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在洛陽舉鼎暴斃的消息傳來,整個秦國都為之震動,每一次君權的交替都是一次國運的賭博。特別是這種還沒有法定繼承人的,國家的前途更是烏云密布。
當然,有人震動,也就會有人狂歡,每一次的洗牌都是一次機會,這對于那些本來沒有任何機會的人而言,無疑是鼓舞人心的。
秦武王是秦惠文王指定的法定繼承人,再加上秦惠文王死的時候秦武王已近二十歲,已有獨立執(zhí)政的能力,所以,他的繼位過程是很平穩(wěn)的。而秦武王的平穩(wěn)就代表著他的兄弟沒有任何機會,所以,現(xiàn)在隨著他的暴斃,他的兄弟們也就開始了行動。
準確的說,是他兄弟的媽媽和舅舅在行動。
羋八子,后來多稱她為宣太后,楚國丹陽人,看她的姓就知道,他是楚國王室后裔。
大家都知道,作為王室后裔之女,她們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來和親,所以,羋八子在長大后也很自然的被物盡其用了。當時與楚國和親的是秦國,而羋八子嫁的這個男人就是秦惠文王。
羋八子是什么時候嫁到秦國來的,這個無從考證,但是從她的兒子秦昭襄王的生辰來看,她來的時候應該不會太早。而這時候,秦惠文王是已經(jīng)有了王后的。
時間來得晚,又僅僅只是個姬妾,所以,羋八子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不過,雖然地位不高,但她從楚國嫁到秦國來的時候,做了一件事,而這件事也就決定了她今后的地位以及秦國的國運。
這件事就是帶來了兩個弟弟,魏冉和羋戎。
我始終搞不明白,有聽說過陪嫁丫鬟的,也有聽說過陪嫁姐妹的,但是,這個陪嫁弟弟算怎么回事。
算了吧,兩千多年前到底是個什么風氣,咱也搞不懂,所以也就不糾結(jié)這個了。
我們現(xiàn)在來介紹一下她的兩個弟弟。
想必從名字上大家就已經(jīng)看出來了,兩個弟弟怎么一個姓魏,另一個就姓羋呢。
眾所周知,楚國王室是羋姓熊氏,那這個羋戎肯定也是楚國王室后裔。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我在講廢話,姐姐是王室后裔,弟弟肯定也是啊。
我想說,是這么個理,但是,并不是絕對。
羋戎與羋八子同父同母,他確實是楚國王室后裔,但是,羋八子的另一個弟弟魏冉就不是了,因為,他跟羋八子不是同父同母,而是異父同母。
這會明白了吧,魏冉跟楚國王室沒有半毛錢關系。
其實這也從側(cè)面解釋了羋八子為什么出嫁會把弟弟帶過來,你想啊,姐姐嫁到秦國,雖然地位不高,但好歹也是王的女人。不說位高權重,但給弟弟謀一個混口飯吃的小官職還是做得到的,而這對無門無勢的魏冉而言,當然是個不錯的選擇(這解釋僅限魏冉,身為王室后裔的羋戎依舊解釋不清)。
姐弟三人就這樣勇闖秦國了,按照劇本設計,羋八子給秦惠文王生幾個兒子,然后每個兒子各領一塊封地就養(yǎng)老善終了,運氣好點參個政立點功,還可以揚名立萬。而兩個弟弟則在姐姐給他們謀的職位上打卡上班,娶妻生子,運氣好點,升個官,立點功,當然,最后還是安享晚年。
秦惠文王在世時,他們姐弟三人就是按著這個劇本走的。后來秦惠文王死了,秦武王繼位,他們姐弟三人再加上羋八子生的三個兒子也是按著這個劇本走。
