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華夏爭鳴

第一百五十二章 建寧氣象

華夏爭鳴 問長安 2183 2017-09-10 02:00:00

  建寧郡北面的山路之上,無數(shù)人流正在向南緩緩的移動。這是自越雋、犍為、朱提、牂柯四郡匯集而成的龐大災民流。數(shù)以十萬計的災民神情絕望、目光呆滯的在隊列中緩緩前行,在飽受饑餓折磨之后,他們早已經(jīng)對生活失去了希望,他們只是依靠著本能在不斷的向前走著,因為在經(jīng)過漫長的跋涉之后,他們的潛意識當中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固定的認識,那就是要想活下去就不能停下來……

  絕望在這股巨大的人流當中漫延著,正在這個時候,在山道的盡頭出現(xiàn)了一隊隊的官兵,這些官兵一個個全副武裝、衣甲鮮明,他們嚴密的封鎖住了山路的出口。

  看見這個情況,逃難的人叢頓時開始不安起來,不少人開始在隊伍當中竊竊私語:

  “這些官兵在這里做什么?”

  “他們不會是在這里阻止我們去建寧的吧……”

  “啊,那要是這樣,不就是要我們的命嗎?”

  ……

  災民的不安情緒開始越來越明顯,但是他們依舊抱著僥幸的心理向著官兵的封鎖線接近。當人流距離官兵還有百余步距離的時候,只聽官兵之中為首之人道:

  “你等可是逃難至此?”

  “沒錯,官爺,我們皆是逃難至此。老天爺不下雨,家里的地都荒了,聽說建寧郡那邊還有糧食,請您行行好放我們過去吧!”

  “建寧郡賑災總指揮宇流明大人有令,各地災民進入我建寧郡內需由官兵引導至各縣就食。爾等若是想要活命便需聽從安排,我等自會帶你等前往縣城接受賑濟,不過沿途之上你等若是有膽敢不聽號令者,殺無赦!”

  說話間,對面官兵齊齊拔出手中軍刀,一副殺氣騰騰的模樣。看著對面官兵手中明晃晃的軍刀,在場的災民先是驚恐萬分,但是隨即卻又被狂喜所替代。因為聽這官兵的話語,只要按照對方的要求行事,便能到臨近的縣城接受賑濟,這就意味著他們有希望活下去了。

  接下來便看見一隊隊的官兵向災民們靠過來,眼見著對方兇神惡煞的架勢,隊伍中的災民一個個不敢有絲毫移動。這些官兵靠近之后便開始清點人數(shù),每當清點至百人之數(shù)后,便會有一隊士卒引導著清點過的災民向著山口走去。

  數(shù)萬人的災民就在這處山口被分成了百余撮,在官兵的押送下開始零星的向著周邊的縣城分散。當災民到達縣城安置之后,他們就得到了第一碗賑濟的粥食。面對著熱氣騰騰的米粥,這些早已經(jīng)被饑餓折磨得絕望的人們竟然激動的留下了淚水。

  在吃完這頓飯之后,災民們的行程并沒有停止。按照官兵的要求,他們又要繼續(xù)向南面遷移。在災民到達指定的縣城后,他們再一次吃上了熱氣騰騰的食物。接下來,這些災民被再次打散,然后分配到縣城所轄的各鄉(xiāng)鎮(zhèn),在這里他們才算是真正可以落腳了。但是,等待他們的并不僅僅是賑災的粥食,同樣還有每日繁重的勞作。但是,對于這些災民來說,能夠吃飽了去干活兒,這簡直就是一種奢侈到了極點的生活。

  在宇流明的統(tǒng)籌協(xié)調下,建寧郡龐大的行政機器開始全速的運轉起來,把全郡打造成了一個災民分解流水線,按部就班的‘消化’著每日涌入的如潮災民。

  在‘移民就食’和‘以工代賑’初見成效的時候,接下來宇流明下達的第二項指令便是讓各縣官吏每日深入到災民聚居地,實地督促災民勞作,同時監(jiān)督賑災糧食的發(fā)放。因此,在建寧郡各縣的鄉(xiāng)鎮(zhèn)里,每當向災民發(fā)放粥食的時候,總是能夠看見各鄉(xiāng)里正帶著隨從站在一旁監(jiān)督手下的吏員,確保每頓飯食都能足額的發(fā)放到災民的碗里。隨著時間的推移,災民們竟然漸漸的和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里正、耆長、戶長熟絡起來,在發(fā)放飯食的時候還會時不時的聊上兩句。如此一來,各鄉(xiāng)官員與災民們的關系就漸漸變得更加緊密,能夠更加及時的了解災民群體的內部動向,而災民對于自身需求、建議也更加能夠及時的向上轉達。

  當兩項政令落實之后,建寧郡抗旱救災的形勢漸漸的穩(wěn)定下來。郡內各縣迅速從原先應接不暇的慌亂狀態(tài)中擺脫出來,每日里開始按部就班的賑濟災民,同時又利用災民的勞動力反過來從事抗旱的勞作。

  宇流明會時不時的到永昌周邊的地區(qū)去轉一轉,其目的是為了親自確認自己定下的賑災措施是否真的起到了效果。而他每次下去巡察都能夠切實的體會到建寧郡所發(fā)生的變化。早先幾次他在周邊巡察之時,看到的更多是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災民自各地被轉運而來。他們神情麻木、了無生機,只會機械的按照引導官兵的指令行事,可能只有在面對送到手邊的食物的時候才會回復幾分活人的氣息。

  到后來,宇流明又看到安置下來的災民開始在當?shù)毓賳T的引導下從事抗災的各項生產(chǎn)和勞作。災民每天的工作強度非常之大,但是為了吃飽他們同樣非常的賣力氣。而正是因為這些災民所提供的廉價勞動力使得郡內的各項抗災措施得以以一個驚人的速度得到快速的執(zhí)行。

  而在這個時候,南疆四郡涌向建寧的災民數(shù)字已經(jīng)開始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直到此時,建寧郡上下各級官員心頭懸著的石頭算是落了地,同時也對宇流明這位會澤縣的小縣令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

  時間推移到一個月后,宇流明再次外出前往永昌下轄的哨河鄉(xiāng)視察。這一次郡長史程潛、郡丞韓飛還有駱清瑤都一同隨行。當一行人輕車簡從來到哨河鄉(xiāng)的時候,只見這里的勞作正在熱火朝天的進行著。在鄉(xiāng)鎮(zhèn)外小河的河灘旁又新開墾出了一大片農地,而災民們正在小河旁興修水渠,似乎是要將河水引流到新開墾的農地中。

  此時,宇流明的注意力卻被河邊的一小撮人吸引了。只見這群人在小河邊搭著一排簡易的木頭架子,然后對著木頭架子指指點點,不知道在干什么?

  宇流明有些好奇的走過去,站在人叢身后靜靜的聽著災民們的議論:

  “據(jù)說這東西能把河里的水自動的抽上來?!?p>  “這不就是水車一類的東西嗎?”

  “聽說比水車抽的水量大,而且速度也比傳統(tǒng)的水車快……”

  ……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