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豈獨無故

3.1

豈獨無故 智襄子 1298 2021-03-02 08:25:00

  【權值】

  【回顧】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每天三件事】

  第一件事:分析自己的幸災樂禍情緒

  第二件事:掃除私欲

  第三件事:

  【睡前閱讀】

  酬張少府

  王維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終南別業(yè)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詩句里說的“好道”和道家、道教都沒關系,這里的“道”,指的是佛教。佛教在漢朝傳入中國,當時的人們并沒有今天的宗教概念,很多人并不把佛教當成宗教,而是將其當成一種方術。方術也叫道術,所以凡是修煉方術都叫修道,修道的人都叫道人。佛教徒會把佛教叫作“釋道”,顧名思義,就是釋迦牟尼這個系統(tǒng)里的道術。

  【概念】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里·貝克爾教授,以研究家庭、犯罪和歧視問題聞名,他給“歧視”下了定義:只有當歧視者愿意放棄一定的利益,例如收入、利潤、工資或者享受,以便滿足他個人的偏好時,才是歧視。

  根據評價理論(Appraisal theory),某種情感之所以會發(fā)生,是因為它具有某種適應性的功能。譬如焦慮可以是對威脅的警示信號,而驕傲會使我們對堅持某個特定行為進行積極推動

  “酬”的意思是酬答、回復

  文人之間書信往還,通常要用雅稱,縣令、縣丞、縣尉的雅稱分別是明府、贊府、少府。

  窮”在古漢語中通常不是指沒錢,而是指極限、走投無路。比如成語“窮兇極惡”,“窮”和“極”是同一個意思,“窮兇極惡”是說極致程度的兇惡?!案F極思變”是說走投無路了,撞了南墻了,必須另外想辦法。

  “窮通理”這個詞是從《周易》來的,原話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事物發(fā)展到極限就必然會發(fā)生轉變

  詩里“遷客”的意思是被貶官流放的人。

  【筆記】

  第三種推測是:漁歌不是普通的漁歌,而是來自《楚辭·漁父》的文化語碼。當初屈原在走投無路的時候遇到漁父,漁父笑他太不開通,然后駕著小船自己走了,邊走邊唱著一支意味深長的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备枨囊馑际钦f:天下有道,君子就該好好為朝廷做事;天下無道,君子就該明哲保身。

  “舊林”是一個文化語碼,來自陶淵明的名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出自《歸田園居五首·其一》),是說被拘系的鳥兒懷念當初自由自在生活過的山林,當然這是在以鳥喻人。

  詩詞里提到的玉笛,通常只是一種意象,并不是寫實。古人認為竹子和玉都有君子的品性。

  如果詩人要描寫邊塞的蒼涼,笛子就會化身為羌笛

  如果描寫江湖游子的滄桑感,笛子就會化身為鐵笛,比如文天祥有一首《江行》說“短蓑吹鐵笛,年歲大江長”。蓑衣是農民和漁民的雨衣,知識分子穿蓑衣是為了表現(xiàn)隱士風范。

  和幸災樂禍有關的個人特質中,低自尊是經常被提及的(e.g., Feather & Nairn, 2005)。另外,肽類激素水平作為生化條件也可能是決定誰更容易對別人幸災樂禍的因素之一(Shamay-Tsoory et al., 2009

  進化心理學認為,現(xiàn)在我們定義的“拖延”基因——過去某個時段肯定保護過我們。

  【感恩日記】

  《活出最樂觀的自己》,我做過一些粘貼復制的工作,可是我不開心的時候依舊不開心。(當時我已經看了一半多的內容了。)然后我就不再繼續(xù)看這本書了,并猜想可能這本書不適合自己。我現(xiàn)在才知道事實是:我根本就沒讀懂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