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之謀伐

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求票)

三國之謀伐 玩蛇怪 3664 2020-09-29 10:25:51

  城外十余萬黃巾兵眼睜睜地看著張飛抓了俘虜跑回城內(nèi)。

  那雷霆霹靂般的怒吼,掀翻戰(zhàn)馬的巨力,都深深地烙在了無數(shù)黃巾士兵的心里,為之震撼。

  波才見張飛跑回去,大怒道:“進攻,進攻,給我殺進城里,我要屠了長社!”

  左右何儀何曼勸道:“渠帥,今日斗將一敗涂地,軍中士氣不濟,就算進攻,也不能破城,還是再休整兩日,再做打算吧?!?p>  波才怒道:“若是今日就這樣撤軍,大軍士氣就更差,官軍還會嘲笑我等不戰(zhàn)而逃,吾實在丟不起這顏面?!?p>  于是強令三軍進攻,數(shù)萬兵馬沖進弓箭范圍內(nèi),頓時箭如雨下,黃巾兵抱頭鼠竄,毫無戰(zhàn)斗意志,丟下幾百具尸體匆匆逃走。

  波才氣急,又無可奈何。

  行軍打仗首重士氣,要是士兵戰(zhàn)斗意志不強,任何軍隊都難堪大用。黃巾兵本就是烏合之眾,靠著人多勢眾才把官軍壓在城里打。

  現(xiàn)在全軍士氣被張飛弄得瀕臨崩潰,根本沒有勇氣再戰(zhàn)。

  反觀官軍個個氣勢洶涌,要不是皇甫嵩和朱儁依舊忌憚他們這十五六萬大軍,沒有命令出城追擊,沒準現(xiàn)在已經(jīng)殺出城了。

  張飛回到城中,所有官軍士兵都以敬畏的眼神看著他,至少今天來說,張飛已經(jīng)打出了名堂,等戰(zhàn)事平定,這一萬官軍都會化成說書人,悍勇之名將傳頌天下。

  “哈哈哈哈哈!”

  張飛跳下馬來,大笑著對過來的朱儁皇甫嵩拱手行禮道:“朱將軍,皇甫將軍,飛幸不辱命?!?p>  朱儁贊不絕口:“好壯士,真乃虎將也,在盧子干帳下做個小小的曲長真是屈才,此戰(zhàn)過后,我當上報朝廷,為爾請功?!?p>  皇甫嵩輕點下頜:“這一戰(zhàn)至關重要,不僅挫敗賊兵銳氣,還令我軍士氣大漲,功勞的確不小,到時我也會聯(lián)名上書。說來,我還真是羨慕盧子干那老兒,居然有這么勇猛之將,難怪冀州張角主力被打得連番敗仗,我要早日得翼德,那還會被圍困在小小長社城里?!?p>  這倆主將真是毫不掩飾對張飛的喜愛,正所謂千金易得,一將難求。能夠帶領士兵行軍打仗的將領本來就不多得,更別說像張飛這樣,不僅能帶兵打仗,還勇冠三軍,這樣的人往往能給士兵極大的勇氣,從而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

  然而張飛卻大笑道:“二位將軍抬愛,其實俺的本事不算什么,跟我大哥二哥比起來差遠了。當初在涿郡,我與我二哥不打不相識,空手戰(zhàn)了幾百回合不分勝負,大哥過來就把俺們分開,那才叫厲害?!?p>  朱儁和皇甫嵩愕然,張飛的身手已經(jīng)極為了得,還有兩個比他更厲害的?

  陳暮卻在一旁竊笑。

  劉關張三人相識過程他可是親眼目睹。

  那天張飛閑著無聊,把一扇豬肉放在井里,又用一塊千斤巨石壓著,揚言說誰能把這塊石頭搬開,豬肉就送給誰。

  很多圍觀的百姓嘗試之后都放棄了,那石頭的確不是一般人能夠搬動的。恰巧一個叫關羽的靚仔推著賣綠豆的車路過,聽說了此事,就過來把那千斤巨石搬開,將井里的肉取出來分給百姓。

  結果張飛聞訊趕到,與關羽大打出手,二人像兩只人形恐龍,一拳一塊木板石磚,差點沒拆了半條街。

  最后是圍觀的劉備把二人分開。(節(jié)選演義,用來參考武力值。)

  不過陳暮在一旁看得很清楚,倒不是說劉備的武功比關張強,而是當時關張正處于角力階段,被劉備用巧勁分開,所以很難說是劉備以一敵二戰(zhàn)勝兩人。

  但也從側面說明劉備腕力絕不算差。

  張飛之所以說劉備關于比他強,屬于貶低自己,抬高兩位兄長的謙虛說法。

  只是即便如此,也是嚇了朱儁和皇甫嵩一跳。

  張飛已經(jīng)悍勇難當,居然還有兩個比他強的,豈不是項羽再世也不過如此?

