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行著各等酒肆、集市陡然增多,然后阿史那瑕手往前行人熙攘處一指道:“前面便是天津橋。天津橋下駐銀河,萬國千帆曉月泊,這里便是曉月駐留之所,只可惜萬國來朝的氣象再也沒有了?!闭f著徑直前行。李巖跟上前來,去發(fā)現(xiàn)除卻天津橋外,還有北黃道,南星津,三橋直通,中間以巨大橋墩連接,橋下銀河上各色舟船絡(luò)繹不絕,實是不敢想象全盛時期該是何種景象。
風(fēng)起處,卷起道旁零落花瓣,輕輕灑了下來,落在阿史那瑕瑩白如玉的手掌上,她看著掌中落花,輕輕嘆道:“你看這繁花,有的有枝可依,有的只能零落成泥。也許風(fēng)起了,便是她們命運的轉(zhuǎn)折。”手掌一揚,看著落花隨流水飄零而去,滿面落寞之色,輕吟道:“落拓東風(fēng)不藉春,吹開吹謝兩何因;當時曾見笑筵主,今日自為行路塵?!崩顜r看著她側(cè)臉,不由得癡了。
阿史那瑕忽地展顏一笑,向李巖道:“故地重游,一時感嘆風(fēng)月無情,青崖見笑了?!币幻媲靶凶呱咸旖驑颍D(zhuǎn)首又指著橋兩側(cè)四座酒樓道:“起始天津橋以鐵索攬舟而建,這四棟酒樓便是固定鐵索之用,橋可開合,容舟船通過,設(shè)計者也是巧奪天工,只是后來毀于戰(zhàn)火之中。我們?nèi)缃窨吹降膮s是新建的了。你說這無休止的爭斗到底是好還是壞?”
李巖道:“若是朝廷已為污濁侵蝕,天下間民不聊生,以一場戰(zhàn)爭來洗清污濁便如何;若為一己私利,妄起刀兵,殺生無數(shù),那又如何?也許除了要看戰(zhàn)爭的初衷,還要看戰(zhàn)爭造成的后果。這些大道理我是不懂的,我只是覺得,便如翠屏一般,受了天大的冤屈,她心中一定想要雪清這些冤屈,我們碰到了,便去幫了她一把;若是世上有很多如她一樣的受了冤屈的人,都為了雪清冤屈,那是不是便要一場戰(zhàn)爭來滌蕩丑惡。也有些人,會看到這些人的冤屈,但不是為了幫他們,而是為了利用他們的憤怒,來達成自己的目的,于是發(fā)起了戰(zhàn)爭……如果有人,或者有秩序規(guī)矩可以保護這些善良的人,或者不那么善良但是也不作惡的人,讓他們不至于有太多的冤屈,也許就不會有戰(zhàn)爭了吧。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說什么,就是想到什么就說了出來,也不知道對不對……”
一路行來,基本都是阿史那瑕在說,李巖在聽,隨口一問,本也沒指望他能回答。此刻聽他說來,雖然有些含混不清,卻也自成道理,不由對他刮目相看。其實她對這樣的充滿著正義感的少年并沒有太多的肯定,總覺得也許是太年輕,經(jīng)歷太少世事的緣故,待得歷盡滄桑,只怕也會覺得今是而昨非,又有誰能不泯初心。
沉默了片刻,她道:“還有一些人,他們?yōu)榱双@得自己沒有的,但原本也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也會發(fā)起戰(zhàn)爭的?!闭f到這里,她抬手指著前方一根高達十丈的銅柱道:“看,那便是天樞遺柱。據(jù)說天樞是一根高達數(shù)十丈的銅柱,早期唐王朝內(nèi)部有一場政變,后來就有了天樞。再后來唐皇重又奪權(quán),便毀了天樞,剩余未被銷毀的一段的留作后世之警,也有十丈高低呢?!崩顜r遠遠望去,那是一根上部明顯程斷痕的銅柱位于端門外極大的廣場上上,其徑竟有丈許,甚是巨大宏偉。此刻李巖剛跨過天津橋,從他位置看去,天樞上插有一根棒狀物,竟似一柄鐵槍只余尾部,留在外面約有四尺長短,鵝卵粗細,看起來甚是怪異。
阿史那瑕道:“九天鳳語鑄冰弦,北邙虎嘯扼燕然;英雄不言封侯事,亢龍泣血戰(zhàn)黃泉。這四句話你聽過么?”李巖感覺很是耳熟,突地憶起當初李湛、楊嵐求見于九音,于九音看到那張狀若火鳳般的長弓時說過這句,當下便道:“前些年聽師父提過,但是不知是何意。”
