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五百六十二年

第六章 趙武靈王

五百六十二年 黃巢0238 5112 2020-06-24 14:28:44

  就在秦國誘捕楚懷王的同一年,趙國發(fā)生了一件大事:他們的國君趙武靈王玩起了禪讓(真心的),接受禪讓的是他的兒子趙何,也就是趙惠文王。

  趙武靈王是一位怎么樣的君主?他的一生到底做了什么?他對趙國來講又意味著什么?

  想要了解這一切,還要從他繼位的那一刻說起。

  趙肅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其年僅十四歲的兒子趙雍繼位,不用我說,他就是趙武靈王。

  可能是為了給今后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一個下馬威,也可能是為了讓他更早適應(yīng)這個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所以,就在趙國為趙肅侯舉辦葬禮的時候,趙武靈王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挑戰(zhàn)。

  當(dāng)趙肅侯去世的消息傳遍天下時,楚國、齊國、燕國、魏國、秦國立馬組成了五國聯(lián)軍、上萬人的部隊,趕赴趙國,美其名曰:送葬。

  送葬需要這么多人嗎?看著身邊十四歲的新君,趙肅侯留給趙武靈王的輔政貴臣肥義一下子就明白了。

  送葬是假,欺負趙國新君年少是真。

  明白了這一點,肥義立馬就開始了行動,隨即便做出了針鋒相對的的強硬措施。

  首先,趙武靈王下令全國立即進入到戒嚴狀態(tài)。

  隨著國君的一聲令下,趙國的幾大重鎮(zhèn)代郡、太原郡(晉陽)、上黨郡以及國都邯鄲的駐軍立馬進入到最高級別的戒備,隨時準備開戰(zhàn)。

  趙國在短時間內(nèi)擺出了魚死網(wǎng)破、不惜一戰(zhàn)的態(tài)度,這頓時就削弱了居心叵測的五國聯(lián)軍銳氣。

  與此同時,趙國又派出使者聯(lián)絡(luò)韓國和宋國這兩位沒有參加“送葬”的兄弟,送上厚禮,打好招呼。

  五國聯(lián)軍,區(qū)區(qū)一萬人,雖然聲勢浩大,但韓國和宋國也知道,無非就是去渾水摸魚的。趙國要是手忙腳亂,這一萬人說不定還真能撈點好處,但趙國已經(jīng)全國戒嚴了,這一萬人遲早是要打道回府的。既然現(xiàn)在趙國都送上了厚禮,不如就賣他一點人氣,表面上幫他壯壯聲勢。

  韓國的地理位置,與魏國、秦國、楚國接壤,宋國的地理位置,與楚國、魏國、齊國接壤,隨著他倆與趙國的遙相呼應(yīng),趙、韓、宋三國立即形成了一個互為倚角的陣型。

  本來也就是玩玩,你們怎么還這么認真?于是,齊、楚、魏、秦也就開始擔(dān)心自己多面受敵。

  隨著各國心理的變化,五國聯(lián)軍從內(nèi)部也就開始了分裂。

  事到如今,趙國兇險的一幕算是解除了,但是,趙武靈王并沒有放松警惕。與此同時,趙國的使者也已經(jīng)到達了遠在東南的越國,同樣是送上厚禮。越王無強(當(dāng)時還沒死)是老實人,我們是知道的,所以,收了人家的禮,就要給人家辦事。

  楚國一看,這不好辦了,隨即便把精力放在了防備越國上。

  至此,趙武靈王還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趙國的使者又先后到達了中山國(魏文侯死后復(fù)國了)和樓煩國,同樣的手段,燕國和秦國也略開始擔(dān)心起自己的處境來。

  本來是想去趙國逛一下,看不能撈點好處,也沒想花多大心思,不曾想,還被人家來了個反包圍,五國聯(lián)軍這一萬人頓時就慌了神。

  不過還好,咱是打著“送葬”的旗號來的,這也算是禮。并且,事到如今,也沒有撕破臉皮。

  趙國當(dāng)然知道還沒有撕破臉皮,所以,它也只是準備準備,并沒有要動手。隨即,趙武靈王下令,各國前來送葬的軍隊不得越過趙國邊境線,只許各國使者攜帶國君的吊唁之物入境,并由趙國專門負責(zé)接待的官員陪同,前往邯鄲。

