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谷谷口,是這次姜維北伐遇到的第一個軍事?lián)c。若魏國在這里安排重兵,那么姜維大軍很有可能被阻在谷口,就像當年(公元244年)魏將曹爽伐蜀被阻于興勢一般,寸步難行。雖然探馬每隔一段時間就返回稟報一次軍情,但到底前方對手情況如何,是否能拿下谷口,姜維本人心里沒底,夏侯霸亦如此。
此時,姜維、夏侯霸在中軍,王嗣、傅僉為先鋒,而負責后軍的兩位將軍,一位叫楊戲,一位叫趙廣。
楊戲,字文然,益州犍為郡武陽人。他在年輕時做過督軍從事,做過丞相諸葛亮的主簿,后來受到大司馬蔣琬的器重,做過護軍、監(jiān)軍、建寧太守、梓潼太守,如今官職射聲校尉。楊戲是益州士人代表,性格闊達,坦誠忠厚,文辭燦爛,在季漢延熙四年(公元241年)作《季漢輔臣贊》。
《季漢輔臣贊》可以說是季漢歷史上最早的‘贊文’體記錄季漢開國君臣的作品。不過較為遺憾的是他作品中的人物皆已去世,沒有一人參與過姜維北伐。唯一慶幸的是作品中的人物后代有參與,便是此時在他身邊的那位。
趙廣,冀州常山郡真定人,名將趙云次子。趙云因為是晚婚,所以在他戎馬生涯中,沒有父子同時參戰(zhàn)的故事,他去世后留下兩個兒子,長子趙統(tǒng)和次子趙廣。諸葛亮讓趙統(tǒng)留在宮中,為虎賁中郎督,加行領(lǐng)軍,負責保衛(wèi)皇帝。次子趙廣則加入北伐軍,姜維統(tǒng)軍后趙廣一直留在姜維軍中。
趙廣頗有父親趙云之風,是一名純粹、忠義的軍人。
此時楊戲拿出盛酒的口袋,飲上幾口,仰望山頭,感慨道:“從先帝到當今,北伐幾十載,如今卻困于這山道,何時才能出頭!”
見楊戲話語消極,趙廣不樂道:“楊將軍,你好像對北伐很有意見?!?p> 楊戲又飲了一口,笑著對他道:“趙將軍,你怎么能這么說我,難道你是真不明白?”
趙廣盯著他,道:“楊將軍,你我為后軍,肩負全軍后衛(wèi)之任務(wù),而你這些話語卻很傷士氣,這讓我如何明白?!?p> 楊戲不屑地笑了笑,道:“后軍?先鋒把好果子都摘去,后軍還能作甚?我楊戲以前也是丞相府之人,大司馬蔣琬也很賞識我,像我這樣之老將,居然被安排在后軍,實在令人費解?!?p> 趙廣正想回復(fù),楊戲止住道:“等等,我知道你想說什么。安排在后軍也很重要是否,當大軍打了敗仗要撤退時再讓你我來斷后,讓敵人之箭頭先射入你我之胸口,便由此獲得一個忠節(jié)殉國之名聲??龋〗s兮姜伯約,你外表上看似寬宏,內(nèi)心卻多猜忌,看來我楊某終究要栽于你之手也?!?p> 趙廣道:“楊將軍,你這是何意?北伐無論先鋒、中軍還是后軍,真區(qū)別很大否?就如人有一日三餐,皆很重要?!?p> 楊戲盯著他,道:“我管你一日三餐還是幾餐。照你這么說,你我只配吃晚餐?那今晚你我可要好好吃上一頓,不然將耗盡體力也?!?p> 趙廣道:“等先鋒占領(lǐng)谷口,別說吃一頓,吃幾頓好飯皆沒問題。”
楊戲揮手道:“罷了罷了,我不跟你這后輩閑扯,真乃越扯越遠。等出這駱谷道,我再去找姜伯約,讓他給我弄點好飯?!?p> 此時,駱谷谷口。
只見傅僉領(lǐng)三千軍士沖了上去。
當傅僉兵臨谷口關(guān)城之下時,見城樓上卻沒一點動靜,令人奇怪。
這時城樓上忽現(xiàn)一人,那人對他道:“傅將軍,傅將軍,這里是空城,沒有一個魏兵?!痹瓉泶巳耸莿偛艆R報軍情的探馬,只見那人拿起旁邊的魏國旗幟,將其扔下城樓。
傅僉見況大喜,道:“先鋒將士,隨我沖入關(guān)城!”于是傅僉策馬在前,軍士在后,很快沖開關(guān)門,占領(lǐng)關(guān)城,拿下駱谷谷口。
稍后,王嗣趕到關(guān)城,見樓上已樹起漢國旗幟,樂道:“傅將軍,你可真行!”
