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這種情形,要說芯啟心里不訝異,那是不可能的。
但要說他會有多大反應,那卻同樣是不現(xiàn)實的——少見多怪多見不怪,在這店子里待久了,適應性再差多少也會有所抗性,雖然適應性較差的人一旦在這里多待上幾天……好吧,那場面人類不宜,從生物本質(zhì)上;但“習慣”并不是“麻木”,“感覺”不可能沒有否則那人摸估著也差不多完了,真正的“習慣成自然”,那是“擅于處理”以及“處理起來不再費力”之后才能達到的一種極高效工作頻率,而說到“處理”,面對這種情況芯啟是怎么做的呢?腳上動作不變將煙灰攤開,他肢體上倒也沒有什么特別大的反應,只是聳聳肩撇撇嘴,乍一看好像顯得對剛才的味道很不滿意;但若加上剛剛那問話后,所產(chǎn)生的另一個解讀就有可能是“還行,勉強還可以”了……然后,結(jié)束,沒了,就這樣而已了,只等待對方的回應了,哦順帶一提還得在心里暗自祈禱“聳肩”、“撇嘴”這些肢體動作在對方交談習慣里的暗示含義應該沒什么特別大的偏差……
“……那味道,怎么樣?”
“……”
……好吧,真的是怕什么來什么,也不清楚對方是沒聽懂還是想聽到更具體的回答——多半是前者,畢竟那“語速”已然有點偏快有點焦急味兒了,對此,芯啟心里想的倒是沒有鹽能吃但也就一般般,但口頭上,他卻是在腳步暫定間慢悠悠極為……“輕聲細語”地來了這么一句:
“還行?!?p> 這,卻是一個極隱晦的試探了,通常情況下用不著、只有在碰上這種……“不知道對方是人是鬼”的情況下才能用的“招數(shù)”——如果對方聽不到物理上的“聲音”而是在“讀心”,那便很容易認為芯啟剛剛是在發(fā)牢騷表示不滿意;但若那確實是某種聲音而不涉及到“精神”,則很容易讓對方以為芯啟是在客套亦或者剛剛滿意;若對方既能聽聲音又能“讀心”,那他便會知道芯啟是在表示禮貌,相當?shù)睾睢@種情況對對方來講毫無影響毫無意義,但對當前稍有缺乏信息的芯啟來說存在著點“確定”味道的意義,而至于為什么會需要確認這點……
……那音色……實在是太“空虛”了……以至于他第一時間確實判斷不了那究竟是不是自己耳朵里聽到的聲音。
“其實你大可不必這么客氣……”
“……”
……然而,事實證明,所謂“試探”的具體方法,那當真是沒一個能在所有時刻都適用的——這便是為什么世上時不時會出現(xiàn)一些“讀心術(shù)”那樣的玩意兒,但具體方法卻很難研習甚至幾乎沒一個能流傳下去——“試探”,其實是一個技術(shù)含量很高應變能力要求極為嚴格的技術(shù),高到什么程度嚴格到什么程度?大多數(shù)“開創(chuàng)者”就算掌握了類似的技巧也無法將之流傳開去——就算除開“騙子”,這種事兒也依舊存在這個……“至今都沒法避免”的現(xiàn)象性問題……好吧,其實簡而言之一句話,“學習者很難達到學習要求”,直白點,“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錯誤的場景使用同一個方法”在這里面都算是毛毛雨了……
……而至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從廣義上來看其實同樣不復雜,那就是光“套話”這方面,占優(yōu)勢的其實是“保密者”而不是“調(diào)查方”——是的,雖然如果是從更“大”的廣義上去計算,優(yōu)勢、主動性通常都會在調(diào)查者這一邊,但光就“套話”而言,形式有利的卻反而是“保密者”這一方——最簡單的方法其實就是“不說”,刻意回避掉那幾個關(guān)鍵詞就行了,掌握難度并不高,雖然這依舊可以通過一些技巧“繞”掉,但那些為了打亂保密者思路的“曖昧”用詞,本就會降低所得到的信息的可信度導致稍嚴肅點的環(huán)境下它們就將無法被參考;而至于“不那么簡單、至少普通人很難練習”的方法呢?那可就亂七八糟有模有樣了,像是“誤導”啊“斷句”啊等等等等……
……這便是為什么,除開逼到迫不得已要動私刑,否則幾乎任何一個有點經(jīng)驗的人都不會去主動嘗試“套話”的原因——畢竟這還算是好的了,要知道人腦其實也是一種類型的“電腦”,而防止電腦將里面的資料泄露出來最直接、最絕的方式又是什么呢?那還不是把儲存卡徹底毀掉……說回正題,在聽到對方那捎帶歉意但確實……沒透露什么信息的語句時,芯啟當真覺得發(fā)明這個套話方法的人就是個傻子——是的,這一套方法并非他自創(chuàng),而是學來的,怎么說要是明確講了你是什么什么那還好,至少還給我提供了一個判斷真假的依據(jù),可現(xiàn)在寥寥幾句話還都是客套……
……為什么重要場合重要人物總喜歡用客套話?還不是因為公式語言適應性強天衣無縫保密性近乎無敵?雖然那東西沒營養(yǎng)到也只有傻子聽了才會覺得他們講的都是真話……
“所以說……接下來,還有什么選擇嗎?”
嗯,第二步的試探,雖然情形上沒那么合適語境上也不再那么的有針對性了;但當真是沒有最絕只有更絕,那漸弱的……“前半句”,也就罷了,真的——這一回竟然沒人應答了,是的,沒人應答了,虧得芯啟用詞打緊“自言自語”都找不到問題,否則那可就相當?shù)膶擂瘟恕鋵崟@么做倒也不是為了防止尷尬,事實上芯啟個性上壓根不在乎尷尬不尷尬——那倒就是另一層的試探了,很隱蔽,但目的卻非常明確,那就是試探對方是否存在完整的社交能力——標準倒是看對方下一步的回答了,或者說,只要對方說了話,芯啟就有大概八成的把握判斷出對方到底具不具備實際的社交能力,還是呆滯到僅僅只是一個“程序”——這可就能讓他決定出應對所需要的態(tài)度了,然后那家伙沒話了……
“……累了……算了?!?p> 僅此而已,但卻是芯啟給對方的回應了,雖然依舊是“有可能自言自語”的用詞,但那可能性已然降得相當之低;可也正是在剛起步?jīng)]走出兩米遠的時候,他的耳邊就再次聽到了那種……“空虛感十足”的言語……當然,這一回聲音變了,變得年輕了,至于話語的內(nèi)容,那自然也變了: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