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昭武王朝

第七章 謁永陵三軍慟哭 布檄文三桂反正

昭武王朝 蘭陵明華 3339 2018-01-14 15:31:58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吳三桂要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給將士們一個交待,也給自己一個交待。

  十二月一日一早,初冬的昆明格外的陰冷。天空飄起了細雨。吳三桂一身素縞,帶領三軍前往篦子坡。由于事先沒有通知要去干什么,士兵們紛紛竊竊私語,不知道吳三桂這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有些百姓也跟在后面看熱鬧:“哎,看呀,平西王這孝衣孝帽的。要干嘛去呀?”

  “咳,這狗漢奸,不知道是家里什么人死了,活該!”

  永歷陵位于太華山中,永明湖畔。當年吳三桂殺害永歷,有些昆明市民冒著生命危險,將永歷的尸骨埋葬于篦子坡上。由于倉促,也沒有什么墓碑,就是個小墳頭。如今,吳軍將士再來到這里,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永歷陵竟已成為一座規(guī)模相當宏大的陵寢,頗有皇家陵園的氣派!原來這十多年間,吳三桂一直派人暗中加修永歷陵,就逐漸成了現在這樣的規(guī)模。對此,清政府也是知情的,但認為吳三桂思念舊主嘛,所以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吳三桂命汪仕容各陳三強負責修陵,別的要求沒有,只有一條:怎么氣派怎么修!汪、陳二人也不含糊,比葫蘆畫瓢,照著十二陵的規(guī)格修建,神道有二里多長,兩側是石像,左文臣,右武將,氣勢恢宏,大氣磅礴!

  打頭的挑著白幡,以吳三桂為首,全是白衣白甲,腰系麻繩,臂彎戴孝,馬的身上也挽著白妙。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隊伍列成方隊,抬著犧牲品和大壇酒,演奏著祭陵曲,寄托著無限哀思。

  篦子坡并不高,下面地勢平坦、開闊。墓碑就修筑在緩坡之上,兩側是曲折蜿蜒的石階。只見墓碑高大雄偉,上書“大明永歷皇帝之墓”八個大字,莊嚴肅穆。

  吳三桂駐足良久,抬頭仰望。他緩緩邁動腳步,拾級而上。往事如夢境般縈繞在他的腦海中:

  “封吳三桂為平西伯,賜尚方...”

  “非終為虜臣...”

  “歃血為盟,共扶明室。如有...”

  “吾等屈身事滿洲,以待其變。追永...”

  終于,吳三桂邁上了最后一級臺階,來到墓碑之下。吳三桂朝墓三躹躬,然后跪倒:

  大明永歷皇帝之靈在上:

  陛下,臣吳三桂來向您請罪了!您雖屈死于九泉,但有萬民敬仰;我雖茍活在世上,但卻遭千人唾罵。

  今天,我來祭奠您,只為了贖清我前半生的罪孽,求您原諒!

  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吳三桂仿佛做了一場大夢,現在夢終于醒了。

  吳三桂拜了大旗,傳令道:“全軍舉哀!”

  哭聲驚天動地,遠近皆聞。吳三桂點上一柱香,又行了君臣大禮,眾人也都跟著再次跪下,和著哀樂,三拜九叩首。

  這是懺悔的淚水。吳三桂殺害永歷,犯了大罪。永歷帝為人謙和、鮮有過失,頗有萬歷遺風。他在西南十余年,于百姓之中有很高的人望。吳三桂殺了永歷,絕了人望,他對不起、有負于大明。三桂犯了罪過,向永歷謝罪,向天下人謝罪。

  這是屈辱的淚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以犧牲民族利益為代價,才換來一個平西王藩位。而今清廷一紙令下,說撤就撤了,他深感自己被愚弄被欺騙。同時,吳三桂所謂為清朝奮斗了大半輩子,立下赫赫戰(zhàn)功,在清人眼里不過是一條狗而已。吳三桂降清,淪為了可恥的漢奸,他感覺萬分屈辱,無顏見人。

  這也是釋然的淚水。人在面臨一項重大抉擇,特別是事關生死命運的大事時,往往會顧慮很多,內心飽受煎熬。吳三桂從萌生反清意志,到最后走上反正道路,前后經歷了長達十幾年的時間。這十幾年,他寢食難安、備受折磨,現在終于邁出了這一步,心中反而輕松了許多。

  吳三桂的大哭,勾起了將士們對故國和故君的思念之情,也都紛紛痛哭起來。

  三軍慟哭皆素縞,天地同悲感人心!

  此時,墓中突然飛出一只白鳥,這種鳥誰也沒有見過,大如飛鵬,羽翼似雪,翅貫蒼穹,舉目若神,只見它在吳三桂的頭頂盤旋了幾周,然后大叫三聲,即向天空飛去,消失在茫茫天際之間。

  “這是永歷帝的靈魂所在!”汪仕容驚呼道,“永歷帝說他原諒王爺了,還望王爺不忘皇恩,中興大明,為他報仇!”

  “萬歲!萬歲!”三軍將士頓時爆發(fā)出一陣陣歡呼。

  許久,吳三桂緩緩起身,面向三軍。人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都紛紛止住哭聲,看著三桂。只見吳三桂猛一擰頭,將腦后的辮子甩到胸前,用手攥住。

  吳三桂凝視著這條辮子,這條象征著清政府統(tǒng)治、民族屈辱的辮子。猛然間,他抽出身上的佩劍,用力向辮子根部砍去!

  吳三桂剪掉了辮子!人群頓時爆發(fā)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將士們也紛紛抽出刀來,將辮子割去,然后狠狠地扔在地上,踩上兩腳。

  吳三桂示意三軍安靜下來,“諸位,你們能有今天的榮華富貴,靠的都是誰啊?”