然而,隨著秦武王的突然暴斃,這個劇本沒法走了。當然,也不是沒法走,而是不想走,起碼羋八子和魏冉就不想再走老劇本。
惠文王后作為秦惠文王的正室,秦武王作為秦惠文王的嫡系血脈,以前風光無限也就算了,但是現(xiàn)在既然嫡系血脈都斷了,咱是不是也該把握一下機會。
要說魏冉也是厲害,姐姐給他謀的官職本是給他混口飯吃的,誰曾想他這么能混。從秦惠文王到秦武王,十幾年下來,竟然混到了手握大權的位置。
有了弟弟的加持,羋八子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于是就有了讓兒子公子芾繼位的打算。當然,就目前而言,這個想法也僅限于打算。因為秦武王雖然死了,但是惠文王后和秦武王后可不想就此無依無靠,所以,她們就想要擁立與秦武王親善的公子壯為秦王,以保證自己的后半生能有所保障。
于是,秦國的王位之爭就此開始。
自秦獻公起,秦國變法求強。到秦孝公,又任商鞅加深變法,并頻繁東出。再到秦惠文王,吞并蜀國,削弱義渠,蠶食魏國,大有一統(tǒng)之勢。再到然后的秦武王,鋒芒畢露,好武重戰(zhàn),山東諸國更是叫苦不迭。
現(xiàn)在好了,秦國出現(xiàn)了內(nèi)亂,山東各國無不搬個板凳,切個瓜,翹著二郎腿伸長了脖子看秦國的好戲。
但是,秦國的好戲并沒有如期上演。
而讓這個好戲延期的是秦惠文王的弟弟,當時秦國的右相,樗里子。
作為親眼看著父親、兄長、侄子精心打造的大秦帝國,樗里子知道秦國有多強大,同時,他也知道秦國有多脆弱,所以,他非常不愿意看到秦國的內(nèi)亂。
于是在這個時候,樗里子以秦國右相、惠文王弟、武王王叔的身份站了出來,而他的選擇跟魏冉是一樣的。
樗里子的地位就不用說,再加上魏冉,以及羋八子和他的另一個弟弟羋戎,形勢一片光明。
當然,還有一個人也能左右這個形勢,他就是當時的秦國左相甘茂,但當時的甘茂無心插手爭立之事,對他而言,誰做國君都一樣。
關于爭立這種事,無非就跟打牌是一樣的,誰的牌好,誰贏的幾率就大。就秦國現(xiàn)在的牌局而言,羋八子嬴定了。
但是,山東諸國不高興了。
我這板凳都搬出來了,瓜也切了,你告訴我沒戲看?我可不答應。其中,最不高興的就是趙武靈王(請注意,他現(xiàn)在有不高興的資本)。
按照原計劃,羋八子和魏冉是要擁立公子芾為國君的,然后繼續(xù)秦國的統(tǒng)一事業(yè),這里面沒有山東諸國的事,你們乖乖割地就好了。但趙武靈王看秦國不愿出戲,所以他決定加點戲,這時,他盯上了在燕國做人質(zhì)的秦國公子嬴稷。
于是,趙武靈王找到了燕國,表示兩國可以聯(lián)兵武力護送嬴稷回國繼位。
嬴稷在燕國做人質(zhì),與燕國的人自然是相處多時,而時間一長了感情肯定是有一點的。讓一個對燕國有感情的人回去做秦王,這對燕國而言絕對是一個不錯的提議。
所以,對趙武靈王的提議,燕國大為贊同。隨即,趙武靈王命代郡兵馬聯(lián)合燕國強行護送嬴稷回國。
本以為事情都已經(jīng)搞定了,沒想到趙國和燕國竟然敢武裝干涉秦國的內(nèi)政,這讓羋八子和魏冉有點不高興,當然,也僅僅只是一點。
考慮到這個時候如果貿(mào)然開戰(zhàn),惠文王后和秦武王后必然會在國內(nèi)興風作浪,到時候腹背受敵可就麻煩了,于是,羋八子和魏冉?jīng)]有做任何反抗就同意了趙武靈王要立嬴稷為秦王的決定。
難道就這樣放棄嗎?