傅僉站在樓上,回應(yīng)他道:“王將軍,谷口已拿下,你快命人回稟姜將軍,我當去拿下一個據(jù)點沈嶺?!?p> 王嗣道:“傅將軍勿急,沈嶺應(yīng)由我去,你可先休息?!?p> 傅僉揮手道:“那可不行,谷口是不戰(zhàn)而取之,我還沒斬一員敵將,怎能說休息,一切按軍令辦之?!备祪L道后,便離開了。
王嗣無奈,便派人去稟報姜維,自己則占據(jù)谷口。
沈嶺,漢軍通過駱谷道,通往關(guān)中之間的一條必經(jīng)軍事道路。如果說魏軍沒在谷口設(shè)防,那怎么也不會讓漢軍輕易通過沈嶺。
然而,因為此時天下的主戰(zhàn)場在淮南,諸葛誕、吳國援軍和司馬昭,三方四五十余萬大軍正在壽春城下對峙,關(guān)中的空虛一時無法改善,這讓關(guān)中魏軍守將明知姜維到來,卻沒有更好的迎敵辦法,或許此時在沈嶺之上也無法布置軍隊。
那么此時關(guān)中的魏將守將是誰,征西將軍持節(jié)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安樂鄉(xiāng)侯司馬望。
司馬望,字子初,司州河內(nèi)郡溫人。司馬懿之弟司馬孚的次子,后過繼給長兄司馬朗為后。歷任平陽太守,洛陽典農(nóng)中郎將等職,后升任護軍將軍,加散騎常侍,因為親近魏帝曹髦,而當時由堂兄弟司馬師、司馬昭相繼輔政,掌握魏國大權(quán),所以感到不安,請求外出任職。司馬昭掌權(quán)后,將坐鎮(zhèn)關(guān)中的征西將軍陳泰調(diào)回朝廷,司馬望便前往接替其職務(wù)。
司馬望不像堂兄弟司馬師、司馬昭那樣擁有絕對權(quán)威,也不像陳泰那樣常年與姜維周旋,通曉軍事。他屬于是非常穩(wěn)重的類型,既不急于建功立業(yè),也不放松警惕,做一個鎮(zhèn)邊之將是非常合適。
當坐鎮(zhèn)長安的司馬望聽說姜維來犯,他知道此時朝廷大軍遠在淮南,無法支援,敵強我弱的形勢一時無法改變,便很快做出三點應(yīng)對部署。
第一點,退守長城。把從駱谷谷口到長城之間的外圍據(jù)點全部撤掉,所有魏兵匯集于長城。長城是魏軍專門用于防備漢軍北犯的軍事要塞,它離長安約二百里,若姜維拿下長城便可進入平原,兩天之內(nèi)就能殺到長安城下,所以長城是進入平原前的最后一道防線,決不能丟失。
第二點,聯(lián)系鄧艾。鎮(zhèn)西將軍鄧艾的軍隊主要負責守衛(wèi)西線的隴西地區(qū),麾下有幾萬人。而這次姜維主力云集于東線關(guān)中,所以要趕緊把鄧艾調(diào)過來,協(xié)同作戰(zhàn)。
第三點,安撫部眾。司馬望親自趕到長城前線安撫軍士,驚慌下的魏軍見主帥到達前線,立刻士氣高漲,就不那么懼怕姜維。
做了這三點部署后,司馬望便駐守長城,等待姜維到來。
淮南方面,司馬昭聽說姜維進犯關(guān)中,先是有些緊張,后很平靜地笑著告訴眾將,有司馬望在關(guān)中,沒有任何顧慮。若能擊敗諸葛誕與東吳援軍,姜維自然退去。眾將聽后皆信服。
再看漢軍先鋒,傅僉在王嗣接替自己占據(jù)谷口后,便進軍沈嶺。
因為司馬望早有軍令,猶如之前占領(lǐng)谷口一般,傅僉很容易便拿下沈嶺。因為太容易得到,這讓傅僉產(chǎn)生了困惑。
傅僉站在沈嶺之巔,看著周圍數(shù)十里過于沉寂的山谷,難道魏軍慌了,全部跑了?傅僉自語起來道:“真是見鬼,一日時間把谷口與沈嶺相繼占領(lǐng),魏軍到底在哪,難道一點防備也沒有,難道產(chǎn)生了懼怕?”
