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明漂流人

第二十五章 一潭渾池水

大明漂流人 沐嵐翊 2004 2020-02-24 12:08:50

  雙方坐定,李逸瀾也不廢話,直入主題:“開倉放糧,應該是牧使的指令吧?!?p>  洪宇亮臉色為之一變,盯著李逸瀾看了許久。最后,這位濟州府的最高長官露出了一種無奈的笑容。

  “李使者果然是明察秋毫,宇亮深感佩服?!焙橛盍琳f道,“不錯,昨天晚上的這場刺殺案,極有可能是糧行所為?!?p>  李逸瀾微微點頭,洪宇亮的話證實了他心中的猜測,不過還沒等他說話,一旁的金永先插嘴了:“既然牧使已經知道了真兇,為何不立刻派人前往捉拿,反而是還在城南門讓民眾指認黑衣人呢?”

  洪宇亮看了一眼金永和方治,又看著李逸瀾,面露猶豫的神情。但李逸瀾似乎沒有領悟到洪宇亮的意思,只是端坐不動,靜靜看著,未發(fā)一言。

  洪宇亮只好開口回答道:“指認黑衣人,也是根據李使者的意思,發(fā)動起民眾參與進來罷了?!?p>  “至于所謂真兇,宇亮自然會追查歸案,只是還需思量出一個妥善的辦法?!?p>  這樣的回答避重就輕,顯然不能是金永滿意,剛想開口爭辯,李逸瀾抬手阻止了他。

  能夠讓洪宇亮在明知道真兇的情況下,依然猶豫不決,這所謂的幕后真兇,背后肯定有個更大的后臺。

  由于李逸瀾剛才來不及翻譯,陳得在一旁全程處于懵的狀態(tài),但從洪宇亮的眼神中他能看出來,現(xiàn)在要談論的事情,涉及隱秘。

  于是,陳得拽著還想說話的金永,先暫時離開了。

  .......

  “也就是說,濟州糧行與刑判李慶億有關。”聽完洪宇亮的一通敘述,李逸瀾抓住了重點。

  朝鮮王朝仿照大明官制,官分九品。大明有六部,朝鮮則設置六曹,李慶億便是刑曹的判書,如果要類比的話,相當于刑部尚書。

  “其實與李刑判本人關系倒也不是特別密切,但李刑判的侄子,確實依靠糧行賺了大筆錢。”洪宇亮說話很小心。

  李逸瀾笑了笑:“沒有李慶億的支持,他侄子能來到沒有根基的濟州,做起來糧行這種買賣?”

  洪宇亮張了張嘴,卻說不出話來。

  李逸瀾還是挺疑惑,問道:“不過,你一個濟州牧使,怎么敢去招惹當朝的刑曹判書?”

  洪宇亮這么一個無比謹慎的人,怎么在這件事上一反常態(tài)了呢。

  反正最重要的都已經說出來了,洪宇亮干脆也不再遮遮掩掩,向李逸瀾詳細解釋起來。

  .......

  李逸瀾對朝鮮王朝的歷史有過一個大概的了解,在這段歷史中,最令李逸瀾頭疼的,便是古代朝鮮的黨爭政治。

  朝鮮是一個君弱臣強的國家:由兩班貴族構成的士林,主導朝廷的言論,以公論的名義展開輿論政治,而這種輿論政治最終激化朋黨之間的政治斗爭,即“黨爭”。

  數(shù)百年的朝鮮王朝史中,各種黨派產生、分裂、消失,黨派的名字不斷變化,背后代表的兩班貴族的斗爭這個實質卻是始終沒有變化。

  這期間的復雜變化,很容易讓人摸不著頭腦,對于后世的研究者來說極不友好。

  洪宇亮此時拿起紙筆,邊說邊用筆寫下要點,向李逸瀾詳細描述著這幾年來的朝政變化。

  李逸瀾則在心里默默地將這些表面上寫滿了儒家大義的文字,轉化成黨派斗爭的實質。

  .......

  八年前,力主北伐的朝鮮孝宗去世,嫡長子李棩即位。圍繞慈懿大妃該如何為孝宗服喪的問題,黨派之間爆發(fā)了激烈的爭論,史稱“己亥禮訟”。

  最終,以宋時烈為首的西人黨,根據《大明律》和《經國大典》,在爭論中駁倒了南人黨,一統(tǒng)朝政。

  統(tǒng)一朝政后的西人黨,內部又分化成山黨和漢黨。山黨是大義名分論者,主張反清復明,領袖是宋時烈;漢黨是現(xiàn)實論者,主張以朝鮮安全為本,其領袖有金佐明、李慶億等人。

  四年前,清朝使節(jié)到漢城,國王李棩親自到郊區(qū)慕華館迎接清使。

  當時,顯宗的隨員中有一個叫金萬均的官員,金萬均以其祖母在丙子胡亂時殉節(jié)為理由,不愿意迎接清使,他的行為引發(fā)了黨派之間的斗爭,即所謂“公義、私義”論爭。

  山黨同情金萬均的處境,主張其不應該被處罰。漢黨猛烈批評金萬均只重視私義,輕視更重要的國家公義。

  對于國王李棩而言,山黨宋時烈一派的大義名分政治威脅王權,漢黨的先公后私的主張則符合王權強化的要求。

  因此,李棩接納了漢黨的主張,而果斷處罰金萬均。由此,山黨的大義名分受到了打擊,領袖宋時烈拒絕出仕而回鄉(xiāng)。

  以金佐明和李慶億為首的漢黨雖為少數(shù)派,但他們的現(xiàn)實論得到了李棩的支持,由此,漢黨在朝鮮王廷有了一席之地。

  當下的朝鮮王廷,雖然仍由西人黨掌權,但西人黨內部已分裂為三股勢力。

  一是以閔維重、金萬基為首的山黨一派,這些年青官員掌控諫官要職,影響全國儒生的言論。

  二是金佐明、李慶億等漢黨一派,時時與山黨發(fā)生沖突。

  三是以右議政(亦稱右相)鄭致和為首的中立派。

  而南人黨雖然成為了在野黨,但是牢牢掌控著大本營嶺南地區(qū)(朝鮮慶尚道),對朝政虎視眈眈,隨時準備發(fā)動下一次的論辯,奪回執(zhí)政權。

  .......

  洪宇亮喝完第三杯茶,說道:“不瞞李使者,宇亮現(xiàn)在是右相的門下?!?p>  李逸瀾極力消化著這復雜的形勢:“這么說,你這次開倉放糧,打擊與李慶億相關的糧行,也是鄭致和的意思了?”

  洪宇亮望著窗外,嘆道:

  “宇亮本不愿摻和入黨爭,但是像我這種無黨無派之人,已經在濟州府踏踏實實地干了五年,一點升遷的動靜都沒聽到?!?p>  “宇亮萬般無奈之下,于數(shù)月前拜入右議政門下。此后按照安排,開倉放糧,為自己贏了清議,沒多久就收到了會把我調回京城的消息?!?p>  

沐嵐翊

李氏朝鮮的黨派政治太過復雜,而且大家不太熟悉,因此特意插入說明,以便大家理解接下來的劇情發(fā)展。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