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人工作期間一直認真讀書,特別是讀文學名著,反復揣摩,提升文學修養(yǎng)。記得工作第一年的暑假,那時還沒有結(jié)婚,也沒孩子牽累,大部分時間都到安徽省圖書館、HF市圖書館去讀書閱覽。找學校圖書館沒有的名著佳作看,翻閱各種新出的報紙雜志,連中午都帶吃的在圖書館過,可謂興趣盎然,樂此不疲。玖姐、宗友哥看了都感覺太用心、太辛苦了。鼠人當時心里是有想法的,潛心思考、琢磨,要寫出一本大書。要把自己在農(nóng)村十多年的經(jīng)歷和所思、所感都寫進去。他當時重點研究《復活》、《安娜卡列尼娜》、《德伯家的苔絲》。前兩本書的構(gòu)思,后一本書的鄉(xiāng)村風俗畫描寫特點,他盡力揣摩吸取,到1985年元月,他就完成他想寫的長篇小說《啊,母親》構(gòu)思,寫出詳細情節(jié)梗概兩萬余字。記得寫完結(jié)尾部分的情節(jié)梗概,他都激動得有點發(fā)抖,他感到,這部作品寫成,將會很不錯的,說不定會成為名著。
有意搞業(yè)余創(chuàng)作,還真就碰上機遇,“魯迅文學院”培訓部函授班接受報名的信息被他知道了,同辦公室的胡立人老師也感興趣,他和胡老師一起申請參加,得到學校同意,并答應報50元的學費。最后是不是真報還是自己交的,也記不清了。不過,那時的50元相當于一個月的工資呢,能報還是會去報的吧!
函授要求每季度寄一份作業(yè),無疑應該是文學創(chuàng)作作品;輔導老師會對每人每次的作業(yè)認真看,寫一兩頁信紙的評語,分析評點,作針對性指導。
鼠人和胡老師都按期寄交作業(yè)了,老師也都及時閱讀作品,寫信回復,連同寄去的作品一起寄回。鼠人寫了哪幾篇作品呢,他到現(xiàn)在還清楚記得,第一篇是短篇小說《選代表》,主人公是老常,這是他當時觀察生活,有感而發(fā)的。小說兩千多字,“十五號輔導老師”好像是個老先生,寫的字繁體還不少,肯定第一步跨得還不錯,文章略有新意,對老常這一人物的性格也簡單描了幾筆,著重指出問題是要對生活有深沉的思索,小說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強調(diào)創(chuàng)作時要注意到內(nèi)容的更加豐滿與深刻,注意到人物形象的刻畫。
鼠人交的第二次作業(yè)是短篇小說《耳房201》,這是一萬三千多字的不短的短篇,十五號輔導老師變成了一個書寫流暢的相對年輕的老師吧。他稱贊鼠人小說寫得清順可讀,線索也比較清楚,說明已有一定的寫作基礎。他認為,作品比較詳細地有頭有尾地敘述了耳房的一場風波,可惜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刻畫人物。他舉例說,不少好的小說都是在有限的字數(shù)中,著力精選典型而生動的細節(jié),顯示人物細致的精神世界,使這些小說中的人物能夠具有自己的意志和性格特色,栩栩如生地站立起來。他們的出場、遭遇和離去,他們的喜怒哀樂影響著讀者,也深深地打動讀者引起共鳴。這方面他舉了《孔乙己》為例。其后他又以講故事類型的短篇小說來分析,說它所描寫的人物并不出色,也沒有什么驚險的經(jīng)歷,只是由于作者對生活具有透徹的眼力又有高超的組織故事的能力,就構(gòu)成了一些絕妙的千古流傳的短篇作品,如都德的《最后一課》,莫泊桑的《項鏈》。講到這他怕鼠人反感,說以世界名著來簡單對比,而目的是讓鼠人以經(jīng)典佳作觀摩學習,體味此中的差距與奧妙,“法乎其上始得其中”啊!鼠人實際知道,他的這篇不短的短篇構(gòu)思和具體描寫所用之力,與上次那篇絕不可同日而語,無論語言與人物形象均有可圈可點之處,因此,這位輔導老師怎么來說不足呢,當然以名篇佳作來對照唄。不過最后他不忘再加鼓勵,稱鼠人基礎不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說這樣的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