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這個夏啟最喜愛的兒子,不但繼承了能歌善舞的才華,也繼承了啟老年時驕奢淫逸的習(xí)慣。
與父親啟不同,太康不僅喜歡召集大家到都城來充當自己的粉絲,他還喜歡狩獵,有時候是獵獸,有時候是獵艷。
至于朝政,自從武觀死后,天下又太平起來,方國部落當年懷著對禹王的忠誠,也沒有什么異動,所以朝政之事,大多便留給弟弟仲康處理,自己難得輕松,縱情享樂,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什么國運民生,大概是從來不是他這個層面所考慮的事情。
這種平靜畢竟經(jīng)不起太多的揮霍,方國們當年也都是戰(zhàn)火中成長起來的主,對于禹王,那是由衷的尊敬,但對于二世祖三世祖?zhèn)?,恐怕很多時候都只是看著祖先的面子,特別是啟都沒能收拾得了武觀,而彭伯壽出手才平定,讓他們看到龐大的朝廷實際上虛弱的實質(zhì),以及自身能力的強大之后,大家的心自然也慢慢膨脹起來。
權(quán)力畢竟是人人都希望追求和得到的,特別是對于一直在與華夏族相爭的東夷族而言,這么多年來,基本上一直是華夏族與東夷族輪流坐著江山,但華夏族占據(jù)了領(lǐng)先地位,黃帝的影響依舊大于炎帝。
蠢蠢欲動的東夷族,有扈氏失敗了,死于啟之手,讓他們冷靜下來等待更好的時機,而這個時機沒想到很快就已經(jīng)到來。
東夷族的后裔之中有個方國叫做有窮氏,而有窮氏的首領(lǐng)叫做后羿。
別誤會,這個與射日的后羿并不是一個人,雖然一直有人也這么懷疑,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兩個后羿都善于騎射,而兩個后羿都死于自己弟子之手,所以認為是同一個人,然而這只是一種巧合,第一個后羿,史上稱為羿王或者大羿,乃是堯帝時代傳說中的神話人物,一身之功績基本上圍繞射箭進行,射日打怪獸等等,而我們現(xiàn)在要說的羿,才是相對在第一個羿之后,所以稱為后羿,他本身并不姓后,后世當時夏皇族的姓氏,是后禹、后啟、后太康等等。
太康喜歡游獵,有時候離開都城幾個月都不想回去的,這一規(guī)律已經(jīng)成為公開的秘密,然而這一次,他倒是想回去,卻再也回不去了,太康二十九年,在他回城的路上,威武雄壯的后羿帶著隊伍攔截在那里。
有沒有一絲陰謀論的味道,太康好田獵,而后羿善騎射,二人有多少的共同語言啊,這一次外出狩獵恐怕是后羿故意邀請而設(shè)下的圈套吧?我翻遍資料,沒有一個史學(xué)家給出結(jié)論,姑且就這么認為吧。
后羿設(shè)局,邀請?zhí)滇鳙C,從而將他堵在外面,二者作戰(zhàn),后羿勇猛無比,太康失敗而逃,大部分的書就這么寥寥數(shù)語而已。
太康失去了他的國家,帶著少數(shù)隨從逃到了斟鄩氏之國,后羿沒有追,在他心中這些紈绔子弟或許根本夠不成什么威脅,或許他不愿意擔下殺害禹王后人的名聲,也或許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當然,最重要的是最后一點,因為他的目標,不是太康,也不是皇位,而是夏朝,確切的說,只是夏朝的權(quán)力,而不是夏朝的招牌。
所以他并沒有追擊太康,而是直接帶兵進了都城。
為什么這次不像武觀叛亂一樣有方國勤王呢?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一方面太康人心已失,大家雖然顧忌禹王面子,但到了孫子這一輩也沒那么忠誠了,老一輩的方國首領(lǐng)多半都已經(jīng)老去死去,誰也不愿意為太康冒太大風(fēng)險了。
其二后羿的實力相比是十分強大的,對于別的方國而言,多半也沒有勝利的把握,雖然也覬覦權(quán)力,但也不敢輕易出手。
至于第三條,那是后羿做得很有藝術(shù),因為他此時根本就沒有奪取夏朝江山,而是另外立了仲康為帝,自己只是輔政或者代政,雖然其心路人皆知,卻沒有征伐的名義。
所以,后羿成了夏朝江山的幕后之王,而擺在臺面上的,是那個叫做仲康的傀儡。
