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龍鳳團

第四十一章 書院改制

龍鳳團 操之 2506 2017-04-02 09:22:56

  建州的所有書院終于要正式開學了,張暉求學的日子從此開始。這些書院往往大多數(shù)是一代又一代的老百姓捐錢創(chuàng)辦的,不過這會兒卻都被官府控制在了手里,老百姓的子孫想要讀書,反而還得繳納費用了。

  此時,張暉正在課堂上聽課,卻見幾位衣衫破舊的孩子在偷偷摸摸地趴在教室的門窗上。州學教授也注意到了,于是停下了講課,想問問他們是什么人,哪知走出教室,那些孩子就慌慌張張地跑了。

  課堂上的一個學生眼疾手快,叫道:“先生,我?guī)湍惆阉麄冏交貋??!贝巳私悬S仁諷,是浦城人,少有武干,有勇無謀。

  黃仁諷說著,果真飛奔追去,一手捉住一個,回來了。

  “先生,逮著了兩個?!?p>  州學教授忙說:

  “別傷著他們了。仁諷,你好動能干,但行事萬萬不可魯莽?!?p>  “知道了,先生?!秉S仁諷有點兒泄氣,原本還以為可以得到先生的夸獎。

  章仔鈞轉而問那兩個孩子:“我問你們,剛才和你們一起的孩子,為何都躲在門窗外面?”

  “我們只是想聽先生講課?!逼渲幸粋€孩子回答道。

  教授聽了,不解地問道:

  “既然如此,為何不報名入學,進到教室里面,坐著聽課?!?p>  “我們沒有資格報名入學?!绷硪粋€孩子說道。

  “學習是你們的權利,談何資格?”

  “我們家不是本地人,是因為戰(zhàn)亂,從北方逃難到這里來的?!?p>  “那又怎樣?”

  “我們沒有本地的戶籍,就不能入學本地的書院。”

  “誰說的?”

  “書院的院長大人。”

  州學教授稍稍思索了一番后,說道:

  “無妨,你們從今天開始,就可以進教室學習,戶籍的事情我去跟山長說?!?p>  “那,那我們恐怕還是不行?!彼麄冋f著,低下了頭。

  “難道除了戶籍,還有其他的原因?”教授警覺地問道。

  “我們家里窮,交不起學費。”

  這時,課堂上的一個學生小聲嘀咕到:“沒錢就好好呆在家里種田,讀什么書呀!”

  此人叫楊思恭,是建陽人,地主家庭出生??∷脤W,但很有心計。

  黃仁諷聽到了,狠狠地敲了下楊思恭的腦袋,那楊思恭沒來得及躲開,直喊疼。

  “先生,楊思恭家里有錢,他說愿意幫這兩個孩子交學費,對吧?”

  “啊!”楊思恭無奈,“沒,沒錯,我愿意?!?p>  教授沒有理會,只是問那兩個孩子:“你們叫什么名字?。俊?p>  “我叫林仁肇?!?p>  “我叫邊鎬?!?p>  教授點頭道:“嗯,你們且回家,等候書院的張榜通知?!?p>  教授回到教室,語重心長地說道:

  “學習是一件很單純的事情,不能被金錢所左右。你們這般年紀更不應該思考金錢的事情。不能夠因為沒錢而喪失學習的欲望,有錢也不會讓你的學習更有優(yōu)越感。大家說對嗎?”

  “對?!贝蠹耶惪谕暤卣f著,只見黃仁諷又狠狠朝楊思恭的腦袋打去,這次楊思恭有了經驗,躲開了。

  下課后,教授見到了書院的院長,詢問一番后發(fā)現(xiàn),情況確實像兩個孩子所說,沒有本地戶籍就不能入學本地書院,而學費也明顯超出一般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

  院長解釋道:

  “戶籍問題并非我們學院要求的,是因為這兵荒馬亂的年代,城防那邊為了城里的治安,不想讓游民長期呆在建州城,要求我們這樣做的。至于學費,沒有辦法呀,當年黃巢掠城,建州城一貧如洗,朝廷沒有撥款,只能靠稅收,這教育一塊的收支,完全靠書院自給自足。學生不交學費,老師們以何為生?”

