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
- 注釋:此段描述黃帝的出身和早期的品德才智。他出生就顯神靈,年幼即不同尋常。軒轅時代,神農氏衰落,諸侯征伐,百姓受苦,神農氏無力征討,于是黃帝習用武力征討不進貢的諸侯,諸侯都來歸順。
- 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zhàn)于阪泉之野。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
- 注釋:黃帝修德強軍,調理五行之氣,種植五谷,安撫民眾,丈量四方,訓練猛獸,與炎帝在阪泉大戰(zhàn),經過多次作戰(zhàn),最終實現(xiàn)志向。
- 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 注釋:蚩尤叛亂,不聽黃帝命令。黃帝征集諸侯軍隊,在涿鹿與蚩尤作戰(zhàn),最終擒殺蚩尤。
- 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 注釋:諸侯都尊軒轅為天子,取代神農氏,稱為黃帝。天下有不順從的,黃帝就去征討,平定后離開,開山通道,不曾安居。
- 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 注釋:黃帝向東到達海邊,登上丸山和岱宗。向西到達空桐,登上雞頭山。向南到達長江,登上熊山和湘山。向北驅逐葷粥,在釜山會盟諸侯,在涿鹿山下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