其實不是的。
雖然說想是想立公子芾,但是這個嬴稷其實也不錯,因為,他也是羋八子的兒子,要叫魏冉舅舅,更重要的是,公子芾還要叫他一聲哥。
反正都是自己的兒子(外甥),誰做都一樣,沒必要在這個時候冒險干架。就這樣,嬴稷愉快的回到了秦國,順利的成為了國君,他就是為秦國將來統(tǒng)一天下打下最堅實基礎的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在位的時間是比較長的,總共五十六年,超過了他前三任秦國國君的總和(爺爺秦孝公在位二十三年,老爸秦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老哥秦武王在位四年,總和五十四年),也超過了他后三任國君的總和(兒子秦孝文王守孝一年加在位三天,孫子秦莊襄王在位三年,曾孫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總和四十一年),甚至還超過了他死后的秦國壽命(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在位三年,秦王子嬰在位一個半月)。
秦昭襄王之所以有這么長的待機時機,除了他繼位的時候比較年輕(十八歲)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個人比較注重健康,而他注重健康一般體現(xiàn)在心態(tài)好上。
雖然成為了秦國的國君,但秦昭襄王并沒有真正掌握國君的權力。由于舅舅魏冉擁立有功,秦昭襄王便封他為大將軍,以領兵戍守咸陽,以此拉開了一段他權傾朝野的歷史。
與此同時,母親羋八子也是一個權欲之心極重的女人,在秦昭襄王繼位后,她更是被尊稱為宣太后,幾經(jīng)在背后操控朝政,幾乎把秦昭襄王架空。
在羋八子和魏冉姐弟的把持下,秦昭襄王的另一個舅舅羋戎,以及他的兩個弟弟公子芾和公子悝也慢慢開始手握大權。
在這五個人的圍繞下,秦昭襄王與傀儡無異,好在這五個人都是他的至親,暫時并沒有讓他感覺到有危險。
既然秦昭襄王沒有危險了,我們先把一個老朋友給交代一下。
自勾踐滅吳后,越國領土得到了極大的擴張,勾踐死后,其繼任者也常常以大國自居。到了勾踐第六世孫越王無強的時候,這家伙還喜歡有事沒有就出兵北上討伐。
大家都知道,自從吞并吳國后,越國的北面就已經(jīng)跟齊國接壤了。所以,越王無強北上討伐的對象一般都是齊國。
面對這個討厭鬼,齊國是不想理他的,但人家都已經(jīng)打到城門下了,不理又不好。所以齊國經(jīng)過研究決定:無強這個人腦子不好,要不騙騙他吧。
于是派出使者對無強說:“你打我們齊國有甚意思,往大了說又不能稱王,往小了說也不能稱霸,還不如去打楚國呢!”
齊國想騙騙無強,但無強是個老實人,并沒有想太多,所以他很認真的回答:“你以為我不想去打楚國啊,但是魏國和韓國不給力啊,他們要是能牽制一下楚國,我肯定就去打楚國?!?p> 既然你有想法,那就好辦,于是齊國使者繼續(xù)說道:“你眼光放開一點嘛,現(xiàn)在楚國的防線從與秦國接壤的巴蜀地區(qū),到商於地區(qū),再到中原與魏國和韓國接壤的於中和無假關地區(qū),以及和齊國、魯國接壤的地區(qū),總長度幾千里。楚國的兵力已經(jīng)如此分散了,你要是想打楚國,還需要魏國和韓國的牽制嗎!現(xiàn)在你要是去打楚國啊,不說稱王,至少也可以稱霸,所以啊,你還是趕快去吧?!?p> 說的蠻有道理的哦,老實人無強很高興的就采納了齊國使者的建議,開始掉轉(zhuǎn)槍頭向西攻打楚國。
關于齊國使者說楚國的防線太長,兵力分散的言論,總的來說是沒有錯的。但是,這么簡單的問題,楚國它一個立世幾百年的大國,它會不知道?
答案是楚國不僅知道自己的防線很長,而且它還有它的辦法,特別是對這個自己一手扶持起來的越國。所以,當無強開始攻楚的時候,楚國三下五除二就把他給解決了,甚至還一度打到了越國北面與齊國接壤的地方。
老實人無強被殺,曾經(jīng)吳國的土地和越國的土地都一并納入楚國的版圖。
由于無強沒料到自己會死得這么快,所以他沒有指定的繼承人。于是在他死后,越國王室的公子紛紛爭立,這讓本就亡國了的越國更是分崩離析,給了楚國掃蕩東南的機會。
在楚國的“三光政策”下,各立山頭的越國公子紛紛抱頭鼠竄,有的稱王,有的稱君,沿著海岸占著一小塊地方勉強度日。當然,還有的選擇臣服于楚國。
當初不可一世的越國,就這樣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但值得一提的是,后來越國又回到了舞臺,只不過,那時已經(jīng)是劉邦漢朝的天下了。
楚國在東南玩玩,還是可以的,但到了中原,它就只有被人玩的份了。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楚懷王派兵包圍韓國的雍氏,很不幸,圍了幾個月也沒有打下來。但韓襄王(韓宣惠王兒子)還是很緊張的,所以他就派出了使者去秦國求援。
面對韓國的使者,剛剛掌權的宣太后講起了黃段子:“先王在世的時候,經(jīng)常把大腿壓在我身上,我支撐不住,所以我會很難受。但是,當先王把整體身體都壓在我身上的時候,我反而不覺得重了,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那樣我很舒服。”
等等,人家是來求援的,你這個夫妻生活就沒必要告訴人家了。
韓國使者一頭的問號,但宣太后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她繼續(xù)說道:“秦國要是救援韓國,一旦兵力不足,糧草不濟,就無法解救。并且,就算秦國能解救韓國,每天也要耗費數(shù)以千計的財物,這樣秦國支撐不住啊,會很難受的。再說了,這對我和秦國又有什么好處呢?”
