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內(nèi)心既是一方廣袤的天空,能夠包容世間的一切;也是一片寧靜的湖面,偶爾也會泛起陣陣漣漪;更是一片皚皚雪原,輝映出一個繽紛的世界。
《論語》有云:“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本幼⒅刈晕曳此己蛢?nèi)在的提升,小人習(xí)慣依賴于他人或歸咎外界因素。
當(dāng)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多想想美好回憶中那些令人振奮的人和事;當(dāng)我們消極倦怠的時候,多想想如何去解決而不是一味的逃避。當(dāng)我們將內(nèi)心痛苦的負(fù)累轉(zhuǎn)化為樂觀的力量,便能在不幸的悲劇之中重新找到人生的幸福。
《論語》有言:“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p> 對自己多加反省,對別人少點責(zé)備,才可以遠(yuǎn)離怨恨。
這世間最難的修行,不是寬容他人,而是審視自己。
曼德拉曾說:生命最偉大的光輝不在于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后,能夠再度升起。
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心胸狹隘的人,只會將自己局限在狹小的空間里,郁郁寡歡;而心胸寬廣的人,他的世界會比別人更加開闊。
莊子曾言:“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p> 與污水較勁,只會濺自己滿身腥臊;
和荊棘搏斗,難免被劃得遍體鱗傷。
爛人爛事就像沼澤,越掙扎陷得越深,抽身而退才是明智做法。
心胸開闊是一種寵辱不驚,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人生態(tài)度;是一種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智慧和淡定。
季羨林說:“書能給人以知識,給人以智慧,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希望。”
生命的質(zhì)量不在于活了多久,而在于思想走了多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