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縱兵奪鼎

第一百零七章 殺人刈麥

縱兵奪鼎 奪鹿侯 3233 2017-03-29 16:00:00

  孟益想要自殺的原因有很多,燕北能想明白。諸如敗給叛賊的羞愧、即將受辱的畏懼,亦或是有辱皇命的委屈……燕北都明白,無論這種想要自殺的舉動出于什么理由,燕北也都能理解。

  但他不贊成。

  站在燕氏遼東的土地上,殺了燕氏的人,敗于燕氏之手。燕北想要他死,他才能死……若燕北不想他死,那他就不能死!

  燕北能有今日,全賴部下效命以死擁戴,所以他始終把親信對事情的看法放在處事的第一要務(wù)。甚至有時候為了手足部眾,他可以放棄自己本來的堅持。

  就像對沮授,他既然說要饒恕汶縣長吏,那他便就饒了。

  即使一開始他要讓汶縣血流成河。

  在燕北看來,他可以抗拒孟益于遼水以西;他也可以將孟益擊敗押做俘虜;這都是他的自由,但他絕不能殺死孟益。

  一個活著的將軍俘虜,可以讓他在擊敗公孫瓚后對劉虞的談判擁有一件不小的籌碼。

  而一個死掉的孟益?

  死掉的孟益非但不能成為籌碼,反而會成為燕北歸附幽州最大的阻力。

  自冀州一路跟隨他的兩萬名好兒郎,在遼東一戰(zhàn)中死傷甚重,粗略估計便有四千余埋骨異鄉(xiāng)。若問燕北恨不恨孟益,恨不恨這些漢軍?燕北恨極了,恨不得將這些活活坑殺。

  但他更擔(dān)心無法歸附幽州之后的事情。

  就好像他對未來的擔(dān)憂一般,他不希望那種莫不見底的蒼白無力感始終追隨著他。

  這場戰(zhàn)爭,這些損失,歸根結(jié)底是他咎由自取……他一意孤行地要救下張純的性命,甚至不惜于孟益、公孫瓚這樣的朝廷兵馬為敵,這才致使這場戰(zhàn)爭。

  曾經(jīng)燕北認(rèn)為自己如果不做叛軍就活不下去,在他作為軍侯知道中山太守張純要舉兵反叛時,他真的這樣認(rèn)為。

  天大地大,他一介毫無聲威卻被整個幽州畫出畫像通告緝拿的流賊,不跟著張純走還有其他的路嗎?

  但是現(xiàn)在,他知道,如果再做叛軍……不單單他,就連他所重視的兄弟燕東、所親信的心腹部眾,甚至那些追隨他的冀州好兒郎,都難以活下去。

  盡管現(xiàn)在他們實力強悍,萬余健兒可雄于遼東。

  但這種日子可能旦夕之間,或許旬月之時。只要他頭上還頂著叛軍的稱號,眼前的威風(fēng)與富貴,終究只能是一場鏡花水月。

  他不能再叛亂下去了。

  在收拾兵馬一路北上的行軍途中,燕北還在回想……那個去給劉虞送信的騎卒怎么還不回來。他是不是已經(jīng)死在路上?

  還是說,那封信為駐扎在遼西的公孫瓚所截?

  這令他焦躁。

  內(nèi)心深處,燕北仍舊不愿與積威已久的公孫瓚在正面戰(zhàn)場上對決……從前他沒聽說過孟益的名字,因此從來不怕孟益。但是公孫瓚不同。

  他是聽著公孫瓚的名字長大的。

  公孫伯圭四個字,在幽州就是一塊金字招牌,在燕北心中也是如此。這幾個字所代表的意義,甚至都遠(yuǎn)遠(yuǎn)超過冀州小山坡上遠(yuǎn)遠(yuǎn)一眼見到那個威風(fēng)凜凜的男人本身。

