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道濟(jì)禪師漸漸消失的身影,那種憤憤難平的氣勢,我心里說不出的味道。感覺這道濟(jì)和尚也不是如傳聞那般高尚偉大神圣,他的身影似乎帶著那種自命不凡的剪影,也隱隱有一種小肚雞腸的狹隘和斤斤計較的小氣。
“寧可得罪君子,也別得罪小人,天將這般讓道濟(jì)大失顏面,就不擔(dān)心日后他給你使絆子?萬一他在背后到處造謠惡語中傷天將,那天將的名聲可就要壞到他手上了。”
我好心提醒天將道。
“哼,放心,三界都知道道濟(jì)就是一個混吃混喝的二流子無賴,沒有人會把他的話當(dāng)回事。要不然怎么會說出‘酒肉穿腸過’的大不敬話?至于‘佛祖心中留’那全是為自己犯了渾戒所編造的貌似合理且自我辯解的借口!若佛祖在心,還能端的起金樽佳釀,吃得下雞鴨魚肉?這分明就是厚顏狡辯。想吃肉喝酒還要標(biāo)榜自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出家人,正如那做了婊子立牌坊!這常言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借兵借兵說的倒輕巧,不先談?wù)劶Z草軍餉問題,那兵馬自然按兵不動呀!若先把‘糧草’問題談妥了,那還不是兵貴神速指哪打哪?沒有好處,誰會出力不討好枉費(fèi)力氣?常人都是賣力氣掙錢,一份力氣一份價錢,這天兵的價錢更是高于常人,總不能堂堂天兵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卻一文不值吧?那誰還會死心塌地賣力干呢?這也難怪,一個一窮二白酒肉之徒,哪里來的錢雇用我們?他若是大富大貴的金仙地仙,那我們還巴不得鞍前馬后伺候呢!這出兵也要看對方的身份地位。撐面子擺譜,其實也就是拿金子鋪路銀子貼臉。他道濟(jì)和尚有啥?一身酒肉氣,寒酸氣,牢騷氣!這種人放在三界數(shù)不勝數(shù)。一個不守清規(guī)戒律的游僧,不能以身作則,怎么能值得我們刮目相看?在人界使點(diǎn)手段騙取美名,肉眼凡胎的人怎么可能看透他是一個什么人?再說,無論在人界受到多少人的贊譽(yù)追捧,可終究是人界不是仙界。人界哪怕是雞首也遠(yuǎn)遠(yuǎn)不能跟仙界牛后相提并論,這是階級和層次之間的差別。實力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嘛!所以,在人界名聲好壞無所謂,只要能在仙界混的八面玲瓏,那才叫本事。只有得到仙界的重視認(rèn)可,那日后才不會有什么后顧之憂,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仙界一員,還擔(dān)心什么養(yǎng)老問題,仙界的待遇是無所不包的,病了有專門的人員無微不至照顧,亡了有專屬天仙開哀悼會,殘了可以享受終身慰勞金。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天界做不到的。哪里像蕓蕓眾生,久病無財醫(yī),亡了無處埋,殘了無人管。這就是天界和人界之間的差別?!?p> “這道濟(jì)在凡間是實實在在為民做過一些懲惡揚(yáng)善的好事,雖然略有瑕疵,但是瑕不掩瑜功大于過。天將若是能替道濟(jì)解決后顧之憂,他還不對你感恩戴德?”
“要干你去干,我可不為了他的一點(diǎn)感激涕零嘴上贊美就動用千軍萬馬呀!我就算是但行好事,可手下那些天兵哪一個會有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的心?他們可是無利不為的!就靠幾句歌功頌德的話能填飽肚子,還是能籠絡(luò)人心?見不到真金白銀的漂亮話都是畫餅充饑瞎扯淡,天兵們早就深諳此道了。與其口若懸河跟他們講一些仁義道德,倒不如拿出黃白孔方來的實在。要知道:聽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得到的,這是調(diào)動人積極性的實際方法。那些虛無縹緲的話去糊弄那些愣頭青吧,現(xiàn)在靠能說會道的嘴巴是難以成效的,聽多了信口雌黃也就不再相信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了。你去看看那道濟(jì)也行,看看他求援失敗羽紗而歸會怎么樣?我倒要看看他能使出什么能耐!”
