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西游際

286兵解石猴

西游際 起舞弄春秋 2534 2020-11-16 16:16:00

    沙和尚萬劍穿心的苦都受得,那目的也只為此,可現(xiàn)在連前進(jìn)的方向也失去了,可謂是人生瞬間就陷入了黑暗。

  豬八戒卻不同:“兄弟且休哭,如今事已到此,取經(jīng)之事,且莫說了。你看著師父的尸靈,等我把馬騎到那個府州縣鄉(xiāng)村店集賣幾兩銀子,買口棺木,把師父埋了,我兩個各尋道路散伙?!笔前?,卷簾將是帶著目的來的,天蓬元帥卻是半道給下的命令,能一樣么.

  自然不一樣,沙僧正好比是工具人,自打上天就已經(jīng)注定了賣命,完成任務(wù)是唯一的尊嚴(yán),是沒有“人心”的。可豬八戒不是,活著才是第一要務(wù),追求的是更好的活著,這是“人心”,也是豬八戒和唐僧惺惺相惜的基礎(chǔ)。

  就到此時,沙僧也實不忍舍,將唐僧扳轉(zhuǎn)身體,以臉溫臉,哭一聲:“苦命的師父!”這不僅僅是哭老和尚,實乃是哭自己,唐僧的苦,還能有沙僧受得多?萬劍穿心,不是誰都受得了的。

  可危機(jī)危機(jī),說不定就轉(zhuǎn)危為機(jī)。只見那唐長老口鼻中吐出熱氣,胸前溫暖,沙僧連叫:“八戒,你來!師父未傷命哩!”這才是驚喜,他卻不似那猴頭,因何在毒敵山放任老和尚在琵琶洞過夜,正是因金皘山如此之久,老和尚都未曾丟了性命。

  豬八戒趕忙近前扶起老和尚,唐僧蘇醒來,呻吟中卻罵道:“好潑猢猻,打殺我也!”

  沙僧、豬八戒陡然心驚,立馬連忙問道:“是哪個猢猻?”其實他們都不相信,可唐三藏謙謙君子,就不是個說謊賣乖的。

  三藏法師吃了幾口水,才說:“徒弟,你們剛?cè)?,那悟空更來纏我。是我堅執(zhí)不收,他遂將我打了一棒,青氈包袱都搶去了。”老和尚倒也相信此事,無他,說到底那孫猴子的性格,就是個欺軟怕硬的。

  豬八戒時硬的,沙和尚也是硬的,是以兩人都覺得那猴頭不可能下手。但是老和尚只是個凡人,完全是個軟柿子,初戴緊箍的孫猴子,就欲打他唐長老,今日之事,又怎么會不可能。

  豬八戒聽唐僧說得篤定,咬響口中牙,發(fā)起心頭火道:“叵耐這潑猴子,怎敢這般無禮!”與沙僧說道:“你伏侍師父,等我到他家討包袱去!”說實話,很少見豬八戒發(fā)怒,這就好似那孫猴子初尋仙師,十年間人間無性,當(dāng)實力不濟(jì)之時,還得縮頭。

  可今日不同往常,畢竟沒了孫猴子掣肘,豬八戒完全可以路上吃個飽飯,找那猴頭的麻煩。

  不料沙僧一眼就看穿此事,說道:“你且休發(fā)怒,我們扶師父到那山凹人家化些熱茶湯,將先化的飯熱熱,調(diào)理師父,再去尋他?!必i八戒只得依言,把師父扶上馬,拿著缽盂,兜著冷飯,直至他化緣那家門首,說開言語,休整下來。

  一行在人家戶休整,吃了點兒熱茶泡飯,定性多時,唐僧才問道:“那個去討行李?”此話一出,其實就已經(jīng)是在安排沙僧了,因為……

  你看豬八戒搶道:“我前年因師父趕他回去,我曾尋他一次,認(rèn)得他花果山水簾洞,等我去,等我去!”唐僧就不知道此事?非也,老和尚還是對豬八戒比較優(yōu)待的,畢竟他倆才是取經(jīng)團(tuán)中,有“人心”的人。

  果然,唐長老卻阻止道:“你去不得。那猢猻原與你不和,你又說話粗魯,或一言兩句之間,有些差池,他就要打你。著悟凈去罷?!边@意思就是怕他吃虧,更何況,沒吃飽飯的豬八戒,狀態(tài)其實是不好的。

