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要說取經(jīng)路誰最熟悉的話,非觀音莫如,要知道人家好歹細細觀看,來回了十次。也因此,一路上誰的監(jiān)控最到位呢?正是這觀音??捎^音此言,卻是假話,純屬安慰,何也?
先不說唐僧有沒有傷身之難,就是來尋孫猴子,唐僧來得了么?就是唐僧差人來尋,又怎么會知道孫猴子在此?就來到此處,直接找觀音就好,又何必需要求那孫猴子呢?這番兒自相矛盾,實為安撫那孫猴子的。
那這猴頭現(xiàn)在卻也有了一絲孫悟空的樣子,悟空者何謂空,那就是連這個念頭都沒有。孫悟空此時一心懊惱,沒有一絲懷疑的念頭,就此侍立于觀音的寶蓮臺下。
至于取經(jīng)團,觀音有一點是說對了的,那就是傷身。孫猴子一走,這后勤就更加緊迫了,別說妖怪強盜,刀兵病痛,就餓他三天,傷不傷身。不料還等不得三日,豬八戒引馬,沙僧挑擔,連馬四口,奔西走不上五十里遠近,三藏法師就勒馬道:“徒弟,自五更時出了村舍,又被那弼馬溫著了氣惱,這半日饑又饑,渴又渴,那個去化些齋來我吃?”
唐僧都餓極了,豬八戒、沙僧還能有多少狀態(tài)呢?可師傅的要求,怎么推脫,豬八戒云上舉目,卻遠望盡山嶺,莫想有人家。只得回道:“卻是沒處化齋,一望之間,全無莊舍。”
唐三藏無奈,只得道:“既無化齋之處,且得些水來解渴也可。”
因何唐僧和豬八戒最為相熟,正是因為兩人都有人味兒,共患難到了一處,都是有口腹之欲的人,不似孫猴子打秋風,也不像沙僧能忍耐??韶i八戒畢竟腳程慢,又是餓得發(fā)昏,因此沒駕云去,卻不料正奔山南坡下,忽見山凹之間,有一座草舍人家。
料想是山高遮眼,未曾見得;今來此前,方知有人。想著自家嘴臉,那呆子變作一個食癆病黃胖和尚,口里哼哼的,挨近門前,叫道:“施主,廚中有剩飯,路上有饑人。貧僧是東土來往西天取經(jīng)的,我?guī)煾冈诼佛嚳柿耍抑杏绣伆屠滹?,千萬化些兒救口?!?p> 這還得說豬八戒更通變化,那家男人插秧種谷去了,兩個女人在家,正才煮了飯收拾送下田,鍋里還有些飯與鍋巴,現(xiàn)在見他這等病容,卻又說東土往西天去的話,只恐他是病昏了胡說,又怕跌倒,死在門首,趕忙將些剩飯鍋巴,滿滿的與了一缽。
這才是,豬八戒色性也未生,還輕易討到了飯食,對比起孫猴子來,若是不與,就用偷的也要拿了去。也是運氣,他才拿轉(zhuǎn)來,現(xiàn)了本象,徑回舊路,卻忽聽得有人叫“八戒”,卻原來是沙僧見三藏法師饑渴難忍,來催了。
這一稱呼,才見德沙僧的強勢,豬八戒地位之低。雖是人找著了,可那唐僧正在愴惶之際,卻得見孫行者跪在路旁,雙手捧著一個瓷杯道:“師父,沒有老孫,你連水也不能哩。這一杯好涼水,你且吃口水解渴,待我再去化齋。”
這猴頭在觀音眼皮子下跑了出來?非也,這一位可不是孫悟空,當然,也不是所謂的六耳獼猴。這一個猴子,卻是化妝而來的兵解石猴。
作為獼猴王的兵解石再生,猴子的習性和模樣就不說了,稍一化妝,非專業(yè)人士根本就不可能認得,最起碼需要是個猴類吧。然而不一樣的卻是,孫猴子對于猴族,乃是以利用居多,而這兵解石猴,真愛之深。相反的卻是對于取經(jīng)團的態(tài)度,孫猴子視唐僧父之,兵解石猴卻恨恨。
作為和孫猴子共同生活了好幾年的唐長老,卻是并未發(fā)現(xiàn)有什么不對。說來也是,盡管和孫悟空生活了好幾年,可這猴子本就是個不討喜的,老和尚就算想要了解,也無從了解起。這樣的事情也是那猴子自己性格過于乖張所致,卻造成認識他的不少,熟識他的不多。
老和尚自然是對這等不知教誨的壞人厭惡,道:“我不吃你的水!立地渴死,我當任命!不要你了!你去罷!”