哦,原來是這個意思,搞得人家使者都怪不好意思的。
宣太后不打算救援韓國,但甘茂卻覺得有必要救援韓國,最終秦國還是幫韓國解除了楚國的包圍,而這也就成了甘茂在秦國最后的表演。
之前說過,宣太后的權欲之心是極強的,剛掌權不久不好跟三朝元老甘茂爭,但這筆賬是要先記下的。
于是。
秦昭襄王元年(公元前306年),在秦國待不下去了的甘茂被迫逃離秦國奔往齊國。
宣太后作為楚國人,她心里多少還是有點惦記著老家的,所以,他很希望秦國能與楚國結(jié)善。但是,從這次秦國救援韓國起,秦國和楚國在秦惠文王時由張儀忽悠而建立的“友誼”也開始出現(xiàn)裂痕了,而這不是宣太后能挽回的。
當然,宣太后即便不能挽回,但她還是想嘗試一下。
于是。
秦昭襄王三年(公元前304年),在宣太后的主導下,秦昭襄王和楚懷王在黃棘會盟,并且立下盟約。
話說,為了聯(lián)盟婆家人和娘家人,宣太后可是下了血本,竟把秦國的上庸之地割讓給了楚國。
從來只有我們秦國欺負人,沒人敢欺負我們,今天我們割讓了上庸這么大一塊地方,就是因為想跟楚國好好做朋友。
秦國誠意滿滿,楚國當然不客氣,既然你敢給,我當然敢收,隨即便把上庸分設成兩個郡。
秦國和楚國郎情妾意,但齊國看得非常不爽。當初你楚國跟我結(jié)盟的時候,一口一個小甜甜,現(xiàn)在一腳把我踹開了問我是哪位大哥?
齊國很生氣,后果很嚴重,隨即便想發(fā)兵攻打楚國,并且還找到了魏國和韓國。韓魏兩國多年來活在秦國的陰影下,早就受夠了窩囊氣,既然現(xiàn)在東方大哥齊國想要攻打楚國,斬斷秦楚聯(lián)盟,我等哪有不支持之理,于是,齊、魏、韓組成三國聯(lián)盟發(fā)兵攻楚。
秦昭襄王四年(公元前303年),三國聯(lián)軍隨即抵達楚國北部邊境。
面對來勢洶洶的大軍,楚懷王一籌莫展,但隨即又放松了下來。咱不是剛跟秦國結(jié)盟嗎,現(xiàn)在有困難了,正好去找他啊。于是,楚國向秦國求救。
為了讓秦國盡快出兵,楚懷王還把自己的太子熊橫派到了秦國去做人質(zhì)。
楚懷王這么有誠意,秦國不救也就不好意思,隨即便發(fā)兵救楚,攻打韓國。隨著秦國的出面,三國聯(lián)軍不得不暫緩了攻楚的步伐,然而就在這時,一件意外的事發(fā)生了。
熊橫作為楚國的太子,嬌生慣養(yǎng)那是肯定的,囂張跋扈也是有可能的,不知輕重那是必須的,打架斗毆也是經(jīng)常的。這不,都已經(jīng)來到秦國做人質(zhì)了,這些壞脾氣還不能更改。
一日,一位秦國大夫不知哪里跟熊橫產(chǎn)生了矛盾,一個覺得自己是太子,一個覺得是自己的地盤,兩人互不相讓,隨即便扭打到一塊。要說還是熊橫能打,兩下就把秦國大夫給打死了。
秦國可是法制社會,嚴禁私斗的,還把人都打死了,這回有的你玩了。
熊橫雖然魯莽,但也是有腦子的,自己雖然是太子,但怎么說這里也是秦國啊。過后越想越怕,所以,熊橫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溜掉了,管他什么人質(zhì)不人質(zhì)的。
這回就輪到秦國生氣了,在外面我出兵救你,在里面我好吃好喝的供著你,人質(zhì)不好好做,還打死我的人,打死了還不給個解釋,一溜煙就跑了,太過分了。
隨即,秦國表示跟楚國決裂。
一看秦國生氣了,齊、魏、韓三軍又馬上聯(lián)合到了一起,并且這一次,他們還叫上了秦國。
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秦將庶長奐、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領四國聯(lián)軍進攻楚國,楚國派大將唐眛率軍抗擊,雙方在垂沙隔水列陣,相持長達半年。期間,四國聯(lián)軍發(fā)動多次進攻,但進攻的人不是被楚國的箭射回來,就是被河水沖走。