  想到此,皇甫嵩不無艷羨道:“既是如此,我就更加羨慕盧植那老匹夫了,這廝真是好運氣,朝廷的精兵被他帶走了,座下還有如此猛將,真是可惡?!?p>  朱儁苦笑道:“誰讓他面對的是黃巾兵主力呢,不過幸好朝廷援軍已至,又有翼德勇猛,此戰(zhàn)我們的勝算又多了幾成。”

  說起勝算,皇甫嵩又想起了昨天陳暮的話,便問道:“陳子歸,你昨夜說黃巾彈指可破,現(xiàn)在看到城外那十余萬人馬,有何做想?別看張翼德悍勇,但一人之力難以撼動千軍萬馬,我軍人馬太少,難以正面硬戰(zhàn)呀。”

  陳暮笑了笑,輕搖羽扇,緩緩說道:“稟將軍,暮還是那句話,黃巾兵不過烏合之眾,雖有十余萬人,不足為懼。”

  “哦?”

  皇甫嵩來了興趣,問道:“既是如此,今日也觀望過形勢,莫非汝已有良策?”

  “確有良策。”

  陳暮自信地點點頭。

  “說來聽聽?!?p>  幾人走在城樓之上,觀望著遠處黃巾軍退兵的陣勢。

  雖然這次攻城虎頭蛇尾,被張飛一個人就攔下了氣勢。但基礎人數(shù)擺在那里,十多萬人人頭攢動,密密麻麻地撤軍,光回去行走的路上,就是塵土漫天,一眼望不到盡頭。

  無邊無沿的人海蔚為壯觀,想象一下,若是被這么多人圍攻,普通城池恐怕早就失守,也的確側面反應了皇甫嵩和朱儁的能耐。

  陳暮遠遠瞭望,看著黃巾營寨的方向說道:“不知將軍注意到?jīng)]有,黃巾兵倚草偎林結營?!?p>  “你是想說用火攻之計?”

  皇甫嵩冷笑一聲,不屑說道:“陳子歸,你小看了天下英雄,此計我和公偉早就想過,可夏季草木燃燒緩慢,又無大風借勢,就算想火攻,也根本不可能實行?!?p>  朱儁和皇甫嵩二人也是老將,連日來早就已經(jīng)在思考所有對策。在陳暮還沒來之前,他們觀看黃巾營寨,就已經(jīng)想到了火攻之計。

  長社這個地方剛好位于秦嶺與太行山末端,西面崇山峻嶺,東面則屬于平原地區(qū)。

  所以城西多山嶺,城東是平原,有大片田地。

  黃巾兵戰(zhàn)術素養(yǎng)不高,沒有把兵營駐扎在平原上,反而是駐扎在了山嶺下。

  山嶺下方草木旺盛,連綿不絕的野草蓬蒿,還有森林樹木,如果要用火攻的話,是非常好的辦法。

  但可惜現(xiàn)在是盛夏,不是深秋。

  現(xiàn)代人應該都知道,盛夏時節(jié)葉子翠綠,草木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擠壓樹葉能滴出水來。

  用打火機燒一片綠葉做試驗,可以觀察到,樹葉的燃燒速度十分緩慢,比不了深秋時候枯葉那么迅速,可能要好一會兒才能點燃。

  不過畢竟是草木,想引起大火肯定可以,但火勢發(fā)展也肯定不快,黃巾兵只要不是傻子,自然可以在大火蔓延之前逃離,如此依舊無法給黃巾造成損失,頂多就是燒了他們的營寨而已。