阿史那瑕點點頭,引著他上了道邊一棟酒樓,選了面向北側(cè)天樞的座位,隨手點了酒菜,才接著道:“前朝起兵之時,太宗選精銳千余,黑衣玄甲,馬匹具裝,以為重騎,每逢沖陣,太宗自引之為前鋒,尋機進擊,無往而不利。無論是爭霸天下的敵手,還是我草原突厥精銳,見之無不膽寒,在各場戰(zhàn)役均有建樹。因其為天子親軍,一直未曾獨立成軍。到得龍朔二年,中宗取府兵精銳越騎、步射置羽林軍,便將這支天子親軍編了進去,從此這支軍隊便不再走上戰(zhàn)場,而是成為了禁軍,宿衛(wèi)宮禁。再到后來,改羽林軍為龍武軍,置左右龍武大將軍,官居二品,這支軍隊徹底成了皇親國戚、朝廷大員子弟鍍金之所?!?p> 李巖正迷茫她為何突然提起前朝的軍隊,阿史那瑕接著道:“但依然有人繼承了那支縱橫天下的無敵雄師的傳統(tǒng),想著有一天能重新走上戰(zhàn)場。這一代里,左龍武大將軍楊燁就是代表,隨著前朝實力衰弱,草原各部強力崛起,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帶領(lǐng)這支軍隊,像前輩一樣平定天下,勒石燕然?!?p> 李巖見他提到楊燁,知道重點來了,便仔細傾聽。
阿史那瑕續(xù)道:“只是他始終沒有等到。即便是北燕協(xié)同宇文信起兵叛唐,他再三上書請求領(lǐng)軍平亂,唐皇卻只是安排他宿衛(wèi)宮禁。待得他終于等到了屬于自己的戰(zhàn)斗時,卻是大唐的滅國之戰(zhàn),也是他的最后一戰(zhàn),那是我親眼見到的?!?p> 李巖不禁疑惑,她曾說過自己幼時來過天都,之后便有宇文信叛亂,身為大唐公主的母親遇害,怎么又回到了天都,見到楊燁的最后一戰(zhàn)。
阿史那瑕卻道:“我之前跟你說過,我母親是父汗殺死的。之后父汗就一直把我?guī)г谏磉叄鰬?zhàn)時便將我系在胸前甲胄之內(nèi),只是怕有人要乘機殺害我。那次父汗便在此處,我就坐在他身前的馬上。當時燕皇見大勢已定,便行軍太原,這里卻是宇文信親自壓陣。我當時也不知道他們在等待什么,只是見有哨嘆不斷來報,大意是誰誰誰又被楊燁殺了,攻不進乾元殿之類的,宇文信便臉色越來越難看。再到后來,好像后面起了火,后來我才知道,唐皇于乾元殿自焚殉國了。嗯,乾元殿現(xiàn)今重修,改名叫做乾陽殿了。然后我就見到濃煙滾滾中一人一騎站在了端門口,身著玄甲,手持長槍,全身上下都是血跡。那便是他,楊燁出來了?!?p> 阿史那瑕頓了頓,接著說道:“周邊很多人也都這么喊。這時候宇文信的弟弟宇文義,也就是宇文信欽封的天下兵馬大元帥上前勸降,說是愿意讓楊燁在軍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只是話未說完,楊燁只一槍就將宇文義刺于馬下,當場就死了。我覺得當時好像整個端門之前,瞬間就靜了下來。那時兩人之間至少有十丈距離,宇文義不敢妄稱宗師,也是天下間有名的高手,曾在江湖上歷經(jīng)二百余戰(zhàn)未有一敗,然后楊燁只出一槍就殺死了他。之后宇文信大罵楊燁不識抬舉,便命人上前圍攻,其中多有西域武林中一等一的高手,此刻專程來刺殺楊燁的;另外還有中原武林的一些高手,如連無心、常自在等。我當時也不懂得武功,便覺得那時的楊燁便如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一般,要將這個世界,連同他自己都焚燒殆盡?!?p> 李巖心想,也許便是“破軍槍法”中那一路“侵略如火”了,只是感覺哪里不太對勁。
