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四題沒叫到我,僥幸逃過一劫的希望越來越大了!還有最后一題了!不要叫到我,千萬不要叫到我!我在心里大聲祈禱著,等待著。
“第五題……”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
“侯杰偉!”
沒叫到我的名字!我長長地吁了一口氣,緊繃的神經(jīng)放松下來。相信其他人也跟我有一樣的感覺。
“陳老師,侯杰偉今天生病請假了。”班長石猴兒從座位上站起來,帶著一臉諂媚的笑。
“哦……那換一個……”
我剛剛放下的心再一次懸了起來,這侯杰偉,怎么偏偏在這個時候請假了?
“張東山!”
這三個字從陳鐵手的嘴里說出來,好像在我的耳朵邊上響起了一個晴天霹靂。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我條件反射似的從座位上站起來,硬著頭皮走到講臺上。
“第五題!”
“哦?!蔽夷闷鹆艘恢Х酃P,仔細看了一遍題目。那是一道分析題——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的相似之處,并說明為什么秦亡漢興?這題當然是有標準答案的,可是我并沒有背。怎么辦?我緊張得面紅耳赤。情急之下,我忽然想起了在報刊亭看過的關于秦始皇、漢武帝的書刊雜志,沒辦法,只有急病亂投醫(yī)了。
我捏緊粉筆,稍微理了理思路,就在黑板上“刷刷刷”地書寫起來——“秦始皇和漢武帝都屬于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們的相似之處,總結起來大概有六點:一是結束分裂,統(tǒng)一天下;二是中央集權,加強皇權;三是北擊匈奴,窮兵黷武;四是大興土木,濫用民力;五是鉗制思想,文化專制;六是追求長生,虛耗財力。
然而秦亡漢興結果不同,原因在于:一是國力不同,秦始皇剛剛吞并六國,百廢待興,國力凋敝,承擔不起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和民力征用,漢武帝則前承‘文景之治’,國力強盛;二是控制思想的方式不同,秦始皇用‘法家’治國,主張嚴刑峻法,實行焚書坑儒,不得人心,漢武帝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定程度上順應歷史潮流,鞏固了統(tǒng)治;
三是對待錯誤的方式不同,秦始皇面對流民四起反抗的現(xiàn)狀不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不糾正錯誤,只是暴力鎮(zhèn)壓,導致一錯再錯,難以收拾,漢武帝晚年則看到國力大損、盜賊蜂起的事實,敢于正視自己的問題,下了‘罪己詔’,昭告天下,承認錯誤,改變政令,修生養(yǎng)息;四是立繼承人方式不同,秦始皇迷戀長生,沒有認真考慮權力移交,直到快死時才匆忙下詔,無法掌控局勢,結果被趙高偷梁換柱,漢武帝則深謀遠慮,提前確定接班人,挑選輔政大臣,又為了防止外戚專權,立子殺母,為權力平穩(wěn)交接鋪平了道路。所以會秦亡漢興?!?p> 粉筆像出籠的小鳥一樣在我手中“嘰嘰喳喳”飛舞個不停,文字在黑板上自由自在地奔跑,白色的粉末像小雪花似的一直往下飄落。吁——終于寫完了,我長長地舒了口氣,看了看黑板上密密麻麻的答案,自我感覺回答得內容全面、邏輯清晰,還是很不錯的!我有點兒志得意滿地把粉筆放回盒子里,站在講臺上,心想:正好兒對這倆人還比較了解,這次真是僥幸,今天總不會挨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