  那些深埋在心底的東西,并不是短時間的際遇變換就可以改變的。

  就像那年那月那一日,飲了塞外巨馬河畔風(fēng)沙,帶著十幾個窮困粗鄙老兄弟的燕北蒙著麻布從太行山道上連滾帶爬地翻落而下,不避荊棘草木只為了偷偷地用羨慕眼光對那年輕威武的將軍看上一眼。

  他不信命,他從不矜持,他走到哪里便要將一臉地桀驁不馴于傲氣帶到哪里。

  可他還是蓬頭垢面地攀上松樹,折了枝椏擋著自己,羨慕都寫到臉上去,在心里默默問自己。

  “我什么時候……也能像公孫將軍一樣??!”

  我想變成他的樣子。

  可人與人,終究生來就是不同。

  有些人生來就是為了光耀世間,而有些生來卻只能負(fù)重前行……可最怕最怕的,那些生而為贏的人們卻還鉚足了力氣努力,拜名士學(xué)藝、得太守賞識、作戰(zhàn)奮勇輕命。

  削尖了腦袋要鉆到天下的最頂端。

  人家生來便是普通士人,拼命努力為了讓自己成為人上人。

  燕北生來便是人下人,拼命努力只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個人。

  同生于幽州,一個是年少成名的英雄受人敬仰;一個是年少作惡的亡命徒令人畏懼。

  公孫瓚成了燕北心里的陰影魔障。

  ‘我要打敗公孫瓚?!?p>  ‘我必須打敗公孫瓚?!?p>  燕北對自己說。

  如果不能打敗公孫瓚,他永遠(yuǎn)都無法正視自己。

  永遠(yuǎn),永遠(yuǎn),都只能是走出太行八徑蓬頭垢面的流寇,卑微到塵土里。

  ……

  “司馬,南面有一支兵馬順著官道出了密林。”

  年輕的漁陽少年高高昂著脖子,頭頂著大了一號的鐵胄立在劉備馬前,奔跑了數(shù)百步讓他有些氣喘,臉上帶著些許潮紅指著山下南邊說道:“我看到他們押著俘虜,那些士兵穿著漢軍的衣服!”

  劉備跨馬于山坡,舉目南望,便見確如少年所言,蜿蜿蜒蜒的官道走出軍陣嚴(yán)明的叛軍,能看到那些持矛的叛軍把幾百人排成長蛇裹在中間,于是問道:“國讓,你能不能看清他們的旗號?”

  “兄長,我剛剛看了,是燕字旗……兄長?!泵刑镌?,田國讓的少年頓了頓,帶著些許擔(dān)心對劉備說道:“恐怕孟中郎將已經(jīng)敗了?!?p>  劉備沉沉地點頭,臉色也不太好看。

  若是孟益未敗,憑五百白馬效死,當(dāng)可護孟益自遼東殺回屬國,再經(jīng)由屬國回到遼西不是難事……怕就怕孟益已被叛軍所殺,那他們過來非但沒有一點意義,還要平白使自己陷入險境。

  當(dāng)他們歷盡艱辛走到這里,卻看到燕北的部下一路高歌,押著失去戰(zhàn)意的漢軍俘虜向北朝襄平而行。

  自中平元年起,歷數(shù)叛軍亂黨打贏戰(zhàn)役通常不會俘虜平叛兵馬的主將,大多是直接斬了了事。若是好大喜功的賊首,反倒還會將漢軍主將的首級飛馬傳送州府,以期能夠震動天下。

  還未曾,有過將漢軍主將俘虜?shù)呐腰h亂將……叛軍要的是令人畏懼,又不是要人愛戴。

  所以劉備根本就沒想過燕北會將中郎將孟益俘虜起來。

  一介叛軍,俘虜漢軍主將有什么用?他的兵都打完了,難不成用來招降???