旁邊軍士道:“傅將軍,我看魏軍一定是被我軍之氣勢所嚇跑,今是否繼續(xù)進軍,直接殺進關(guān)中。”
傅僉想了想,道:“不可,你先回谷口,將軍情告于王嗣將軍,讓他派人通知姜將軍已拿下沈嶺?!?p> 軍士道:“諾!”這位軍士走后,傅僉便通知先鋒軍所有人開始修建軍營。
兩天后,姜維大軍走出谷口,抵達沈嶺。
在抵達沈嶺的當天晚上,姜維即召開軍事會議,做下一步的軍事計劃。
參加這次軍事會議的人除了姜維、夏侯霸二位正副統(tǒng)帥,還有王嗣、傅僉、楊戲、趙廣、李密、蔣斌、王含、柳隱等。
李密,字令伯,益州犍為郡武陽人。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舅舅讓母親改嫁,祖母劉氏將他撫養(yǎng)長大。所以他對祖母非常孝敬,因此有好名聲。他師從譙周,學習刻苦,博覽五經(jīng),尤精《春秋左傳》。完成學業(yè)后被拜為尚書郎,出使東吳。
李密從東吳返回成都后,姜維聽說了他的故事,便親自觀察,李密讓姜維印象深刻,姜維便將其留于自己身邊,代替年長的益州蜀郡人高玩為大將軍主簿,高玩改任太子洗馬,輔佐太子。
蔣斌,荊州零陵郡湘鄉(xiāng)人,蔣琬長子。蔣琬在諸葛亮去世后成為季漢第二代軍政主官,官至大司馬。蔣琬去世后留下二子,長子蔣斌在姜維軍中任職,次子蔣顯留在宮中,出任太子仆。蔣斌繼承了父親安陽亭侯的爵位,官職綏武將軍。
王含,大將軍監(jiān)軍,常年跟隨姜維。
柳隱,字休然,益州蜀郡成都人。這是一位比姜維年長十二歲的老將。他在年輕時因為為人正直誠懇,高風亮節(jié),交友眾多,在成都頗有名氣。得到姜維考察,留在軍中,其人作風勇敢,既能參贊軍事,又能沖陣殺敵,常勇冠三軍,頗有當年老將黃忠之風。
只見眾將站于軍帳帳內(nèi)兩側(cè),姜維坐鎮(zhèn)主將位,軍事會議馬上開始。
忽然,有一人,搖搖晃晃,醉醉悠悠,趕來帳中,站于一邊。
姜維見況,看著那人道:“楊戲?!?p> 楊戲站出身位,道:“末將在!”
姜維道:“請問楊校尉,你覺得這次出行,是來泛泛遠游,還是北伐討賊。”
楊戲道:“回將軍話,自然是北伐討賊?!?p> 姜維道:“既然你認為是北伐討賊,為何一副隨便之模樣,一看就是飲酒太多?!?p> 楊戲道:“將軍多慮,飲酒只是我之習慣,而并沒有醉酒,只是走路姿態(tài)較輕松耳?!?p> 對面傅僉頗為不滿,指著他道:“楊戲,這里是軍營,態(tài)度端正一點!”
