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已接近傍晚時分。太陽開始失去光輝,漸漸西沉。太陽的內部變成了暖紫紅色,邊緣仿佛鑲上一圈鋒利的金邊。西邊的天空隱隱約約就像一片粉紫色的云海。一大一小兩顆月亮已經破空而出,一顆金黃而皎潔一顆紫紅而黯淡。一層又一層的關山隔斷,霧氣渲染,歸鳥凌月。大地也似乎泛起一層薄霧。
到處都在載歌載舞,殊異樂器,交織成頌。
在祭典廣場中央大銅鐘周圍分布著許許多多的祭壇。每座祭壇周圍又三五成群設一頂小帳篷。帳篷前有篝火,有犧牲和香爐。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儀式,香爐安放在承爐臺上。承爐臺的高低已經形成了一種互相攀比的觀念。
在中央大銅鐘的東南方向,大周盤古擎天祭壇的南邊。有一座用竹竿搭建的承爐臺。承爐臺上黃釉香爐青煙裊裊。臺下的篝火堆已經圍坐著幾個少年。有一個青年男子腳步匆匆,在人群中躲閃穿梭自西北方向而來。
自西北承爐臺方向快步趕來的青年男子就是夏楚鄉(xiāng)。兩條臥蠶眉表情豐富,讓他的臉盤顯得生動活潑。夏楚鄉(xiāng)盤發(fā)束髻,熟褐色發(fā)帶垂于腦后。熟褐色圓領長衫,漆黑鑲金鈕劍帶上斜插著三把漆黑色的劍。一長兩短,一眼看去質樸無奇。亮銀色的劍格為十字一環(huán)星盤格。劍鐔頂端都鑲嵌了一顆紅色寶石。銅環(huán)扣腰帶上掛著一枚藥皇玉牌。他前一刻剛剛大步流星闖進圍坐在地上的人群中即被厲聲叫停。
站住。
夏楚鄉(xiāng)舉起的腳步不敢放下。他金雞獨立搖搖欲墜。
發(fā)聲喝止的正是在他左邊盤坐于地的叢薤露。一身深藍麻布衣。一套明顯磨損的貼身紅漆無袖兩當輕甲。旁邊一柄雙手長劍。劍鞘劍柄纏著布條,足以見叢薤露也是愛劍之人。叢薤露曾經斷過發(fā)。他以穗帶結發(fā),馬尾朝天,倒像是一顆菠蘿頭。叢薤露劍眉星目。只是他下巴方正,顯得神情堅毅。明顯比韓三平夏楚鄉(xiāng)等人年長兩歲。
他喝住夏楚鄉(xiāng),然后字正腔圓的說道:
走路不帶眼,踩下去今晚沒的吃了。
夏楚鄉(xiāng)定睛一看,原來他前面有一堆咸鴨蛋,一堆黃泥和一疊牛皮紙。左右都有一個盛著水的木桶。原來叢薤露他們要把鴨蛋包裹在濕透的牛皮紙中,然后再抹上黃泥,埋進炭火中,不消片刻就能食用。
哇,有咸鴨蛋吃啊
夏楚鄉(xiāng)你沒得吃。
楊春雪調侃道。她圓圓的小臉上笑意盈盈,讓人如沐春風。眾人都受她感染,笑了起來。
七嘴八舌的取笑他:
夏楚鄉(xiāng)你沒得吃。
夏楚鄉(xiāng)原地立定然后靠近楊春雪就地坐下。笑呵呵地說:
春雪大人,我來抹泥巴,我勞動流汗水,不吃白食。
在夏楚鄉(xiāng)眼里楊春雪就是一陣溫馨的春風。楊春雪的秀發(fā)比別人柔順,楊春雪的玉簪比別人溫潤,楊春雪的氣息最甜美。楊春雪的綠紗裙比楊柳春色更清新,比流煙薄霧更輕柔。甚至楊春雪的制式長劍也是五彩斑斕的黑。
楊春雪手中長劍的劍格乃是漆金桃枝形銅鈴劍格。她手中的劍柄就是一截黑漆桃枝形劍柄。那枚劍格如同枝干上橫生一枝往下盤旋,又橫生一枝。兩顆小巧秀氣的精鐵金桃如同并蒂花苞。那是兩枚聲音清脆的銅鈴??梢姉畲貉﹦e有意趣。
如果在座之中只能選一個人與自己同行,楊春雪一定選袁思明。因為兩人自幼相識,意趣相投,在驤勤兵法學院求學時期就同宿同食。曾經有人說楊春雪和袁思明因為太像所以才穿不同顏色的衣服加以區(qū)別。此刻緊靠楊春雪而坐的正是袁思明。
本來楊春雪袁思明和曲陽阿還有瑪姬四人三心二意的擺弄著鴨蛋和烤架上的肉類,談天說地,插科打諢。夏楚鄉(xiāng)一來,截走楊春雪,三人便只好抱團取暖。
曲陽阿本身話并不多。只是因為和知己好友同處于一片熱鬧的浪潮當中,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她變得喜歡多說話,答的上來的多說兩句,答不上來的重復一下別人的結論表示贊同。
她的眼睛非常清澈,玉頸秀頎。青絲垂腰,以絲帶束攏。白色的上衣,朱紅褶裙。黑色長劍的制式與韓夏之輩無二,唯一不同在于劍格。曲陽阿手中長劍的劍格是一截反復回旋橫生小枝的朱漆盤龍劍格,形如雕花而無贅余。