  “都是托王爺您的福?!北妼⒋鸬馈?p>  “不對?!?p>  “那難道是朝廷?”

  “也不對。是托先帝的福。老夫原不過是一個待罪東陲的邊將,是崇禎皇帝看得起我,封我為平西伯,賜我尚方寶劍。所以大家能有今天,全是靠大明的余蔭啊。”

  眾將點頭稱是。

  “大明將士們,我奉太祖十四世孫諭令,并以周王的名義,起兵反清,光復大明,你們可愿追隨?”

  “誓死追隨!誓死追隨!”三軍異口同聲。汪仕容高聲贊禮:“諸位將士,請靜聽周王討清檄文!”

  胡國柱清了清嗓子,雙手捧著檄文,登上高臺,向吳三桂恭施軍禮。吳三桂欠身還禮,挽首站在一旁。三軍將士側耳靜聽,胡國柱抑揚頓挫朗聲讀道:

  原鎮(zhèn)守山海關總兵官,今奉旨總統(tǒng)天下水陸大師興明討虜大將軍吳,檄告天下文武官吏軍民人等知悉:

  本鎮(zhèn)深叨明朝世爵,統(tǒng)鎮(zhèn)山海關。一時李逆倡亂,聚眾百萬,橫行天下,旋寇京師,痛哉毅皇烈后之崩摧,慘矣!東宮定藩乏顛锫,文武瓦解,六宮恣亂,宗廟瞬息丘墟,生靈流離涂炭,臣民側目,莫可誰何。普天之下,竟無仗義興師勤王討賊,傷哉!國遠夫偈可言?

  本鎮(zhèn)獨居關外,矢盡兵窮,淚干有血,心痛無聲,不得已歃血訂盟,許虜藩封,暫借夷兵十萬,身為前驅,斬將入關,李賊逃遁,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戴,誓必親擒賊帥,斬首太廟,以謝先帝之靈。幸而賊遁冰消,渠魁授首,正欲擇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謝夷人。不意狡虜遂再逆天背盟,乘我內虛,雄據燕都,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方知拒虎進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誤。本鎮(zhèn)刺心嘔血,追悔無及,將欲反戈北逐,掃蕩腥氣,適值周,田二皇帝,密會太監(jiān)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三歲,刺股為記,記名托孤,宗社是賴。姑飲泣忍隱,未敢輕舉,以故避居窮壤,養(yǎng)晦待時,選將練兵,密圖恢復,枕戈聽漏,束馬瞻星,磨礪警惕者,蓋三十年矣!

  茲彼夷君無道,奸邪高漲,道義之儒,悉處下僚;斗霄之輩,咸居顯職。君昏臣暗,吏酷官貪,水慘山悲,婦號子洋以至彗星流隕,天怨于上,山崩土震,地怨于下,官賣爵,仁怨于朝,苛政橫征,民怨于鄉(xiāng),關稅重征,商怨于涂,徭役頻興,工怨于肆。

  本鎮(zhèn)仰觀俯察,正當伐暴救民,順天應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工,共襄義舉,卜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封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寶,建元昭武,檄示布間,告廟興師,克期進發(fā)。

  移會總統(tǒng)兵馬上將耿,招討大將軍總統(tǒng)使世子鄭,調集水陸官兵三百六十萬員,直搗燕山。長驅潞水,出銅鴕于荊棘,奠玉灼于金湯,義旗一舉,響應萬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人之憤。振我神武,剪彼囂氛,宏啟中興之略,踴躍風雷,建劃萬全之策,嘯歌雨露,倘能洞悉時宜,望風歸順,則草木不損,雞犬無驚;敢有背順從逆,戀目前之私恩,忘中原之故主,據險扼隘,抗我王師,即督鐵騎,親征蹈巢覆穴,老稚不留,男女皆誅,若有生儒,精習兵法,奪拔瘓谷,不妨獻策軍前,以佐股肱,自當量材優(yōu)翟,無靳高爵厚封,起各省官員,果有潔己愛民,清廉素著者,仍單仕;所催征糧谷,封儲倉庫,印信冊籍,解軍前,其有未盡事,宜另頒條約,各宜凜遵告誡,毋致血染刀頭,本鎮(zhèn)幸甚,天下幸甚!

  吳三桂垂手聽完檄文,移步過來,向永歷墓碑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手捧一碗清酒,在墓碑前輕輕灑過,然后把手一揚,將碗摔碎于地。

  吳三桂起身說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謹告三軍將士,偽清作惡,人神共憤,本王升旗舉兵,逐韃虜,復漢室,不破燕京誓不還!”

  三軍將士頓時歡聲雷動,高呼道:“萬歲!”

  “掃滅韃虜,報仇雪恨!”

  在這篇檄文中,吳三桂首度公布了自己降清的內幕,獲得了世人的諒解;高舉“擁立崇禎三太子”和“興明討虜”兩面大旗,更是極大地提高了吳三桂的政治聲譽和個人威望。

  漢人揚眉吐氣,清人膽戰(zhàn)心驚。在吳三桂之前,搞反清復明的人也不少,像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白文選、鄭成功、張煌言等,但他們的反清對清人造成的打擊非常有限,反而成了清人自我吹噓的資本?,F在,吳三桂將讓清政府第一次感到害怕。

  這篇檄文是吳三桂向清政府的宣戰(zhàn)書,同時標志著南明第四政權——昭武王朝的正式建立。

蘭陵明華

關于吳三桂起兵之后的年號,不同史書上有周、周啟、周咨、昭武、利用、重興等不同的記載;也有的說是,先用的周,后又改元昭武。因有昭武通寶傳世,故本書為了記述的方便,統(tǒng)一采用昭武年號。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