當然,方氏國也并不是都那么裝糊涂,后羿把持了朝政之后,也和太康一樣喜歡玩耍游獵,不理朝政,最忠于禹王的兩個部落羲與和,當時主持全國的天象活動,借此說天象不平,是有奸人干政,表示出強烈的反對來。
我們知道主持天象活動這一類多半是文官,羲與和當時只能算是忠臣,卻不能算是能臣,他們的實力還遠遠動搖不了后羿的地位,所以遭到后羿的毀滅性打擊,兩家都被滅族,而且給他們安排了一個可怕的罪名,叫做費時亂日,在古代,這可是最高的罪名,是獲罪于天的,他們希望以這樣的加到后羿身上,從而引起大家對后羿的公憤而群起討伐,就像當時啟征有扈氏一樣,結(jié)果沒想到罪名最終安插到自己的頭上,所以說,歷史沒有對錯,只有勝利與失敗。
后羿勝利了,這次勝利又將他與前羿王的界限模糊了許多,有人說羿并不是射日,而是射殺了兩個費時亂日的人,被后人以訛傳訛就成了射落九日,這話倒也有理,諸君自行分辨。
不管怎么說,不管后羿如何把持朝政,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只是熱衷于權(quán)力,卻并無反夏之心,否則以他的能力和殺人的魄力,取天下而代之,恐怕無人能夠阻擋,但他始終只是扶持傀儡,仲康在擔驚受怕中死去,后羿又立了他的兒子相,自己依舊再背后逍遙自在。
可惜,恐怕并不是每個人都這么想的,后羿自大,自大到不知道別人的野心,而這,最終也讓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而相,也并不像父親仲康一樣任人擺布,即位后不久,他就受夠了這種傀儡帝王的生活,所有的權(quán)力都沒有,而一旦有了反對的聲音卻需要去承擔,這種背鍋俠的日子讓他窩囊。而后羿的強橫則讓他恐懼,多方思考之下,他決定出走。而從后羿那里無意探得的信息得知,這天下還有支持夏王的地方,而且有兩個,分別是斟鄩、斟灌。而伯父太康,正是在斟鄩。
這一次出逃對于相而言算是一種新生,雖然不再是帝王,可畢竟擁有了自由的身份,而后羿對此事竟然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態(tài)度,從此天下更全在己手,甚至都不用再顧忌別人的言論,豈不是更自在,或者說,這一次相的出走,根本就是后羿的導(dǎo)演呢?
對不起,這又是一個懸案,因為后羿根本就來不及解答,相出走之后,后羿自然而然就取代了夏朝的皇位,這一變故,在歷史上稱之為后羿代夏。
我認為,這一個代夏的舉措才是后羿一生真正的污點,因為他并沒有通過皇位來實現(xiàn)價值,來將夏建設(shè)得更好,卻又居了此位,如果輔政或者挾天子令諸侯,那最多算是梟雄之能,而代夏,則是稱帝的亂臣賊子一般,何況,這個皇位并沒有帶給他真正的權(quán)力價值,因為即使登上大位,他依然只是愛好他的狩獵而已。
親小人,遠賢臣,朝局傾頹,這句話放到千年前同樣適用,相走后,后羿更無忌憚,他似乎忘記當年親手導(dǎo)演的太康失國的經(jīng)驗了,將忠于朝廷和自己的武羅、伯困、龍圉等人全部廢棄,卻重用了伯明氏被驅(qū)逐的不孝子弟寒浞,這個寒浞可不簡單,他年少時因造謠惑眾被伯明氏君主所逐,卻被羿收養(yǎng),每天跟在羿的身邊,看似忠心耿耿,又足智多謀。他對羿畢恭畢敬,無比支持羿的騎射愛好,越發(fā)讓羿喜愛這個養(yǎng)子,以為朝廷有人坐鎮(zhèn),便更加無所顧忌的不回朝處理政務(wù),這樣持續(xù)到相出走之后,終于吃下了親手種的惡果。
寒浞此人有必要書寫一下,因為在儒家書寫為核心的政治與歷史之中,這個人因為民聲太壞而被徹底放棄掉,導(dǎo)致夏朝的歷史中少了那么一段,而這一切,從寒浞的少年時說起。
寒浞本是伯明氏后代,在今天山東濰坊一帶,又成為寒國,祖上也曾有大功于朝廷,這里是他們家族的封地,而且世襲下來,寒浞也算是大戶人家的子弟。但他從小頑劣,估計是受家庭溺愛,等到十多歲的時候,父母親便管不住了,這在當時可是大事,我們知道從舜開始,孝道乃是德行之首,這小孩竟然將父母捆起來以不至于干涉他,橫行鄉(xiāng)里,胡作非為。不得已,伯明氏的族長便將他驅(qū)趕出境。
我們知道,一般能夠橫行鄉(xiāng)里的混混,至少有幾條是必備的能力。
其一是孔武有力,或者陰險狡詐,從身體上或者智謀上比普通人要強一些,否則如果是一文弱書生,多半會被別人打個半死。