瑪姬是在座諸人當中最特殊的。她是異域人。金發(fā)碧眼婀娜多姿。她不是劍士,是異域探險家。在兵法學院幾年的時間里展露出淵博的學識,逐漸和韓三平他們結識,相知,最終成為知己好友。畢業(yè)之后在前輩叢薤露的監(jiān)護之下周游四方,增長學識。
六人苦等韓三平,然而他遲遲未至。
在袁楊眾人的眼中,夏楚鄉(xiāng)和韓三平臭氣相投,形如狼狽。夏楚鄉(xiāng)已經遲到,而韓三平依然未至。于是袁思明責問:
夏楚鄉(xiāng),你的龍陽君怎么還沒來。
龍陽君自然是在魏王家里啊
楊春雪聽夏楚鄉(xiāng)反擊的如此巧妙,自然要姐妹同心,對他反唇相譏:
不是在你家嗎
夏楚鄉(xiāng)做鬼臉回敬。
夏楚鄉(xiāng)知道袁思明擔心韓三平趕不上祭星,心中煩躁。于是就想找點事給她做。他掃視四周一眼,計上心來,于是建議:
不如我們大家來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吧?
他拿起一張紙,示意要以此做文章,找樂子。叢薤露不屑笑道:
不會是折紙鶴吧?
夏楚鄉(xiāng)看到大家嫌棄,無言以對。
楊春雪和袁思明落井下石:
折小船?折元寶?
你們要不要聽我朗誦詩歌,我喉結會動的,你看。夏楚鄉(xiāng)說著就仰起頭向楊春雪展示他會動的喉結。
袁楊二人竟然一本正經的給他鼓掌。
夏楚鄉(xiāng)提起一口氣吊著,就不再出一聲。
這時瑪姬給他解圍:
我有個好主意。不如,我們來想想看這一張紙有什么價值吧?
時下,大家學人都希望能以自家的學說引導社會風潮。演講和辯論也是一種風氣。倉促之間身邊玩樂物件。這個提議有非常的別致,所以大家都非常贊同。
叢薤露非常認真的回答。他若有所思,暗自體提一口氣,仿佛一位指揮若定的將軍,朗聲陳述:
一張紙的價值,我想應該體現在它的用途。渭水垂釣,王駕趨之。謀略深遠,始奮頹唐。牧野用兵,一戰(zhàn)傾覆。然后稍作停頓,再設問:圣人千古,誰傳道之?世間兵法皆賴書本才得以傳承至今,流澤后世。現今這區(qū)區(qū)一張紙,不過千言。卻記錄了多少興衰成敗。古往今來,群雄逐鹿,一戰(zhàn)傾城傾國者不在少數。一張紙上如果載有制勝兵法,價值幾何?
說得好,不愧是兵法學院授軍略一等。夏楚鄉(xiāng)拍股而起附和。
叢薤露字正腔圓,聲音響亮,這一番陳詞自然吸引了來往人群。
瑪姬也點頭稱贊,然后接著說:
既然老叢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路,那我也想到我這一張紙的價值在哪里。一張紙的價值,體現在它的用途。大周有大周的律令,前朝有前朝的法度。我國古代的賢人曾經做十二銅表,鐫刻法令,以為準繩,號令萬民。令行禁止上行下效,疆域之大曠古絕今,長盛不衰,與大周并立,雄峙東西。古往今來,倚仗軍力,一時之盛者,興亡更替。國無恒常,唯有依法治國者可享壽千年。十二銅表之法,一紙盡載可也。這樣的一張紙,價值幾何?
在眾人沉醉于瑪姬的高見,鼓掌不斷之時,夏楚鄉(xiāng)再次拍股而起,他義正辭嚴的說:
如果你們都說的那么好,我大腿得拍爛。
眾人大笑之。
夏楚鄉(xiāng)以醬汁為墨,在紙上寫了幾個字。然后亮出來給大家看。只見上面四個大字:匯通天下。然后得意笑道:
此之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瑪姬聽此一言,暗自驚奇,覺得夏楚鄉(xiāng)見識不凡,贊賞道:
不錯。如果紙完全能夠代替金、銀,錢幣,這樣的契約精神的確是無比珍貴。
叢薤露聽瑪姬輕描淡寫的解釋一番,也恍然大悟,拍手叫好。
人群之中有一位文質翩翩的年輕人。他帶領一隊人經過此處。聽到叢薤露的演講之后就十分感興趣,因此稍加停留。因為他和叢薤露互相認識,也聽叢薤露說過自己這群來自天南地北的伙伴。之后的所聞所見讓他想認識這群同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