姜維勸下傅僉,目視著李密。
李密和楊戲都是蜀人,又皆來自犍為郡武陽,楊戲比李密年長,算是李密的同鄉(xiāng)大哥。李密見這情景,明白了姜維的用意。他向前一步,對楊戲道:“文然,如今不在成都,已是深入敵境,激烈之戰(zhàn)斗馬上就要打響,還請收斂自我,不再飲酒也?!?p> 楊戲聽后搖了搖頭,很不情愿般道:“罷了,令伯都這么說,那我不飲便是,還請將軍理解,不跟我一般計較?!?p> 趙廣道:“姜將軍,跟這種人計較就如浪費口舌,我等還是開會要緊?!?p> 見旁邊夏侯霸點了點頭,姜維站起來,道:“那好,這次就饒過楊戲。但以后沒有我之軍令,全軍上到將軍,下至士兵,都不準飲酒,違令者軍法從事!”
待楊戲退回本位后,姜維走到眾人身前,道:“此時為非常時期,司馬昭大軍遠在淮南,關(guān)中已空虛,可謂天賜良機。若我軍錯過這次機會,幾年內(nèi)都不會再有。從先帝到當今圣上,從諸葛丞相再到如今,幾十年來,討伐曹賊,進圖中原,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之目標還未實現(xiàn),我等怎能不努力,怎能不奮勇殺敵。若有人想走,我可以網(wǎng)開一面,他即可收拾行李返回成都,過其富貴人生。若不想走,愿與大軍共伐奮戰(zhàn),那就請振作精神,拿起利刃,殺破賊寇,馬革裹尸,報效國家。是走是留,諸位請表達?!?p> 眾人沉默片刻,見無人提出想走,姜維繼續(xù)道:“沒人想走否?那就表示都想留下。既然留下,還請諸位一定盡職盡責,開弓便無回頭箭,軍令之下無戲言?!?p> 姜維看了眼夏侯霸,接著道:“去年之敗,我個人承擔了所有責任,自貶官職,如今我已不是大將軍,而是后將軍。若再敗我將無臉面再見陛下,只能自刎以謝天下。當然在我死前,要先處置作戰(zhàn)不力者?!?p> 停頓數(shù)秒,姜維道:“請夏侯將軍做下一階段之作戰(zhàn)分析?!?p> 夏侯霸走到地圖旁,指著道:“眾將請看地圖,我軍當前位置為沈嶺。沈嶺之北是長城,西邊是郿縣、陳倉,東邊是潼關(guān)。我軍下一步作戰(zhàn)有三個計劃可選擇。第一,強攻長城,拿下長城后我軍就能占據(jù)主動,兩天內(nèi)先鋒可逼近長安。也可長期占領(lǐng)長城以此對付多線魏國援軍。第二,派疑兵在長城外虛張聲勢,牽制魏軍主力,然后大部出奇兵進攻郿縣、陳倉。若事成,便可坐斷隴右,蠶食魏國。第三,從沈嶺進兵至東面芒谷南面之芒水,那里不僅交通便利,更可倚山為營,長期屯兵。等淮南軍情有變,關(guān)中更為空虛之際,我軍再出芒水,揮師長安、潼關(guān),那整個潼關(guān)以西便不再為魏國所有,再用一至二年時間便可占領(lǐng)整個雍涼全境,我國實力將增強一倍。魏國實力損失近半。再加上魏國在淮南地區(qū)之損失,我軍便可在中原與魏國展開決戰(zhàn),一舉拿下洛陽?!?p> 夏侯霸分析后,姜維走到地圖旁,看著眾將,道:“以上三個計劃,諸位認為哪個最適合,不妨直說?!?p> 眾將聽后便分析起來。