“好吧,我悄悄跟著他,看看他在背后會不會做一些對天將不利的事情,我們也好早做防范?!?p> “嗯,去吧,他要是在背后說我壞話,你就割了他的舌頭,我平生就是討厭多嘴多舌造謠是非的人。特別像他這種喝點(diǎn)酒就摸不著北亂嚼舌根的人?!?p> 我聽完天將的吩咐后,便快步流星追趕道濟(jì)去了。我也想看看道濟(jì)陷入無人相助的境況時,會做出什么樣的事情。以道濟(jì)那搖搖晃晃的步伐,我要追上他應(yīng)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墒牵已淖阚E找他時卻杳無蹤跡,仿佛人間蒸發(fā)!正待我打算放棄尋找原路返回時,卻驚奇的發(fā)現(xiàn)在一個大樹底下掉落的一只破鞋和破扇!抬頭一望,一個邋里邋遢的身形吊在半空,左右輕輕晃動著,赫然是道濟(jì)禪師,他居然想不開上吊自殺了!我手忙腳亂把他救下來,但是身子骨已經(jīng)冰涼僵硬了。誰曾想,游戲人間嬉笑怒罵酒肉穿腸懲惡揚(yáng)善的道濟(jì)禪師會以這種慘烈的方式結(jié)束自己的一生!令人唏噓不已。而那棵用來上吊的大樹上居然還有道濟(jì)禪師的絕命詩文:
生前交友淡如水,去后悲情薄如煙。
高堂先去無需念,何須留后為吾喪?
多友多情多嗚咽,少親寡友少傷心。
眾人皆有眾人壽,生老病死己身當(dāng)。
我久久佇立,思緒萬千,心中更是怒火翻滾如驚濤駭浪般難以平復(fù)!到底是誰害死了道濟(jì)禪師?是他那個不肖兒子?是那個不肯借兵相助的天將?還是他那不足掛齒的凡間游僧身份?還是那可憐卑微的自尊心?逝者已逝,還刨根問底尋查死因有什么用?也許是他自己逼死了自己,他以為他會有薄面借兵,不會被拒之門外。他以為他不懂事的孩子由于缺乏管束太過任性妄為,只要有天兵的陣勢威壓孩子會乖乖聽話唯命是從,跟他不計前嫌生活在一起的。他以為自己在人界做了那么多值得大家拍手稱快的好事,會有仰慕他的人在他晚年時給他帶去一絲溫暖,一絲關(guān)懷,一絲慰藉。這些都沒有!有的只是他對當(dāng)下的極度絕望和極度憤慨,該專營時他不專營,該投機(jī)時他不懂得投機(jī),導(dǎo)致自己晚年凄涼無人問津。想年輕有為時,一心一意只傻乎乎為凡人除惡造福,設(shè)身處地替他人著想,到頭來自己一無所有無依無靠,可以說失敗透頂。后人不養(yǎng),同僚不幫,身份不達(dá),誰會把他當(dāng)回事?求告無門,冷眼旁觀,人間淡漠,不是地獄也勝似地獄了。既然人間地獄俱相似,魂歸地獄又何妨呢?人間早晚都有散場的時候,早散場早解脫。下一世,他或許就不會再來了。于是,他毅然決然拿著自己的褲腰帶懸掛于樹上自縊而亡。
我突然不覺得道濟(jì)似的凄慘冷清,我反而覺得他死的壯烈豪氣。當(dāng)人不能決定自己的死法時,那才是最為無奈凄慘的。趁著他還尚有余力,自己完全可以選擇自己隨心所欲的去死??犊土x也好,馬革裹尸也好,溺水身亡也好,烈火焚身也好,能決定自己最終歸屬的形式,未嘗不是最后的勝利。怕只怕有些人到最后,連選擇的能力都沒有。死去的人,往往給活著的人以啟迪和反省,而活著的人,只會給人以貪婪和妄念。想到這里,我對道濟(jì)禪師的尸體畢恭畢敬鞠了三躬。挖了一個坑,讓他入土為安了。
生前,他沒有遇到我,他恨無知己;死后,我埋葬了他,我恨只能與他神魂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