàn)場上相遇。
因此說,齊地的老百姓是恨透了田家之人。
你田家自家同室操戈就算了,還逼著平常百姓也手足相殘,能不恨嗎。
緊鄰齊地的趙地,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
張耳和陳馀兩人正打的水深火熱,同樣也是在百姓中大量征兵,今日你占我一城,明日我占你一城。
這兩人軍前對陣時都喊話說,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昔日的刎頸之交,變成了如今不共戴天之仇。
遠在巴蜀的蕭何就聰明的多。
他將秦朝時流放的犯人都赦免了,讓他們參與生產(chǎn)。
雖然巴蜀開發(fā)程度低,但架不住土地肥沃,良田幾乎可以和關(guān)中相媲美。
一段時間下來,巴蜀被蕭何打理得也算井井有條。
不得不說,蕭何的治理能力確實出眾,再爛的開局也能搞起來。
百姓日子過的最好的,莫過于項羽的咸陽和九郡之地了。
不僅人人都分到了田地,還用上的曲轅犁這種高效率的農(nóng)具。
這些百姓甚至主動為項羽立廟祭拜,將其奉為神明,連孩童也編起了歌謠稱贊項羽。
另外,在他的分田政策的鼓勵下,新生兒可謂是越來越多。
生娃,有田,能養(yǎng)活,繼續(xù)生娃,這直接就形成了一種人口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短期來看,這些新生兒雖然沒什么作用,但卻是項羽未來發(fā)展的根基所在。
在張良的籌建下,各地的造紙作坊紛紛成立。
這些作坊一是為了生產(chǎn)供給百姓的日用紙,二是生產(chǎn)供印刷的紙。
在造紙術(shù)和印刷術(shù)的影響下,私塾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
什么儒家,墨家,法家,農(nóng)家之類的諸子百家再次開始活躍。
自春秋時代百家爭鳴后,再度出現(xiàn)一個思想濫觴的局面,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項羽。
雖然當下社會的變革還不大,但項羽明白,這事得一步一步來。
只要給他時間,項羽相信這個世界會變得很不一樣。
紙造出來了,印刷術(shù)也有了,項羽打算開始下一步的計劃。
他要開始制作火藥了!
四大發(fā)明如今還?;鹚幒椭改厢槢]造出來。
指南針是航海時代才需要的東西,而火藥卻是他目前迫切需要的。
這玩意在秦始皇讓方士煉丹的時候就被人發(fā)現(xiàn)了。
但壓根沒人注意到它的真正價值,直到唐朝才被用作軍事。
而現(xiàn)在項羽不僅要制作能用作軍事的火藥,他還想把與火藥配套的火炮也直接搞出來。
下午有一章因為涉及違規(guī)內(nèi)容被屏蔽了,解禁可能要等段時間,今天就先一章了,作者菌也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