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龍鳳團

第七十九章 佛國

龍鳳團 操之 2118 2017-04-12 01:00:00

  貞明五年,王審知某日夜晚做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夢,夢見數(shù)百名梵僧出現(xiàn)在自己面前,這些梵僧們個個奕奕有光,所至處有雙檜,并池而秀。

  其中一位僧人上前對王審知說道:“王能飯吾于此地乎?”

  第二天,王審知根據(jù)夢中的記憶,找到了那些梵僧出現(xiàn)的地方,下令在此地修筑寺廟,并把寺廟中的池命名為“浴圣”,檜木命名為“息圣”。

  其實,佛教在閩地是相當興盛的,從王潮到王審知,兄弟倆都非常雅重佛教。閩地原本就有信奉鬼巫的習俗,佛教在這里自然有生存的土壤和環(huán)境。

  為了成功地管理平民百姓,成功的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王審知意識到,佛教其實是一種最好的麻醉催化劑。由此,王審知和佛教高僧們開始結(jié)緣。

  廣智,原姓陳,是閩地的一位高僧,傳說其行走之間,一直有十二道身影跟隨,又傳說其在潭水中洗浴,整個潭水便會瞬間變暖。

  有一日,廣智在潭中洗浴,但潭水卻并不沒有變暖,而此時山中突然想起鞭抶聲,似乎在責怪廣智沒有使潭水變暖。

  廣智聞后,長嘆一聲,從此再也沒有下潭水洗浴。

  王審知聞聽廣智的盛名,決定去拜訪廣智,并向廣智詢問道:“十世可知邪?”意思是問,我們王氏十代以內(nèi)的命運,你能夠預測嗎?

  廣智平靜的回答道:“騎馬來,騎馬去,功下田,刀交運,井底座,二十年?!?p>  高僧文炬,字子熏,號涅槃,福州人,原姓黃。

  文炬原是縣里的一名獄卒,但很不安心做自己的本職工作,沒事經(jīng)常跑到禪院去聽僧人們講課。

  時間久了,文炬居然深諳佛道,佛家名語出口成章,而且還學會了預測未來,出言成讖,極其準確。

  獄卒的工作顯然已經(jīng)不適合文炬,而且再也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文炬成為得道高僧了,于是文炬成為當時有名的僧人。

  文炬為了躲避戰(zhàn)亂,來到了莆田隱居,當然隱居的文炬只居不隱,,動不動就口出驚語預測未來,其預測的大膽程度遠遠超越文智高僧。

  某日,文炬說道:“吾去世六十年后,當有無邊身菩薩來治此國,聽吾偈曰:小月走爍爍,千落及萬落,處處鳳離穴,家家種葵藿?!?p>  又曾對邑人說道:“無所居之地不動干戈?!?p>  王審知對文炬尊敬有加,甚至在泉州修建崇福院給文炬居住。

  廣智和文炬雖畢竟都是年老高僧,其實也沒和王審知共事多久,便都仙逝而去了,真正和王審知及閩國共同成長的則是高僧義存。

  義存,原姓曾氏,福建泉州人,傳說其在襁褓之中時,便聞鐘梵聲,輒為動容,預示著這位哥們又是位高僧的好苗子。

  義存果然沿著得道高僧的方向開始自己的人生軌跡,十二歲時,義存跟隨父親游覽莆田玉潤寺,見到慶元律師時,突然拜而說道:“我?guī)熞?!”?p>  于是義存便出家于莆田玉潤寺,正式成為一名僧人,三十二歲時,曾到北方,到幽州寶剎寺受戒。

  后義存開始云游四方,參禪說法,曾得到南宗五代傳人德山宣鑒和欣賞,被稱之為德山的衣缽傳人。

  但義存卻在咸通年間返回家鄉(xiāng)福建,在古田象骨峰隱居,被李氏朝廷封為真覺大師,成為當時唐朝國內(nèi)屈指可數(shù)的禪宗名僧之一。

  隨后,閩地開始陷入戰(zhàn)亂之中,一向喜歡寧靜和平的義存為了躲避戰(zhàn)亂,遷居到北方吳越一帶居住。

  三年后,當義存得知閩地已結(jié)束戰(zhàn)亂,便返回家鄉(xiāng),繼續(xù)在象骨峰居住。

  王審知對于義存的返回極為重視,曾多次接待義存,并先后捨錢九十萬貫,幫助修筑象骨峰上的寺廟。

  象骨峰原本并不知名,王審知曾經(jīng)向義存詢問道:“象骨山何以奇?”

  義存答道:“山頂暑月猶有積雪。”

  王審知聽罷,若有所思道:“那就干脆稱它為雪峰山吧。

  于是,象骨峰便稱之為雪峰山,義存所居住的寺廟也便稱之為雪峰寺。

  雪峰寺由此開始聞名遐邇,成為著名的佛教名院之一。

  王審知曾向義存詢問大摩所傳秘密心印。

  義存答道:“須是見性?!?p>  王審知又問道:“何以見性?”

  義存答道:“見自本性?”

  當然,王審知畢竟不是什么高僧,自然不明白佛家的一些偈言,還得繼續(xù)提問:“有形狀否?”

  義存答道:“見自本性,無物可見?!?p>  王審知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當然不肯停止,于是繼續(xù)提問:“備此一真心本無生滅,今此一身,從何而來?”

  義存答道:“從父母妄緣而生,便即傳命,身有輪回也。”

  靠著王審知的支持和幫助,義存和雪峰山寺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鼎盛時期,義存的弟子和門客高達一千五百余人,義存也被稱之為雪峰和尚。

  唐朝末期的閩地原本就有二百多座寺廟,王審知主政之后,開始大力提倡興建寺廟,后來一共修建了二百六十七座寺廟。除了福州之外,諸如漳、泉、汀、建各州也開始興建寺廟,甚至包括建陽、浦城、松溪、崇安等縣城也是不甘落后,頻繁興建廟宇。

  中原地區(qū)一直忙著爭奪天下,對于僧人超度并不感興趣,相反還嚴格限制僧人超度的數(shù)量,就連南方的楊氏吳國也仿效中原王朝,嚴格控制僧人的總體數(shù)量。

  王審知對此卻非常開明,完全不對僧人超度進行限制,只要有志向成為得道高僧者,王審知一律大開紅燈,統(tǒng)統(tǒng)放行。

  光化元年,王審知在福州乾元寺開戒壇,一次就超度僧人兩萬余人。

  天復二年,王審知又在開元寺超越僧人三千余人。

  僧人的數(shù)量在閩地開始迅猛增長,這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這也顯示了王審知大力發(fā)展佛教的決心。

  由于閩地已經(jīng)成為佛教僧人的一片安居樂土,全國各地的僧人們都選擇到這里避禍定居。

  到閩地定居,當然不能空手而來,很多僧人會把自己以往收藏的大量佛教經(jīng)典文件帶來,并對此加以修繕完善。

  于是,閩地一度成為佛教經(jīng)典文獻的重要聚集收藏中心之一。

  正如某一寺廟的門聯(lián)所言,真可謂“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