  豬八戒能聽懂,沙僧也能聽懂,甚至是應(yīng)對方法都向好了,于是應(yīng)承道:“我去,我去?!?p>  老和尚趕忙又吩咐沙僧道:“你到那里,須看個頭勢。他若肯與你包袱,你就假謝謝拿來;若不肯,切莫與他爭競,徑至南海菩薩處,將此情告訴,請菩薩去問他要?!?p>  沙僧一一聽了,還向豬八戒得意道:“我今尋他去,你千萬莫僝僝,好生供養(yǎng)師父。這人家亦不可撒潑,恐他不肯供飯,我去就回。”

  豬八戒點頭道:“我理會得。但你去,討得討不得,次早回來,不要弄做尖擔(dān)擔(dān)柴兩頭脫也?!?p>  這話才真?zhèn)€像是兩兄弟之間的對話了,他倆也都不怕孫猴子,也都搶著去,可實際上,卻還有唐僧不知道的話外音在。你道為何,這戶人家,也不見得多富有,就留在這里,也是個半飽不餓,還不如一路上吃些野食。

  沙僧駕云奔東而去,半空中吃吃停停,行經(jīng)三晝夜,到東洋大海,渡瀛洲仙山,直抵花果山界。按云找路下山,尋水簾洞,近前,卻聽得一派喧聲。原來兵解石猴高坐石臺之上,雙手扯著張通關(guān)文牒正念。

  說實話,這張通關(guān)文牒乃是假的,就“東土大唐王皇帝李”,全然沒有一丁點兒尊貴之意,乃是兵解石猴以孫猴子自大的口吻仿作。也就是說,其實真的通關(guān)文牒,已經(jīng)讓這兵解石猴仿作完畢,放了回去。

  可問題是,沙僧沒見過通關(guān)文牒,只是聽說,是以沙僧聽了,止不住近前厲聲高叫:“師兄,師父的關(guān)文你念他怎的?”

  也是巧了,兵解石猴一路跟隨,學(xué)習(xí)孫猴子的神態(tài)舉止,抬頭卻不認(rèn)得是沙僧。只得叫:“拿來,拿來!”眾猴一齊圍繞,把沙僧拖拖扯扯,拿近前來,被他喝道:“你是何人,擅敢近吾仙洞?”

  沙僧莫名其妙,只道是他變了臉,不肯相認(rèn),朝上禮道:“上告師兄,前者實是師父性暴,錯怪了師兄,把師兄咒了幾遍,逐趕回家。一則弟等未曾勸解,二來又為師父饑渴去尋水化齋。不意師兄好意復(fù)來,又怪師父執(zhí)法不留,遂把師父打倒,昏暈在地,將行李搶去。”

  這也就是沙僧了,唐僧為何差他來此,這不就是第二個原因了么。沙僧一心西去,根本不管事情的錯與對,是以這番詭辯,直接把個孫猴子洗白了,言語間,甚至有聽他領(lǐng)導(dǎo)之意。

  這般好言好語,然后才圖窮匕見:“后救轉(zhuǎn)師父,特來拜兄,若不恨師父,還念昔日解脫之恩,同小弟將行李回見師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萬把包袱賜弟,兄在深山,樂桑榆晚景,亦誠兩全其美也?!?p>  若此人真是孫猴子,沙僧可謂是摸著了脈絡(luò),可問題是,此人乃是兵解石猴,聞言呵呵冷笑道:“賢弟,此論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搶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愛居此地。我今熟讀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經(jīng),送上東土,我獨成功,教那南贍部洲人立我為祖,萬代傳名也?!?p>  沙僧肚子里就感到好笑,不覺笑出了聲道:“師兄言之欠當(dāng),自來沒個孫行者取經(jīng)之說。……”

  是啊,佛經(jīng)的傳播主體是人,雖說眾生平等,可到底人才易學(xué),妖卻難教。是以:“兄若不得唐僧去,那個佛祖肯傳經(jīng)與你!卻不是空勞一場神思也?”

  卻不料,這兵解石猴不但恨孫猴子,恨烏及屋,連帶取經(jīng)團(tuán)也恨上了,直接讓小妖牽出一匹白馬,請出一個唐三藏,跟著一個八戒,挑著行李;一個沙僧,拿著錫杖。

  沙僧見了,這分明假冒,大怒道:“我老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里又有一個沙和尚!不要無禮!吃我一杖!”好家伙,雙手舉降妖杖,把一個假沙僧劈頭一下打死,原來這是一個猴精。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