  就這樣,一場硝煙被一個十四歲的少年撲滅在未燃之時。

  當(dāng)然,肥義發(fā)揮了不少的作用。

  請記住這個人,在今后那場僅次于商鞅變法的改革中,他將給予趙武靈王無限的支持,最后,就連死也是因為趙武靈王。

  隨著趙國巧妙的化解五國聯(lián)軍之危,年少的趙武靈王也給各國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為了了解這個年輕的對手,于是在第二年,五國聯(lián)軍的發(fā)起者魏惠王攜太子魏嗣來到了趙國,以祝賀趙武靈王正式即位。

  魏國前來祝賀,作為三晉之一的韓國自然也不會落后,所以,韓宣惠王帶著太子韓倉也來到了趙國。

  兄弟之國的朝見代表著趙武靈王正式以趙國國君的身份開始登上國際舞臺,而他將要面對的是一個復(fù)雜無比的環(huán)境。

  自趙無恤死后,趙國便逐漸失去了存在感,直至趙武靈王繼位,整整一百年時間,雖有趙成侯和趙肅侯父子兩代人的苦心經(jīng)營,但在戰(zhàn)國這個紛爭的時代,這顯然是不夠的。

  特別是中山國,在復(fù)國后,國土除了有一小部分與燕國接壤外,其余的幾乎是鑲嵌在趙國的中央地帶,幾欲把趙國的代郡和邯鄲分隔。

  代國原本是游牧民族所建立,雖說從被趙無恤設(shè)計吞并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但其依舊保持著游牧文化,而這與邯鄲的中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并且,在趙國的異地就任制下,經(jīng)過長時間的滲透,太原郡也有逐漸游牧化之勢。

  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上黨郡則緊抱著邯鄲的大腿。

  趙國四大重鎮(zhèn)形成南北之分,再加上橫在中間的中山國,這就導(dǎo)致了趙國對代郡的控制稍顯吃力,趙國更是因此形成了南北兩種文化的差異。

  文化是保持國家統(tǒng)一的最強凝聚力,但趙國卻在沒有這種凝聚力的情況下苦苦堅持了一百五十多年,內(nèi)部矛盾,可想而知。并且,中山國除了阻斷和削弱趙國對代郡的控制外,還經(jīng)常接受齊國和燕國的資助,用以對抗趙國。

  所以,消滅中山國,除掉眼中之刺,加強對代郡的管控,統(tǒng)一趙國的文化,這就成了趙國最想做的事。

  當(dāng)然,除了中山國外,趙國還需要面對很多來自北方及西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脅,比如林胡人、東胡人、空同人和樓煩人。與此同時,南方的韓魏,東方的強齊,西方的猛秦,東北方的燕國,也都在蠢蠢欲動。

  這大概就是少年趙武靈王繼位時面臨的環(huán)境。

  環(huán)境很兇險,但趙武靈王沒有退卻,在肥義的拉扯下,趙武靈王很快成長,而成長起來的他隨即開始了對趙國的改革。

  與李悝和商鞅等人的改革不同,趙武靈王的改革并不重在制度,而在于文化,他的改革叫胡服騎射。

  顧名思義,就是穿著胡人的衣服騎馬射箭,而騎馬射箭的意思也就是作戰(zhàn)。

  其實,早在趙武靈王全面推行胡服騎射之前,趙國的騎兵就已經(jīng)穿上了適應(yīng)作戰(zhàn)的胡服,只不過那是士兵們自發(fā)的行為,而且是在小范圍內(nèi)的。所以在這個基礎(chǔ)上,趙武靈王率先在趙國的北部搞了個試點。

  歷史告訴我們,在改革之前搞一個試點,那是非常明智的,趙武靈王這一次也不列外。

  看著試點的成功,趙武靈王便下定了推廣全國的決心。于是,他找到了肥義,向他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作為擁有胡人血統(tǒng)的肥義,在趙國雖然受到兩代國君的信任,但依舊被人排擠和鄙視。所以當(dāng)趙武靈王對他提出這樣的改革意見時,他當(dāng)然知道是何意義,于是,他回了一句話:“則王何疑焉(那大王還猶豫什么)!”