第二,這種人一般臉皮厚,膽量大,作奸犯科的事情就跟過家家一樣,但遇到更強的人時,能夠馬上不要臉的貼上去,這樣既能夠打擊敵人又能夠保護自己。
其三這種人一般會有些小錢,吃酒賭錢這些東西都需要花錢,而他們通過不要臉的手段也能弄回一些錢,比勤勞種地的鄉(xiāng)親們多一些財路,這樣子我們勾畫出寒浞的畫像:膽大臉皮厚,有錢又聽話走,聰明而且有力量。
可以想象,他投到后羿那里之后便是一頓吹捧,您是如何的英明神武,天縱英才,是當今天下的圣明之主,您的光輝照耀九州,您在狩獵之時的英姿,就是治理天下的寫照……總之,他不僅獲得了后羿的歡心,更被后羿收為弟子和義子。
關(guān)于義子這回事,我們從歷史上和影視作品之中見得太多了,到最后一般會演變?yōu)橄鄽⒌暮脩?,義父不想把家產(chǎn)留給義子,而義子總覺得自己默默貢獻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回報,于是之間往往爆發(fā)一場斗爭,而這場斗爭一般會以義子的勝利而告終,直到這個義子被親子或者義父的支持者所推翻。
就是這樣老套的橋段,讓我懷疑是否都是從后羿和寒浞身上找到的靈感,因為這個叫做寒浞的義子,所經(jīng)歷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少年時,寒浞孔武有力,而后羿正喜歡這樣的子弟,何況,為了滿足后羿的狩獵愛好,寒浞不遺余力的培養(yǎng)了一批勇士,陪伴和保護后羿,讓他在狩獵場上大出風(fēng)頭。
而寒浞也并非是無能之輩,絕不是純粹的溜須拍馬之徒,有窮氏的方夷國突然反叛,停止納貢,后羿派寒浞領(lǐng)兵征討,大獲全勝,方夷重新歸順有窮國,要知道有窮氏可是后羿的家族,老家后院起火而寒浞順利平叛,大大加深了寒浞在后羿心中的地位。
后羿這樣子的英雄是不能被束縛的,然而身為一國之主,國事繁忙,他沉迷于田獵的時候,武羅、伯困這些忠臣自然看不過眼,有事沒事勸誡勸誡是很正常的事情,后羿自然感覺很煩,然而這些人都是忠于后羿的,他們所說的一切都有道理,又不能將他們怎么樣,這個時候寒浞站了出來,承擔了這個惡人的角色,將這些忠臣一一拉下馬,而這一切,后羿看在眼中,或者說是后羿所默許和支持的行為,否則憑借一個外來的義子,如何能夠?qū)⒃诔⑴e足輕重的權(quán)臣們收拾掉呢。由此之后,后羿的耳朵邊再也沒有人勸誡,他也樂得耳根清凈,專心狩獵。
而這一切,都在寒浞的預(yù)料之中。讓后羿遠離朝政,排除異己安插親信,寒浞在默默的做著這一切,而后羿卻蒙在鼓中,只當這個義子孝心可嘉。
直到歷史重演了一遍,就與當時后羿堵塞太康回家之路一樣,這一次后羿也沒能再回去,甚至他比太康更不幸,因為他丟掉了了自己的性命。在一次狩獵之中,后羿面對圍堵自己的寒浞,面對身邊都是寒浞提拔的親信,終于知道大勢已去,他們中間還有沒有老套的對話我們無從得知,后世歷史上只流傳下來,寒浞用后羿親傳的箭法,將后羿射殺在野外。
羿王當時也是被徒弟逢蒙射殺,這或許是將羿王與后羿并為一人的最大理由來源。
寒浞不僅殺了后羿,而且霸占了他的妻子,一個叫做純狐的姑娘。
也有人說是嫦娥,這實際上是兩碼事,后羿掌權(quán)之后,除了好田獵,還好色,而這個純狐就是被后羿強行征召入宮的姑娘,如果算起年齡,后羿比純狐的爹都大,這也就注定了是一場愛情的悲劇,純狐入宮千依百順,而這千依百順的背后,卻是恨不欲生的悲苦,遠離家鄉(xiāng)與父母不得相見,每天面對一個只顧著在外游玩和在家發(fā)泄的老頭子,我們不要想象入宮有多么的風(fēng)光,要知道無論哪個時代,宮女后妃終身荒廢的情況可不少見。
不過純狐比較幸運,雖然不愛那個老頭子,卻遇到了一個身世相仿的年輕人,這就是遠走他鄉(xiāng)的寒浞,有人說后羿在時,純狐與寒浞已經(jīng)私通,這無從探究,但是后羿死后,純狐并沒有隨之而去,反而和寒浞生了兩個兒子,在夏朝當時起到了一定的政治作用,這是有文獻記載的。
寒浞當上了夏朝的帝王,但他并沒有改變夏朝的名號,這一點和義父后羿一樣,不過接下來的手段,就比后羿要激烈得多。
止戈為古
有很多找不到真相的歷史,卻依然有其看起來更合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