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之權(quán)自恃計謀過人,卻不想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沅河之上,北、山兩縣近萬大軍,分乘數(shù)十只戰(zhàn)船,強(qiáng)行渡河。
沅河之南,南河令卓陽兩眼微瞇,平頭正臉,極不配的再湊上一撮山羊胡,此時,他正緊盯著北、山兩軍駛?cè)牒有?,即將下令?p> 突然,山城軍調(diào)轉(zhuǎn)船頭,順流而下,直奔北河一方!
見山城戰(zhàn)船自上而下,來勢兇猛,驚得鄭之權(quán)魂飛魄散。
莫說十?dāng)?shù)只戰(zhàn)船,便是三五只,借上水勢,已方也會損失頗重,何況南河一方仍虎視眈眈!
友誼之船翻的突如其來,讓北河軍措手不及。奈何全軍已至河心,進(jìn)退兩難,幾番權(quán)衡之下,鄭之權(quán)情急之下,令大軍調(diào)船奔向下游。
于是乎,場中形勢甚是詭異。河上山、北兩方追逐而下,岸上南河一方駐足觀望。
北河不知山城所為何意?南河更不知敵軍所唱哪出?只有北河心中有數(shù),三方大軍便耗于此處。
山、北相逐直下,鄭之權(quán)見前方便是南河、越河二縣交界之地,心中頓時欣喜。
“只要進(jìn)得越河,便可求助于李贄小兒,想來自保不成問題!”鄭之權(quán)如是想著,于是船速更提了幾分!
而身后山城軍見此卻有停船靠岸之勢,鄭之權(quán)好歹老狐貍一條,突然心生不妙,卻為時已晚!
北河軍前方戰(zhàn)船“咚、咚、咚”相繼隨聲搖動,想必定是撞了暗石。后方戰(zhàn)船避閃不及,前后接連相撞,隨著便開始下沉!
鄭之權(quán)心底咒罵,揮手抹去額頭冷汗,真是欲哭無淚。事已至此,只好下令大軍棄船而逃。
雖說秋水甚涼,也比丟了小命強(qiáng)上幾分,好在軍兵們生于臨海,頗識水性,將令一下,便紛紛跳入水中。
也不想山城軍既已逼你到此,又豈會留你活路?
回看那日豐凱議事,出來豐凱,李贄便吩咐管家追上山城令郝文嶺帶了口信,山城一方半信半疑,卻仍留了心眼。
果不其然,不日眼線報稱,豐凱新令夜載庫銀,趕往北河!
郝文嶺心中氣悶,你不仁,我不義!郝文嶺有意與越河暗中結(jié)盟,還得知會縣尉何力亨。你聽這人名,就知此人又一莽夫!
何力亨聽了此事,怒氣勝于海嘯,便要剮了鄭之權(quán)!幾番安撫,才平了他滿腔怒氣。
二人一合計,隨后夜訪越河,與李贄暗中密謀,決定在南、越交界之地設(shè)伏,先亡北河,再滅南河,于是便有了今日一幕!
回看沅河,南河眾軍踏船跳水,頓時慘叫連天,卻是水下尖竹奪了各自性命,河中朵朵紅云初升,船上個個目瞪口呆!
偏它并非完結(jié)!“唰、唰、唰”伏于兩岸的越河軍紛紛起身,前賭后截,兩翼受阻,可謂逃生無地!
越、山兩方同時捻弓搭箭,漫天箭雨隨聲而落,北河一方哭喊連天、江河欲裂,血腥之氣、隨風(fēng)飄散,數(shù)里之外,狗驚人懼!
箭落聲停!除卻空中鷹啼,沅河之上再與半人喘息!
南河軍雖不明所以,卻樂在坐山觀虎斗,遠(yuǎn)遠(yuǎn)觀得五千大軍血染沅河,心驚之余更是欣喜若狂。孰不知自家后院早已起火!
“報,大人越河來襲,縣城告破!”一聲令報如平地炸雷,響起于南河軍中,眾士卒瞬時慌亂!
南河令卓陽等人,紛紛嗔目視之。眼前所見便是山、越二軍,何談越河大軍襲破縣城?
偏將怒喝一聲“來人,此人擾亂軍心,拖下去……”。此音未落,南河眾軍便見得遠(yuǎn)處旌旗招展,上舞“越河”二字,煞是刺眼。
除卻趙普部設(shè)伏于此,其余軍兵由李贄親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南河縣城后并未停留,便直奔沅河而來!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說的正是此時!數(shù)月之前,豐南聯(lián)軍齊攻越河,仍歷歷在目,未等令出,越河軍如猛虎般沖向敵軍!
兩軍交戰(zhàn),一方是有備而來,軍眾將廣且士氣正旺;一方是倉促迎戰(zhàn),縣城被襲又腹背受敵,Nosuspense,南河必?。?p> 卓陽心知難逃此劫,然身為一方父母官,斷不能讓這幾千子弟枉送性命!交鋒片刻,便果斷降于越河!
細(xì)看此處,南河獨降越河,未提山城,實乃高明!卓陽并非良將,卻是實足的好縣令,更是難得的謀略家,小小的投降也足以顯示其聰明才智!只是,他遇上了奇才------李贄!
轉(zhuǎn)眼間卓陽心中便想了許多:首先,降于一方,另一方必心有不滿,若是山、越相爭,自然利于南河;
其次,值此亂世,納降一方定會收己方于帳下,而不是遣散,如此也不至于南河軍兵分兩地,互相少了照應(yīng);
再者,為何不降于山城?卓陽多年為令,山城令、尉二人有幾分墨水,他能不知?
先亡北河,再亡南河,如此毒計,絕不出于郝、何二人!那便是這名不見經(jīng)轉(zhuǎn)的李贄,南河軍隨他而去,也有個好下落!
李贄笑看卓陽一番,命趙普,王居將二人納降,自帶御龍婉兒來到山城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