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眼前的話,這橋根本就沒必要修建,延誤工程進度不說,還要投入大量的錢財進去,還不如直接改道。
但從長遠的角度去考慮,修這跨山大橋就十分的有必要。
因為郡直道可不是光給百姓出行的,它的主要目的除了作為商業(yè)通路帶動整個百越的經濟之外,還承擔起連接各郡從而提高百越地位的重要戰(zhàn)略意義。
誠然,如果改道的話暫時是省下了不少的財政開支,但以后呢?
每次商隊經過都要多花費一天的路程,這一天的路程白白浪費了多少人力物力了?
長期以往,累計起來的開支又有多少了?
而且現(xiàn)在有機會給他們改道,但世事難料,以后總會遇到那種想改道也沒辦改的情況。
但現(xiàn)在如果讓方尋把這座跨山橋梁修建出來了,工程隊還能趁著這個機會向方尋學習搭建這種橋梁的技術,以后再碰到類似的事情也不至于束手無策。
馮智戴不是那種鼠目寸光的人,一時之便和世代方便,孰輕孰重他分得清。
所以這座橋,非建不可!
既然馮智戴已經下定決心,方尋也就不再說什么了,隨便找了一塊巖石坐下,拿出文房四寶就開始著手畫起了圖紙。
之前畫的那張也不是不能用,但也只能是作為草稿為方尋帶來一些靈感。
而不能在原圖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因為要改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究其原因,還是地理問題。
因為地形的狹管作用,當氣流由開闊地帶流入地形構成的峽谷時,由于空氣質量不能大量堆積,于是加速流過峽谷,風速增大。
這也就是所謂的狹管效應,由狹管效應而增大的風,稱為峽谷風或穿堂風。
其實強風對于橋梁的影響,比一般人所認為的要大得多了。
普通人可能不會了解,但學建筑,特別是學橋梁設計專業(yè)的同學對一個事件絕對是印象深刻。
那就是鷹之國的塔科馬海峽大橋倒塌事件。
當時摧毀這座大橋的僅僅是八級海風而已,雖然這個強度的海風對于內陸算是強風了,但對于海面來說只能算是小兒科而已。
既然設計的是海峽大橋,當初建造的時候就沒考慮橋梁的抗風能力嗎?
事實上也確實是考慮了,而且建橋時設計師原本的設計就是抗十二級狂風的。
所以當塔科馬海峽大橋倒塌時,所有人都懵了。
因為設計塔科馬海峽大橋的設計師可不是什么泛泛之輩,而是萊昂·莫伊塞夫!
他是誰?
這可是畢業(yè)于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懸索橋的領軍人物,也是全鋼制橋的早期推行者!
也許是為這座當時世界排行第三的懸索橋融資并不算順利,又或者是莫伊塞夫想要趁此機會改革創(chuàng)新。
反正不管他出于什么原因,最后莫伊塞夫采用了2.4米的普通鋼梁代替原計劃中7.6米的桁架梁。
這不僅將建造成本大幅降低至640萬美元,還使得大橋更加的纖細優(yōu)雅。
然后,僅僅是通車了四個月,塔科馬海峽大橋就轟然倒塌了。
就因如此,這個事件也成為物理學和工程學的經典研究案例。
對于塔科馬海峽大橋倒塌的猜測,有人懷疑是因為共振。
共振一詞大家都不陌生,小學就有一篇課文是說19世紀初,一隊拿破侖士兵在指揮官的口令下,邁著威武雄壯、整齊劃一的步伐,通過法國昂熱市一座大橋。
快走到橋中間時,橋梁突然發(fā)生強烈的顫動并且最終斷裂坍塌,造成許多官兵和市民落入水中喪生。
在此事件中,大風吹過塔科馬海峽大橋的橫截面時,會產生一種叫做漩渦脫落的現(xiàn)象,這是一種橫向流誘導振動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流體經過非流線體時,會在它后方產生兩道非對稱排列的漩渦,當它正好和某樣物體的固有頻率接近的話,就會產生共振,塔科馬海峽大橋才會上下抖動。
但這也只是解釋了塔科馬海峽大橋倒塌前為什么會上下抖動這個問題,卻沒能解釋為什么塔科馬海峽大橋還會左右扭動。
最后引出了第二種理論,氣動彈性顫振。
因為莫伊塞夫用普通鋼梁代替原計劃中桁架梁,這使得氣流不能輕易穿過橋面而形成低壓漩渦,從而導致悲劇的發(fā)生。
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的發(fā)生,工程師也想出了各種對策。
如果是梁式橋或者高架橋,會通過安裝阻尼器減少震動,懸橋則不行。
懸橋的震動主要是來自于氣流,對地震這種物理晃動有著天然的抗性。
就像是1995年1月17日霓虹國阪神的大地震,當時毀天滅地,但距離地震中心不過四公里的明石海峽大橋卻能安然無恙。
現(xiàn)代解決懸橋晃動的措施,一般都是通過改良大橋外形,讓它具有更好的氣動外形,或者在大橋的中間留出空隙,好讓上下表面的壓力可以均等。
綜上所述,方尋之前的設計圖只能作為下一張的靈感,而無法使用,因為他在畫的時候并沒有想過這個峽谷的風力會如此之大。
唯一萬幸的是,原本的設計圖是在假設峽谷底下河流是貼邊而過畫出來的,現(xiàn)在的河流卻是在正中間,這樣在修建索塔時就免去了圍堰抽水的步驟,因此可以省去了大量的工作。
畫好了圖紙,方尋把圖紙遞給了馮智戴,說到:“這就是這座峽谷大橋的圖紙,小侯爺過目下?!?p> 馮智戴接過圖紙一看,越看越覺得心驚,最后聲音都有點顫抖了:“子昂,這真的能造出來嗎?”
按照方尋圖紙所示,要在峽谷兩邊修建兩座H形的索塔,橋面穿在兩座索塔中間,索塔頂部伸出無數(shù)條狀物安裝到橋面上,就如同海邊漁民在曬魚干一般。
先不說那些條狀物能不能承受得了橋面的重量,就連這橋面怎么鋪過去上面都沒有交代清楚。
方尋就像看透了馮智戴的想法,說到:“紙上畫出來工人也不一定能看懂,回去后我會制作一個橋梁模型模擬出施工方式,到時你們就可以直觀的了解到了。”
“現(xiàn)在最重要的工作,是讓人開采大量鐵礦運來邕州,同時開辦一個煉鋼廠制作橋梁所需的鋼索,其余的都不是問題?!?p> “至于煉鋼廠,到時我會負責指揮的?!?p> 眼見方尋胸有成竹,馮智戴心中的疑慮瞬間就被打消了,釋然的笑道:“你辦事,本侯一向放心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