  張暉悄悄跟隨教授而來,恰好聽到了院長說的話,見教授此時也是一副很為難的樣子,于是上前施禮道:

  “兩位老師,學生有一個建議,不知可否聽學生一言?!?p>  “請講?!?p>  “我們可以一手辦貴學,一手辦義學。貴學,以昂貴學費招收富家子弟,提供優(yōu)質的學習條件。義學,以免除學費招收一般子弟,提供一般的學習條件。這樣,有貴學支持著義學,我們同樣可以自給自足。”

  “這個,好是好,只是事關學制,我可不敢擅自做主,要不先請示一下刺史章大人,讓章大人向福州方面先匯報一下?!?p>  “這個好說,我就住在刺史大人的家里,晚上我先跟章大人通個氣?!?p>  章仔鈞從張暉那兒聽說了書院改制的建議,當下拍板決定就這么干,事不宜遲!至于福州方面,就只能來個先斬后奏了。

  幾天后,教育改革實行。一張告示張貼在全城二十三所書院的門口。

  改革的第一條是,學籍與戶籍不掛鉤,不論戶籍在何地,皆可以入學。改革第二條是,二十三所書院分別三種學制。

  其中,十所被分成貴學和義學兩類,各是五所。建安書院、屏山書院、環(huán)溪精舍、建溪書院、崇正書院為貴學。正音書院、登瀛書院、錦屏書院、興賢書院、紫云書院為義學。

  貴學制的書院,學費漲為兩倍,班級人數(shù)由五十人降為二十五人。義學制的書院,學費全部免除,班級人數(shù)由五十人漲為七十五人。

  其他十三所書院不做改革,為普通制的書院,學費不變,班級人數(shù)仍為五十人。這十三所書院分別是右文書院、聚奎書院、大儒饒先生祠、聚英書院、方竹書院、沙溪書院、養(yǎng)蒙書院、紫芝書院、玉溪書院、迪溪書院、鶴汀書院、藹吉書院、蓮峰書院。

  于是,建溪書院等五所書院算是建州城的貴族學校了。在這里上學的基本上都是建州城有權有勢有錢的子弟。他們當然覺得高人一等,連普通的書院都瞧不起,更何況義學制的書院。他們不差錢,只要能進貴族學校,花雙倍的錢算得了什么。

  而像邊鎬和林仁肇這樣的學生,則可以不用偷偷旁聽,光明正大地坐在教室里讀書。對于他們來說,貴學義學沒什么分別,能學習到知識就很開心了。

  另一方面,每天上課就是聽先生照本宣科,然后學生搖頭晃腦地記誦。上課的內容除了《四書》、《五經》,還是《四書》、《五經》。教授見學生學習興致不高,要求擴充教材,教材由《四書》、《五經》改為詩、書、禮、義、樂。

  建州的州學制度讓建州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了學習的機會,建州城內的學風一時大振,遍地看去都可以見到學童和書生。

  章仔鈞先斬后奏,在州學的書院改制之后,才匆忙前往福州匯報這件事。章練和張暉趁機跟隨一起前往福州見見世面。從建州到福州走的水路,在建州港登船,沿著江流順溪而下。

  建州港水路交通,雖灘瀨險阻,但因建溪扼崇陽、南浦、松溪水運咽喉,木帆船運輸發(fā)達。三國吳時,西門外大洲就興起造船業(yè),為水運發(fā)展提供有利條件。

  芝城港原系自然港,自唐以來先后有臨江、通濟、含通仙門及南門洲等碼頭。

  建甌的木船制造業(yè),歷時一千七百多年。三國吳曾先后遣人至建安造船,成為孫吳當時重要的造船基地,所造舟船,順建溪、下閩江、沿東海,源源不斷輸往長江。

  早在大約兩千年前的秦漢閩越時期,建州境內的土著閩越先民,就擅長于舟船戰(zhàn)艦與水戰(zhàn)水斗,而挑幡,則為其水軍水戰(zhàn)日常訓練的必修課。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