王嗣首先出列,道:“姜將軍,三個計劃都很好,但末將認為我軍不必過于謹慎,既然已占領(lǐng)沈嶺,何不一鼓作氣攻下長城,只要占領(lǐng)長城,我軍北上將不可阻擋。司馬昭絆于淮南,數(shù)月無法救援,長安唾手可得?!?p> 傅僉站出來,道:“末將贊同王將軍之觀點,我軍只用一日就拿下駱谷谷口與沈嶺,這說明魏軍在關(guān)中已非??仗?,揮師長城勝算極大,若久拖,等魏國援軍到來,便再沒任何機會。”
趙廣道:“我贊同王將軍和傅將軍,軍隊須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敵人便將不可圖?!?p> 姜維、夏侯霸聽后皆點頭。見其他人不發(fā)表意見,姜維點名道:“蔣斌、王含、你二人說一下看法?!?p> 蔣斌站出來,道:“姜將軍,末將認為,王嗣、傅僉二位將軍之觀點不無道理,但有一個問題,魏國關(guān)中都督司馬望為名將,以前隨司馬懿征討王凌,因功被封為永安亭侯,護軍將軍。司馬望能力不在陳泰之下,若他命令魏軍死守長城,我軍猛攻之下,必然會造成很大傷亡,若久攻不下,更會影響士氣。就算勉強攻下長城,司馬望退守長安還有精兵上萬,再加上長安城池堅固,我軍即使能包圍長安,短期也難以攻克。等西邊鄧艾一到,城中、城外兩面迎敵,便難持久。末將認為,不如在長城之下做疑兵,偷襲陳倉這兵家必爭之地,仿效當年韓信故事?!?p> 王含道:“最新軍情顯示,司馬望已命鄧艾率軍前來,數(shù)日后前方長城便會增敵三萬,所以攻打長城并非上策。若我軍突然進攻陳倉,魏軍根本想不到,等鄧艾到達長城再去救陳倉,已來不及?!?p> 姜維聽后稍微點頭,看著夏侯霸,夏侯霸看著前方,道:“柳隱將軍,你看法如何?”
柳隱出列,道:“姜將軍,夏侯將軍,如今淮南五十萬人對峙,勝負不明。我軍應(yīng)做長期作戰(zhàn)之準備,這樣才能牽制魏國,讓吳國可持續(xù)增援淮南。時間一長,魏國東西兩顧,自然疲憊不堪。只要司馬昭在淮南受挫,到時不用太多犧牲,我軍就能取得完勝。假若司馬昭在淮南得志,我軍此時之犧牲便為徒勞。所以末將認為,全軍應(yīng)移至芒水,依山為營,坐觀天下之勢,再作計劃?!?p> 姜維道:“柳將軍說得不無道理,我軍北伐不僅為自己,也為支援淮南與東吳。若那邊失敗,我軍也很難單方面取得成功?!?p> 姜維看著另一側(cè),道:“李主簿,你來分析?!?p> 李密道:“我之前出使吳國,吳帝孫權(quán)向我打聽我國之兵馬情況,我亦調(diào)查過吳國之情況,我覺得吳國軍隊水戰(zhàn)為一流,山地戰(zhàn)也為一流,但平原戰(zhàn)或并不突出,所以我軍最好再等等,觀淮南之勢,再決定我軍能否能進圖關(guān)中?!?p> 姜維看著楊戲,道:“楊戲,眾人皆有發(fā)言,說說你之看法。”
楊戲走出兩步,又低下頭搖了片刻,道:“讓我說看法,我看王嗣將軍、傅僉將軍之強攻長城之計,不成。我看蔣斌將軍、王含將軍之偷襲陳倉之計,亦不成。我看柳隱將軍、李密主簿之移至芒水,坐觀天下之計,依然不成?!?p> 楊戲這一出,弄得姜維等人都懵住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夏侯霸道:“楊校尉,你到底為何意,請明示?!?p> 楊戲走到地圖前,指著道:“眾將請看地圖。幾十年前,諸葛丞相早告之眾人,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p> 見眾人還是不太明白,楊戲道:“敢問眾將,當下天下有變乎?