時間拖得越長,消耗則越大,身在臨淄的齊宣王急不可耐,于是趕緊派出了使者周最前去催促匡章出兵。
面對國君的催促,匡章也無可奈何,只能硬著頭皮搞,結(jié)果,他只能看著自己的士兵被河水沖走。
強渡無望,而就在這時,河岸山上傳來了一個樵夫的陣陣歌聲,歌聲中似有對河水的深淺之說。
于是,匡章趕緊派人找到了樵夫。
在樵夫的指導下,匡章很快就知道了河水的秘密。
此地是楚地,楚國人對這河水了如指掌,所以他們在布防的時候才會有的地方密集,有的地方稀疏,而有的地方更是無人把守。
這密集防守的地方就代表河水淺、水流緩,更容易渡河。而稀疏防守的地方就代表深淺急緩都適中,至于無人防守的地方,想想也就知道,此地的水即深又急,想要渡河基本沒有可能。
知道了這些,匡章便有了行動的計劃,于是,在夜色的掩護下,四國聯(lián)軍朝著楚軍防守最密集的地方發(fā)起攻擊。
半年了也沒打過來,突然來這么一下,楚軍頓時就慌了神,隨即潰敗,主將唐眛也戰(zhàn)死。而趁著戰(zhàn)勝之威,四國便開始了瓜分楚國北境之地。
而對于楚國來講,戰(zhàn)敗還只是噩夢的開始,據(jù)說唐眛的副將莊蹻在唐眛戰(zhàn)死后還率軍叛變并引發(fā)了楚國民變,甚至還一度打到了楚國郢都。
當然,據(jù)說不是很可信,關于莊蹻的據(jù)說,還有更勁爆的內(nèi)容。
據(jù)說楚頃襄王(就是熊橫)曾派莊蹻順著長江而上去奪取秦國的巴郡和黔中郡,而莊蹻則一路打到了云南去,順帶還降服了,而在這時秦國又反撲收復了巴郡和黔中郡,搞得莊蹻回都回不去,只能在云南稱王,建立滇國。
據(jù)說的可信度有多高,各位自己衡量。但垂沙一戰(zhàn),自楚肅王起修養(yǎng)了近六十年的楚國再度開始沉淪,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趁著楚國沉淪,上去多踩幾腳,這就是秦國的本分了。
秦昭襄王八年(公元前299年),秦國再次發(fā)兵攻打楚國,并連下八城。對秦國來講,形勢一片大好,然而,秦國卻在這時突然收住了腳步,并表示想邀請楚懷王在武關會個面。
會面也就是和談的意思,起碼楚懷王是這么認為的。
現(xiàn)在被打的這么慘,既然能和談,當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隨即,楚懷王赴約,攔都攔不住。
而所謂的和談,那只是楚懷王的一廂情愿罷了,秦國的真正目的是覺得靠打太累,還不如把楚懷王給扣押了,索要割地的好。
所以,當楚懷王趕到武關的時候,迎接他的不是秦昭襄王的笑臉,而是秦國冰冷冷的鎖拷。
拿下了楚懷王,秦國便獅子大開口,然而,楚國不知道突然從哪里來了骨氣,表示寸土必爭。
想要我割地,沒門。
秦國:“國君在我手里面,還敢這么硬氣?小心我撕票!”
楚國:“什么國君?我們已經(jīng)有了新國君了!”
楚國口中的國君,正是之前在秦國斗毆的熊橫,現(xiàn)在他叫楚頃襄王。
楚懷王剛被拘的時候,楚國國內(nèi)也出現(xiàn)過恐慌,但很快他們就鎮(zhèn)定下來了。完了還給秦國送去了一句話:賴社稷神靈,國有王矣。
楚國的態(tài)度,很明顯,用這種卑鄙的方法讓我們割地,不可能。
兩年后,楚懷王從秦國逃往趙國,趙國不敢接收,楚懷王又南下準備逃往魏國,途中又被秦國捉住,最終,楚懷王在秦國郁郁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