  有了兩朝元老的支持,趙武靈王便下令全國推廣胡服騎射。

  然而,過程并沒有他想象中的那么順利。

  北方的代郡以及受代郡影響的太原郡當(dāng)然就不用說了,包括出身于樓煩的重臣樓緩和出身于匈奴的大將仇液,他們都舉雙手雙腳贊成胡服騎射。但是,以邯鄲和上黨為中心的趙氏宗族卻不這么認為,他們覺得中原才是文明人居住的地方,是萬物財用聚集的地方,是圣賢進行教化的地方,是仁義可以施行的地方,是遠方之人愿來觀覽的地方,是蠻夷樂于效法的地方。如果毅然拋棄這些而改穿胡服,變更古來的教化,改易古時的正道,違反眾人的心意,背棄學(xué)者之教,遠離中原風(fēng)俗,這是大逆不道的。

  所以他們堅決反對改革,其中,就以趙武靈王的叔叔趙成為代表。

  趙成作為趙成侯的兒子,趙肅侯的弟弟,趙武靈王的叔叔,他在趙國的號召力是巨大的。而在他的影響下,推行胡服騎射的阻力也異常巨大。當(dāng)然,這個阻力并不是很恐怖,作為有統(tǒng)一性和一致性的阻力,只要找到擊破點就可以輕松消除,怕就怕那種分散而又混亂的阻力,你都不知道從那下手。

  于是,趙武靈王讓人帶話給了他的叔叔趙成:“寡人將要穿上胡服上朝,希望叔父也穿上它。在家聽父母,在外聽老板,這是古今公認的行為準則。如今我制定政令,改變服裝,要是叔父您不穿,恐怕天下就要議論了。穿胡服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欲望和愉悅心志。主要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完成功業(yè),希望叔父能考慮。”

  趙武靈王想以老板的身份說服趙成,但固執(zhí)的趙成可沒那么好忽悠,所以,他也讓人給趙武靈王帶去了一段話:“我早就聽說了大王穿胡服的事,奈何我沒有才能,現(xiàn)在又臥病在床,不能奔走效力多多進言,希望大王能考慮一下我的個人情況?!?p>  趙成的意思很簡單:非暴力,不合作。

  只要我不點頭,哪怕我什么都不做,也會有大批人反對,看你還怎么推行。

  趙成的算盤打得很好,但趙武靈王對他有的是辦法,叔父既然生病了,那我也該探望一下才是,于是,趙武靈王親自來到了趙成的家。

  說到:“趙國東部的黃河、薄洛津,和齊國、中山國交界,可是我們卻沒有渡河的舟船。從常山直到代郡,東邊是燕國和東胡的國境,西邊有樓煩、秦國的邊界,但是我們卻沒有騎射的服裝。沒有舟船,我們用什么守住黃河、薄洛之水?不改變服裝、練習(xí)騎射,我們又如何防守與燕、三胡、秦相鄰的邊界。當(dāng)初簡主(趙鞅)在晉陽以及上黨設(shè)立要塞,襄主(趙無恤)吞并戎地、攻取代國以打擊各地胡人,這是為什么?。克腥硕贾?。中山國經(jīng)常仗恃著齊國的強大兵力,侵犯踐踏我國的土地,虜掠我國的百姓,還曾引水圍困鄗城,如果不是社稷神靈保佑,鄗城都要失守了。先王以此為恥,可是這個仇至今還沒有報?,F(xiàn)如今我們有了騎射的裝備,近可以使上黨的地勢更為有利,遠可以報中山國之仇??墒鞘甯竻s固執(zhí)的順從中原的習(xí)俗,違背簡主、襄主的遺志,而忘掉了鄗城被困的恥辱,這著實令人心寒啊?!?p>  趙成的輩分是大點,但要比起趙鞅和趙無恤,那小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所以,當(dāng)趙武靈王把這兩個老祖宗搬了出來,趙成立馬就服了軟。

  “還是我笨,沒能理解大王的深意,竟敢亂說世俗的見解,真是罪過。既然大王想要繼承簡主和襄主的遺志,我怎敢不聽從王命呢?”