兵解石猴在花果山生活了好幾年,又從金皘山一路追蹤,可謂正得了孫猴子爭權(quán)得意之時的場景,哪里知道謙虛,說道:“無我你去不得西天也?!边@話說得,離了孫猴子,地球不轉(zhuǎn)了?
三藏法師冷言冷語:“去得去不得,不干你事!潑猢猻!只管來纏我做甚!”是啊,白虎嶺孫猴子不當豬八戒和沙僧是人,這一次故意避開兩人,話中之意,不就是他兩個不中用么。
唐和尚卻是明白,世間之事,莫過如此,很多時候看走眼,不是因為自己,而是因為別個的人為設限。什么意思,很簡單,有些人明明很有實力,可卻老也發(fā)揮不出來,發(fā)揮得不好,很多時候不是因為自己,而是有人使絆子,下黑手。
正如這劉備與英雄無用武之地,一個餓著的豬八戒和不健康的沙悟凈,那是無論如何,也及不上一直保持妖身,戰(zhàn)斗力均衡的孫猴子的。這既是一個大家心里都明白的事實,也是那孫猴子為了保證自身話語權(quán)的手段。
其實這樣的事情,什么乘人之危,無所不用其極,都是叢林法則的體現(xiàn)。唐僧不喜歡,那是因為老和尚的身份是人,乃是有文明所致??蓪O猴子是只猴子,強者為尊就是天性,你人類的帝王能是打架最厲害的么?
一般人不會專門去理解猴子,猴子哪里又能理解人,更何況這猴子還不是孫悟空。眼看唐僧責問,兵解石猴回身喝罵道:“你這個狠心的潑禿,十分賤我!”輪鐵棒,丟了瓷杯,望老和尚脊背上壓了一下,錘昏在地。他卻把兩個青氈包袱,提在手中,駕筋斗云,不知去向。
兵解石猴畢竟不同于孫猴子,同樣是筋斗云,筋斗雖是一樣的,可這云卻慢了許多;同樣是打人,這兵解石猴的骨子里就不曾想殺。如此,唐三藏撿回了一條命,直等到沙僧將衣襟來兜著飯,豬八戒使缽盂舀水而回。
二人回見三藏法師倒地,白馬撒韁,行李不見,慌得豬八戒跌腳捶胸,大呼小叫道:“不消講,不消講!這還是孫行者趕走的余黨,來此打殺師父,搶了行李去了!”豬八戒的猜測不可謂不對,到底還是了解孫悟空,有了牽掛和了無牽掛是兩回事,更何況,只有老和尚真心待他。
沙僧也只道老和尚是死了:“且去把馬拴??!”又回想西去之事:“怎么好,怎么好!這誠所謂半途而廢,中道而止也!”哭道:“師父!”沒奈何,卷簾將是帶著任務西去的,一心就要上靈山??涩F(xiàn)在唐僧一死,這任務不是分明失敗了么?做了這么多準備,還沒開始,居然就失敗了。
沙和尚萬劍穿心的苦都受得,那目的也只為此,可現(xiàn)在連前進的方向也失去了,可謂是人生瞬間就陷入了黑暗。
豬八戒卻不同:“兄弟且休哭,如今事已到此,取經(jīng)之事,且莫說了。你看著師父的尸靈,等我把馬騎到那個府州縣鄉(xiāng)村店集賣幾兩銀子,買口棺木,把師父埋了,我兩個各尋道路散伙?!笔前?,卷簾將是帶著目的來的,天蓬元帥卻是半道給下的命令,能一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