  但是很快,劉備就知道自己錯了。

  這燕北是個很特別的叛將首領(lǐng)。

  “三位兄長,誒,你們快過來看看,那軍陣?yán)锸遣皇怯袀€穿著將軍鎧的俘虜?”年輕的田豫看得不夠真切,揉著眼睛小聲對劉備等人說道:“太遠(yuǎn)了,我看不清?!?p>  劉備翻滾著躍下坐騎,按著漢劍快步走到山坡邊上,遠(yuǎn)遠(yuǎn)望去只見軍陣中招展的旌旗下有一俘虜明顯不同于他人。那些漢軍俘虜被推搡著,但都沒有受縛,只有那個穿著鐵大鎧的俘虜身上被五顏六色的麻布捆綁著,幾個士卒拉著他向前走著。

  幾人對視一眼,步行的關(guān)羽撩起衣襟輕抖長刀便已躍上駿馬,拱手對劉備道:“兄長且稍待領(lǐng)兵馬接應(yīng),關(guān)某前去沖陣!”

  言笑間,駿馬人立而起,關(guān)羽揚刀在山坡上喝道:“本部義從,隨某沖陣!”

  “屯將稍等!司馬,豫請收百件兵器!”田豫雖然年少,卻顯然也是膽大之輩,此時眼見關(guān)羽欲前往沖陣非但沒有懼怕,倒是一臉躍躍欲試對劉備指著遠(yuǎn)方叛軍陣勢說道:“那些俘虜并未被束手,豫請領(lǐng)義勇三十沖入,將兵刃散與他們制造混亂!為云長兄分憂!”

  “哈哈哈,有兄弟如此,何懼大敵!”劉備縱聲長笑,揮手會一旁駐馬的張飛道:“益德,且與我為云長掠陣!”

  剎那間,以數(shù)百人之騎卒沖數(shù)千軍大陣的壯舉便被分配清楚,劉備與張飛跨馬,田豫飛奔將白馬義從的配身短刀收起,領(lǐng)數(shù)十騎自山坡上兜個圈子向官道飛馳。

  而另一邊,身高九尺的紅面關(guān)羽擎長刀御精騎,自山坡轟踏而下,卷起十八道土龍朝著燕北陣中不閃不避地疾馳而來!

  早在劉備幾人于山坡上縱聲大笑時燕北便看到這些跳來跳去的白馬軍,只是燕北根本就不在意……那才多少人?小山坡距離千余步,走出密林他便看到了,至多六百騎一覽無余。

  六百人能干什么?四千兵馬都在燕二郎彈指間化作枯骨,更何況這些土雞瓦狗了。

  接著,他便見有一小將領(lǐng)著幾十騎人人身后捆著包裹策馬奔來,這些人甲色不明,衣服甚至有淺有深打著補丁……明顯就是一伙鄉(xiāng)勇嘛。

  “不過那小子騎術(shù)不錯啊!”燕北揚鞭笑著,招呼部下給強弩上弦,“用箭雨擊退他們這些小毛賊!”

  但是很快,燕北的笑容就僵在臉上。

  那青衣小將帶三十余騎直奔俘虜而去,明顯是解救俘虜,仗著精湛騎術(shù)左躲右閃,竟是連弓弩都不得沾身。臨近了部下尚有十余騎,將身后包裹一抖便朝著俘虜陣中丟了過去。

  片刻間,數(shù)十件兵器便甩在地上。

  俘虜有了兵器,那還得了?

  更令燕北震驚的還在后面……斜刺里來了一將,橫勇無敵勢不可擋。那人身高九尺赤紅臉膛,丹鳳眼,臥蠶眉,唇若涂脂,五綹長髯,擎著一柄長刀左沖右突,在身后白馬義從潑灑出的箭雨之下,策馬撞在自己中軍之上,投射過去的箭矢被他輕描淡寫地撩挑而開,長刀劈斬之下竟如猛虎下山,陣中士卒無人能在長刀下阻其片刻。

  雖只一人,長刀在手便教士卒若勁風(fēng)刈麥,所及之處血肉橫飛,在他千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剎那間便已向他殺將過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