魏國經(jīng)歷司馬懿父子三代經(jīng)營,內(nèi)部越發(fā)穩(wěn)固,文臣猛將如云,實力強悍。外部勢力之猖狂只是一種臨死前之掙扎。如司馬懿平王淩,司馬師平毌丘儉、文欽,這次司馬昭也必然會平諸葛誕,只是早晚,所以此時天下無變。再看三線,東線吳國,打過合肥多少次,有成功否?中線荊州地區(qū),那里本是我國地盤,可惜早丟矣,吳國占據(jù)卻沒發(fā)揮作用,惜哉。最后是我國身處之西線,魏國在關(guān)中地區(qū)任職者沒有大錯,這樣便無任何機會。所以東線、中線、西線,三線皆沒到用兵時機。再說如今我軍孤軍深入,敵人不比我軍弱,我軍又得不到當?shù)厝魏沃С?,拿什么取得勝利。所以我認為,霸業(yè)目前還不能成功,漢室依舊只能偏于西蜀?!?p> 楊戲這話一出,弄得帳內(nèi)氣氛陷入低谷。
忽然,只見王嗣拿出軍刀,指向楊戲,怒道:“楊戲,北伐討賊,興復(fù)漢室,是我國之國策,更是我全軍將士之奮斗目標。你再敢亂語胡言,搗亂軍心,我必為國除害!”
楊戲盯住王嗣,道:“王將軍,你為何這般生氣。我知道你從汶山郡帶來數(shù)千驍勇善戰(zhàn)之羌胡兵,可那又能怎樣。當年張嶷將軍從南中也帶來數(shù)千無當飛軍,戰(zhàn)斗力比之羌胡兵只強不弱,結(jié)果又怎樣,大部都死在襄武。故只靠幾千敢死軍逞能是遠遠不夠矣?!?p> 姜維見況,道:“王將軍,把刀放下。”王嗣氣得將刀插于地上,氣憤而去。
傅僉對楊戲道:“你明說張嶷將軍,背后是想攻擊姜將軍否?襄武之戰(zhàn),難道不是收獲更大,姜將軍更是親手斬殺魏將徐質(zhì)為張嶷將軍報仇。魏軍敗退,我軍先后攻破河關(guān)、臨洮、狄道三縣,拔其縣民歸國?!?p> 楊戲道:“普天之下,皆為王土,四海之內(nèi),皆為王臣。我國不能讓百姓在家鄉(xiāng)安居樂業(yè),而是強掠千里,顛沛流離,這其實也算一種失敗,還有什么值得稱贊?”
楊戲這一席話,真是有心無心,有意無意,說到了姜維的痛楚。姜維是涼州天水郡冀人,歸國三十年,三十年后依然不能在自己家鄉(xiāng)生活。他和他的母親、妻兒也分開三十年,每每想到家鄉(xiāng)的親人,姜維胸口便隱隱作痛。不僅是姜維,夏侯霸是豫州沛國譙人,家鄉(xiāng)在中原地區(qū),他便離家更遠。
此時姜維不說話了,夏侯霸也沉默了,眾將都不知該怎么辦,唯有楊戲顯得有些得意,好像這里只有他是明白人。
李密看不下去了,提醒道:“姜將軍,夏侯將軍,二位將軍可好?”
姜維這才反應(yīng)過來,又看了眼地圖,道:“無論如何,我軍已出秦嶺,便沒有不進軍之理,這三個計劃必須要選一個執(zhí)行?!?p> 夏侯霸道:“是,我軍不能輕敵,更不能看輕自己,眾將一定要統(tǒng)一意見,選出最合適之作戰(zhàn)計劃。”
除因氣憤離開的王嗣,眾將繼續(xù)留于中軍軍帳,必須要在今晚決定出作戰(zhàn)計劃。那么姜維大軍下一步將做出怎樣的行動,請看下一章:長城之役戰(zhàn)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