  所以朱儁和皇甫嵩一直沒有使用這個計策。

  如果陳暮是覺得用火攻可行的話,皇甫嵩也只能表示失望,因為在他看來,這只是無法使用的一個假想計謀而已,除非老天爺幫助,刮一股東南風,否則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

  陳暮緩緩行走,抬頭觀望天色,輕笑說道:“欲破黃巾,只有火攻這一條路可走,將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吧?!?p>  皇甫嵩冷然道:“此時盛夏,哪來的東風?!?p>  眾所周知,一年四季,有春風、秋風、冬風的說法,在古詩詞當中,這三季的風常寫在詩歌里,如“春風不度玉門關”,“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北風破南極,朱鳳日威垂”等等。

  唯獨很少有人說夏風的詩詞,因為即便夏天有風,也只是夜晚微風而已,極少刮大風。風勢比之和熙的春風;蕭瑟的秋風;嚴寒的冬風要差上許多。

  因此火攻雖然是唯一擊破黃巾的辦法,但由于夏季火勢發(fā)展緩慢,又沒有大風幫助這兩個原因,很難奏效。

  陳暮卻想起了以前學過的歷史。

  小時候作為大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不僅成績優(yōu)秀,還常讀國內(nèi)外名著,看二十四史。其中在看《三國志》和《后漢書》的時候,隱隱記得,皇甫嵩是在仲夏六月,借著大風放火才最終破了潁川黃巾。

  現(xiàn)在是五月末,馬上就要到仲夏六月初,也就是說,最晚不過十來天,肯定會有大風。

  偏巧高一時的地理老師還說起過關于預測天氣的民間諺語,如“燕子低飛蛇過道,雞不回籠喜鵲叫”,“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薄俺疾怀鲩T,晚霞走千里?!钡鹊?。

  其實類似于這樣的話,農(nóng)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常能聽到長輩敘述,看似是中國五千年來民間總結的經(jīng)驗,實際上就是一些氣象學理論。

  在現(xiàn)代氣象學當中,是有所涉及的。

  而漢代的圖讖之術,堪輿之術,經(jīng)緯之術,其實大多也都跟這方面有關系。

  古代行軍打仗,天氣對軍隊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如果帶兵打仗的將領會一些氣象學知識,就對戰(zhàn)事有很大的幫助。

  不過這方面的知識別說在漢代,就算是在明清時期,也沒有完全普及,高級將領根本沒有學的必要,普通將領沒有學的渠道,所以在漢朝除了少數(shù)專門研究這方面的經(jīng)學家以外,一般人還真不會。

  陳暮回憶著當初地理老師教過的諺語,抬頭去看天色。

  太陽當空照,火辣辣的日頭曬下來,哪有風雨跡象?

  然而陳暮卻笑了,對皇甫嵩說道:“將軍,盛夏時節(jié)雖無風,我卻能借來風,不知將軍是否愿意一試?”

  “借來風?”

  皇甫嵩冷笑一聲:“陳子歸當吾是村民愚夫不成?”

  “皇甫將軍不信?”

  陳暮心里納悶,不是說古人迷信嗎?

  特別是漢代,連皇帝都“不問蒼生問鬼神”,怎么皇甫嵩還是個無神論者?

  皇甫嵩理所當然道:“你若是張角,我還信你幾分。那張角得南華仙人傳書,會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赡悴贿^是個毛頭小子,哪來的法力借取東風?”

  好家伙,原來不是他不迷信,而是覺得自己太年輕了,擔當不起呼風喚雨的重任。

  陳暮一邊腹誹,一邊緩緩開口道:“皇甫將軍有所不知,我研習祖上傳下來的經(jīng)書,已經(jīng)學會祈告之術。張角宣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惹怒了上蒼,我正好向上蒼稟報,并非是用法力借取,而是向上蒼匯報張角的惡行,讓上蒼降下災禍?!?p>  “原來如此?!?p>  皇甫嵩遲疑:“你有幾分把握?”

  “當是八成以上?!?p>  “該如何做?”

  “開法壇,行祭祀。告上蒼,借東風。”

  “何日能借來東風?”

  “若是順利的話,當下月之內(nèi)。”

  “好?!?p>  皇甫嵩也是果決之人,拍板道:“反正也無其它辦法,那就姑且一試,若是下月不來風?”

  陳暮咧嘴一笑,露出一對潔白的門牙:“請將軍治罪。”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