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用準備點計策啥的?”周少瑜不放心的問。
李秀寧無奈了,從她引軍回來,周少瑜就不停的問要怎么守,或者怎么打。一直懶得理會,沒曾想居然纏上了。
沒辦法,只好開口道:“那你說說看,都用什么計策。”
“這個么,劫糧?”周少瑜汗道,不過以前看小說或者傳記,不都喜歡玩這手么。
李秀寧撇了撇周少瑜,雖說沒表情,可周少瑜總覺得自己被鄙視了,接著就聽她說:“好計策,那你再說說看,去哪劫……”
“派探子先去探……額……”話沒說完,周少瑜就反應過來,這離長安才多遠,糧食不用問,得跑長安去劫。
人家堂堂都城,防守嚴密,能讓你沒事劫糧完?咋不說干脆攻打長安算了,真這么弱,隋朝早滅了好吧。
李秀寧這是學壞了吧,明明不屑,嘴上還說好計策,這反話說的,真讓人臉熱,哼哼,回頭再收拾你。
“那誘敵?埋伏?夜襲?總有能用的吧?!敝苌勹ぺs緊廣撒網(wǎng)的道,好糗,自認聰明,結(jié)果這么淺顯的都沒想到,太失誤了。
“拿什么誘?收復城池功勞大,還是剿滅部分敵軍功勞大?拿城池做誘餌么?好好的守城之戰(zhàn)不打,去打野、戰(zhàn)硬拼?”李秀寧沒好氣,虧她還給周少瑜掛了軍師的頭銜呢。
“野、戰(zhàn)……還硬拼?”周少瑜擦擦額頭的汗,怎么這么浮想聯(lián)翩呢?
“再說埋伏,隋軍有準備之下,哪那么容易中埋伏,真當哨探是吃素的,埋伏少了不頂用,埋伏多了被發(fā)現(xiàn)反而遭殃被反打。還有夜襲,夜難目視的情況下,如何辨別敵我?”
好吧,忘了古代還有夜盲癥這一說了。再且,就算不夜盲,也的確難以辨別敵我,打夜襲全靠一股氣狂打,不要指望突襲之后還能繼續(xù)下令。不是精銳,很容易慌亂。
周少瑜算是發(fā)現(xiàn)了,古代作戰(zhàn)與現(xiàn)代作戰(zhàn)的最大區(qū)別之一,就是通訊。有通訊儀器的情況下,可以指揮如臂,將部隊分割多點開花,根據(jù)情況及時變化調(diào)動,而古代,想都別想。
難道就沒什么可以借鑒的?絕對有,比如特種作戰(zhàn)!可周少瑜還真不敢提,一來特種兵不僅僅是單兵能力要強,還有作戰(zhàn)意識需要培養(yǎng),現(xiàn)在壓根不可能有這樣的人才。
二來,若是一不小把特種作戰(zhàn)理論暴露出去,這對戰(zhàn)爭的改變還是不小的,容易蝴蝶效應,不好。
見周少瑜一副冥思苦想的模樣,還以為他不死心的還在想什么計策,便嘆道:“簡單點說,打仗,打的是堂堂正正,比精銳,比士氣,比數(shù)量。顯而易見的,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歷史上以少勝多,以計謀取勝的例子或許不少,但也只是因此才被人記住,而更多的,打的是誰人多,誰又能一直堅持?!?p> “計策不是不能用,而是很多情況下沒法用,就算是歷史流傳的官渡之戰(zhàn),曹操勝了袁紹不假,可曹操糧草不濟,兵力差距又大,若不是恰巧知道了烏巢糧草重地,成功襲之,怕是收下謀士再多亦無用?!?p> 周少瑜臉色怪異,總覺得一時半會有點難以接受這一論調(diào),說好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談笑間,檣櫓灰灰湮滅呢?
可是又否認不能,但照這說法,袁紹決定南下攻打曹操,田豐極力諫阻是錯的咯?剛要反駁,就聽李秀寧繼續(xù)道。
“你想說什么?官渡之戰(zhàn)中,曹軍一直有優(yōu)勢么?可那又如何,袁紹統(tǒng)軍十萬,曹操不過三萬,說兵力精銳,袁紹剛攻滅公孫瓚,所選都是善戰(zhàn)之兵,若要硬打,曹操如何應對?若排除烏巢,只要袁紹穩(wěn)扎穩(wěn)打不激進,曹軍又如何打?”
“這……”周少瑜腦袋不夠用了。
李秀寧喝了口茶,接著道:“當然,正因為如此的兵力差距,袁紹盲目自大,拒絕萬安之策,而貿(mào)然進軍,對曹操來講,也是利用這一點,聲東擊西打了一個好的開端,對士氣有所提升。不過話說回來,我問你,若你有強大的兵力優(yōu)勢,你會絞盡腦汁去想什么計策?”
當然不會,頂多想想如何打能減少損失。好吧,周少瑜懂了,若不是無奈,誰愿意劍走偏鋒啊,說白了,計謀,大多是不得已而為之,成則喜,不成則憂。人們記住的往往都是成功的計策,而大多數(shù)失敗的,卻鮮為人知。
當然,像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般機關(guān)算盡料事如神的除外,不過現(xiàn)實里頭這樣的人物卻是少之又少。
道理是這樣沒錯,然而卻也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周少瑜本人。生于信息爆炸的時代,視野開闊自不用提,比之古代人,頭腦更靈活,思維更活躍,局限性更小,接觸的東西也更多,古人不知道的,他知道的,古人未研究的,他也看過。
或許目前因為不熟悉,對于冷兵器戰(zhàn)爭理解很弱,但隨著時間的增加,總能總結(jié)出屬于他自己的理論出來。
雖說暫時接受了李秀寧的說法,可周少瑜總覺得自己不能太丟臉,復雜的或許還想不出來,可簡單的謀劃,總能相處一點來。于是開始絞盡腦汁。
李秀寧則最終道:“再說眼下,我軍多為村民亂匪,軍備落后,人雖多,卻不經(jīng)打,死傷微微一多,很可能就會潰敗,反觀隋軍,莫看只有一萬,卻盡是精銳,軍備優(yōu)良齊全,好在我軍不缺弓箭,先以守城挫其銳氣,伺機而功之,方為上策?!?p> “不若置一軍于城外,未免被剿,可打散藏于山中,不用其攻打隋軍,只需在其疲累之時擾之便可?!敝苌勹ぴ囂降?。
李秀寧一搖頭,道:“沒必要,雖能疲軍,卻反而提高隋軍警惕,不利反攻,此處離長安過近,若隋軍久攻不下,后續(xù)必加派援軍,屆時,我軍縱有城可守,也必敗無疑,是以干脆任其休息,放松警惕,再奇襲而攻?!?p> “哎……”周少瑜嘆口氣,大感自卑,自己又忽略了,直接面對的,是一萬隋軍不假,可后方還有個隨時能派援軍的長安呢。
為保長安不失,長安的兵力肯定不會輕舉妄動,可誰讓李秀寧的大軍挨著長安不遠呢,這樣的威脅,若一直攻打不下,長安方面,肯定會走快攻路線,加派援軍,從而迅速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