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公孫瓚;武力:95;統(tǒng)率:97;謀略:78;政治:70。特性:白馬將軍:與人斗將時,武力+5,統(tǒng)御士卒征戰(zhàn)時,武力+1,統(tǒng)率+2,士卒綜合戰(zhàn)力提升15%。統(tǒng)御騎兵作戰(zhàn)時,武力+2,統(tǒng)率+3,兵卒綜合戰(zhàn)力額外提升20%。統(tǒng)御白馬義從(統(tǒng)一騎乘雪白馬,身著亮銀凱,以“義之所至,白馬為鑒”為口號的,公孫瓚的專屬騎兵!)征戰(zhàn)時,武力+3,統(tǒng)率+4,謀略+2,兵卒綜合戰(zhàn)力提升30%。驍勇:與人斗將時,武力+4。武器:白馬槊:武力+1,坐騎:白雪:武力+1。
公孫瓚(?-199年),字伯圭(出自《劉寬碑陰》,《三國志》等文史多作伯珪,公孫瓚為劉寬門生,參與了劉寬的葬禮,碑陰為當時人甚至本人簽名,故當從碑),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東漢末年武將、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公孫瓚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得到涿郡太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后逐步做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tài)度對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戰(zhàn)勇猛,威震邊疆。
公孫瓚好戰(zhàn),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初平四年(193年),公孫瓚擊殺劉虞,并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quán),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他與袁紹多次相爭,初期占據(jù)優(yōu)勢,但在龍湊之戰(zhàn)后,公孫瓚銳氣頓減,采取自保戰(zhàn)略,逐漸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困于高樓,引火自焚。
劉敬宣領(lǐng)兵徹底平復幽州周邊比較大的幾個氏族,以劉敬宣的能力,再加上何無忌、鮮于輔、鮮于銀等人的輔助,相信很快就能夠平定,幽州周邊包括宇文、拓跋等幾個比較大的氏族!嗯,考慮到這些氏族武將較多,韓昌又令韓起龍、王素娟夫妻二人,隨劉敬宣出征!
劉敬宣這邊是不怎么需要擔心的,畢竟,就單單是武力而言,何無忌、韓起龍二人就足以以一擋五!除非現(xiàn)在系統(tǒng)就亂入一個宇文成都給宇文覺!否則,這一戰(zhàn)幾乎是不會有懸念的!
而漁陽郡這邊,由于之前一戰(zhàn),雙方都打出了火氣,再加上雙方將領(lǐng)都被對方所拖住,士卒之間基本上就是大混戰(zhàn),所以,雙方的傷亡都不小,劉牢之與韓昌二人如果不是要鎮(zhèn)守城墻的話,這一戰(zhàn)公孫瓚絕對討不了好!不死幾個將領(lǐng)怎么可能黯然退軍!在劉牢之和公孫瓚雙方都回復過來之前,漁陽郡就會一直這么對持下去。
劉敬宣領(lǐng)軍出征不過二十來日,就已經(jīng)成功平定了幽州周邊比較大型的氏族部落,而能夠抗衡劉敬宣的宇文氏和拓跋氏,則因為之前代郡一戰(zhàn)損失巨大,所以也失去了跟劉敬宣叫板的資格!
取得征伐的勝利以后,劉敬宣強硬的將宇文氏、拓跋氏等大型氏族,俱都遷徙到了幽州內(nèi)部,被劉敬宣打散分布到了幽州各地!之后還在代郡太守符習、上谷郡太守田豫等人的建議和幫助下,成功收復了宇文覺和拓跋硅等人!
因此劉敬宣的兵馬越打越多,在徹底平息異族之后,劉敬宣按照其父的命令坐鎮(zhèn)琢郡,遙控整個幽州,好讓劉牢之可以騰出手來,專心對付公孫瓚!韓昌等人因為在離開前,劉辯就說過讓他們便宜行事,因此,在派出斥候前往長安匯報以后,韓昌等人還是打算繼續(xù)留在漁陽郡,先幫助劉牢之解決公孫瓚再說!
幽州這邊暫時算是風平浪靜了!不過公孫瓚與劉牢之之間早晚會有一場大的決戰(zhàn)!
鐵木真的王庭這邊,與完顏宗望依舊打得有來有回不分勝負!按理說,完顏宗望算是遠道而來,糧草應(yīng)該支撐不了,如此長時間的作戰(zhàn)!但是,鐵木真出世時間太短,為了追求速度,統(tǒng)一草原的手法過于嚴苛和殘忍!這就導致了完顏宗望打過來的時候,就有一部分部族,直接投效了完顏宗望。因此,完顏宗望才能夠進行長時間的遠程作戰(zhàn)!但是,畢竟是遠道而來,完顏宗望的實力,始終是不如鐵木真的。要不是有不少的部族投效,估計,完顏宗望早就吃了敗仗了!所以,打了很久,鐵木真與完顏宗望依舊不分勝負!算是僵持不下的局面!
其實對于劉辯來講,這兩個人僵持不下才是劉辯希望看到的!起碼暫時不用擔心哪天他就聽到,鐵木真再次進犯的消息!值得一提的是,劉辨最近的心情很不錯,因為有兩個意想不到的人前來投奔于他。高密侯--鄧禹;東漢名臣--楊震!
姓名:鄧禹(字仲華);武力:102;統(tǒng)率:99;謀略:86;政治:74。特性:勇絕:與基礎(chǔ)武力高于自身的武將斗將時,武力+5,與基礎(chǔ)武力低于自身的武將斗將時,武力+4。槍決:持槍作為武器時,起手武力+3,與同樣使用槍類兵器的武將斗將時,武力額外+4,與不使用槍類兵器的武將斗將時,武力額外+5。元勛:作為主帥統(tǒng)御全軍時,武力+1,統(tǒng)率+4,謀略+2。士卒綜合戰(zhàn)力額外提升30%,御下武將武力+2,統(tǒng)率+2。降低敵軍計謀成功率15%。武器:涯角槍:武力+1,坐騎:萬里煙云罩:武力+1。植入身份為高密侯鄧禹之后,承襲先祖之名。
鄧禹(2年-58年),字仲華,南陽新野人,東漢初年軍事家,云臺二十八將第一位。
鄧禹年輕時曾在長安學習,與劉秀交好。更始元年(23年),劉秀巡行河北,鄧禹前往追隨,提出“延攬英雄,務(wù)悅民心,立高祖之業(yè),救萬民之命“的方略,被劉秀“恃之以為蕭何“。鄧禹協(xié)助劉秀建立東漢,“既定河北,復平關(guān)中“,功勞卓著。
劉秀稱帝后,封鄧禹為大司徒、酂侯。后改封高密侯,進位太傅。永平元年(58年)去世,謚號元侯。
《后漢書》中,鄧禹與寇恂同列一傳,并評價道:
論曰:夫變通之世,君臣相擇,斯最作事謀始之幾也。鄧公嬴糧徒步,觸紛亂而赴光武,可謂識所從會矣。于是中分麾下之軍,以臨山西之隙,至使關(guān)河響動,懷赴如歸。功雖不遂,而道亦弘矣!及其威損栒邑,兵散宜陽,褫龍章于終朝,就侯服以卒歲,榮悴交而下無二色,進退用而上無猜情,使君臣之美,后世莫窺其閑,不亦君子之致為乎!
贊曰:元侯淵謨,乃作司徒。明啟帝略,肇定秦都。勛成智隱,靜其如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