  趙成這顆大釘子拔掉了,雖然還有趙文、趙造、趙俊等人站出來反對,但那是成不了氣候的,于是在趙武靈王的三言兩下下,便全部敗下陣來。

  然后第二天,趙國滿朝文武全部著胡服上班。

  隨著胡服騎射的全面推行,趙國開始建立大兵團的騎兵,除此之外,趙武靈王還大批的招募胡人,充實趙國騎兵。

  隨著趙國騎兵的崛起,趙國軍事力量迅猛上升,很快便成了唯一能在軍事上與秦國抗衡的國家。

  正如我前文所說,胡服騎射的最大的目的不是制度改革,而是文化改革。

  趙國作為一個游牧文明與農(nóng)耕文明融合的國家,他是華夏系統(tǒng)中與北方戎狄各族交流最全面、最深刻的一個,而這就造就了趙國特別的內(nèi)政環(huán)境。

  與中原其他國家的內(nèi)政矛盾主要體現(xiàn)在血脈宗室貴族與貧民出身的軍功貴族之間的矛盾不同的是,趙國的內(nèi)政矛盾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中原文化為背景的大臣和以有戎狄背景的外族大臣之間的矛盾,而具體的表象方式就是中原文化背景的大臣排擠有戎狄背景的外族大臣。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趙國國內(nèi)分列兩派,而這兩派又分別把控著趙國的四大郡,以至于形成了南邯鄲北代郡的“兩國都”現(xiàn)象。而再加上邯鄲和代郡之間隔了個中山國,導(dǎo)致真正的國都邯鄲到虛假的國都代郡還要繞道太行山走一大圈。

  由于文化和地理的原因,趙國似有南北分裂的可能,但隨著胡服騎射的推行,文化這個因素算是解決了,所以,趙武靈王便開始把精力用在解決地理的原因。

  趙武靈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向東巡視中山國,向西巡視胡人地勢,同時派出使者前往秦國、韓國、楚國、魏國、齊國,并讓代郡相丞趙固前往胡地,購買馬匹,招募胡兵。

  一切的行動表明,趙國要動手了。

  趙武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趙袑率領(lǐng)右軍,許鈞率領(lǐng)左軍,公子章率領(lǐng)中軍,武靈王親自坐鎮(zhèn)統(tǒng)率三軍,再加上牛翦率領(lǐng)戰(zhàn)車,趙希率領(lǐng)胡地與代郡的騎兵,趙國兵分五路正式出兵討伐中山國。

  很快,丹丘、華陽、鴟上關(guān)塞等城邑便落入趙國之手,隨后,趙國又乘勝追擊,接連奪取了鄗城、石邑、封龍、東垣四城。

  趙軍來勢洶洶、銳不可當(dāng),毫無招架之力的中山國只能割讓四城求和,趙武靈王欣然允應(yīng),隨即便撤兵返回趙國。

  一戰(zhàn)而得十二城,趙國收獲不可謂不豐富,很多人覺得,既然這么而順利,咋不一舉拿下中山國全境呢?

  問這話的人,多半是單純小白。

  當(dāng)年國力強如魏文侯都打了三年,更何況現(xiàn)在的趙國只是軍事強一點,就國力而言是比不上當(dāng)年鼎盛的魏國的。所以,戰(zhàn)爭的消耗,趙武靈王可不能不掂量著點。

  當(dāng)然,所謂的撤退也只是為了下次進攻積蓄力量。

  趙武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3年),趙國再次發(fā)兵攻打中山國。關(guān)于這次的戰(zhàn)斗,不管是過程還是結(jié)果,史書都沒有太多的記載。但不管如何,作為趙國攻伐中山國一系列戰(zhàn)爭中的一次,它對趙國最終消滅中山國肯定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戰(zhàn)爭不是一次能打完的,所以,趙國還有很多次。

  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趙國再一次發(fā)兵攻打中山國,關(guān)于這一次的戰(zhàn)斗,雖然過程還是沒有記載,但結(jié)果卻是比較明確的。趙軍在中山國境內(nèi)一路向北掃蕩,直至與代郡和燕國接壤,向西又直至趙國的云中和九原。

  自此,趙國邯鄲直至代郡的路被打通,而中山國西部的大片國土也被并入趙國版圖。

  中山國之患,幾乎被滅。

  趙國聲威漸起,趙武靈王更是正值壯年,一番雄圖霸業(yè)正等著他。然而就在這時,他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震驚的決定。

  沒錯,就是禪讓。

  讓他年僅十歲的兒子趙何繼位,成為趙國的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