阿史那瑕似已陷入回憶中,不知是在向李巖還是在向自己訴說:“起初他騎在自己的那匹馬上,槍法簡單直接,但是暴烈凌厲異常,任是對手高手如云,卻也困不住他。被他瞅到機會,憑借馬力,回馬一槍便取了性命。逼得宇文信下令弓箭射殺,卻被他連珠箭發(fā),射倒好幾人,連宇文信的大旗都被他射倒了。只是被圍攻得緊,馬匹先死了,他便下馬步戰(zhàn),即便如此,手下也鮮有一合之敵。后來宇文信身邊有人說道,楊燁這是在使用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zhàn)法,此刻全身內(nèi)力運到極致,逆轉(zhuǎn)龍虎,舍天道取人道,完全不顧后果,是以展現(xiàn)出超出常時的實力,求死之心昭然。宇文信道,還請國師出手擊殺此人。原來那人便是北燕國師,號稱‘北武林第一’的趙重霄。趙重霄嘆了口氣,便加入戰(zhàn)團參與圍攻,楊燁壓力大增,轉(zhuǎn)眼就添了好幾處新傷?!?p> 聽到這里,李巖“啊”了一聲,他雖知楊燁最終必然無幸,但依然覺得一陣難過。阿史那瑕接著說道:“那個層次的戰(zhàn)斗,我是不明白的。只是后來楊燁的槍法越來越暴烈,一絲的守意也沒有,對手或死或傷也越來越多,但他身上的傷也越來越多,長槍槍纓掠過之處,全是灑下來的一圈一圈的血跡。再后來,趙重霄也被他一槍傷到臂膀,但他也挨了趙重霄重重一擊,若非以槍支撐,只怕站也站不起來了。便在這時,那個號稱江東拳法第一的常自在繞在他身后,重重一拳擊在他后心,那一拳的勁力,連他胸前的護心鏡都被震碎了,連無心也趁機在楊燁背后斬了一刀。他卻退也不退,轉(zhuǎn)身一槍,便貫穿了常自在的身體,硬生生的將他釘在了天樞上。常自在本以為立了大功,還沒來得及欣喜,直接就死了。楊燁已是強弩之末,伸手去拔釘在天樞上的長槍,拔了幾下也沒拔下來,便回頭對宇文信笑道,二十載內(nèi),我這柄槍由我的后人來取,你看怎樣?宇文信應(yīng)了。他又對趙重霄說,你說我們武功誰高誰低。趙重霄說,尋常情況下半斤八兩,你有弓在手我不如你,你在馬上我不如你,死斗之下我不如你,若是十年之后對決或是我強或是我死。楊燁點了點頭,轉(zhuǎn)身撫著插在天樞中的長槍,嘆道,槍啊槍,你沒辜負我,我卻辜負了你。話說完,潛運內(nèi)力,便將自己炸作了一團血粉。”
李巖沒料到楊燁竟是這樣的結(jié)局,不由得黯然神傷,又瞬間明了,楊嵐口中的二十年之約便源于此。阿史那瑕又道:“據(jù)后來統(tǒng)計,那一天戰(zhàn)死的稱得上一流的高手多達三十四人,受傷的倒不多,基本上當場都死了。我的師父,軋犖山大祭司便是在那一場戰(zhàn)斗中被楊燁所傷,十幾年了都未完全康復(fù),不然以他的威能,我們部落之中也不會有叛亂了。我后來問過大祭司,以楊燁的實力,他完全能夠留下有用之身,別做良圖,又何必死守宮門,尸骨無存。你可知道么?”
李巖沉吟半晌,方道:“我?guī)煾刚f過,楊將軍是個很奇特的人,他并非愚忠之輩,只是他肩上也承擔著這個王朝僅有的榮光。守衛(wèi)王朝,守衛(wèi)祖輩的榮光,那便是他的道。即便他對朝堂上下各種情勢并不滿意,但這個國亡了,他以性命相守的東西沒了,那便豁出命去,來了一場殉道之戰(zhàn)。再者,他纏斗甚久,殺傷眾多,以一己之身,吸引眾多目光,給予他人逃離的機會,這才有了流光一脈。以身殉國,這是他忠于自己的道;留待后生,這是他忠于自己的義。道義兩全之人,真是教人敬仰。這樣的國,還有楊燁這樣的人以命相守,以命相殉,一日余勢不盡,來日必生波瀾?!闭f著遙遙對天樞楊燁兵解之處施了一禮。
阿史那瑕道:“是啊,大祭司跟你說的也差不了多少。咱們說了這么多,還沒有幫你解答疑問呢。九天鳳語鑄冰弦,說的是‘鳳鳴’弓,此弓狀若鳳鳴,一旦開合引箭而發(fā),呈鳳鳴之聲,是以得名;北邙虎嘯扼燕然,便是指的‘虎嘯’槍,此槍曾隨前朝太宗皇帝東征西討,威震邊陲,又因太宗曾在北邙開府建牙,以是稱之;亢龍泣血戰(zhàn)黃泉,便是指的這柄‘黃龍泣血’槍,槍柄篆刻龍紋,龍口銜槍鋒,逢戰(zhàn)見血,如黃龍泣血一般,因此得名。傳說起兵之初,太宗得天外隕鐵,請能工巧匠鑄三件神兵,賜驍將憑之縱橫四海,平定天下。到得這一代,‘黃龍泣血’為楊燁所有,此刻刺入天樞,楊燁曾言廿載之內(nèi)后人自會來??;‘虎嘯’為楊燁的師弟薛炎所有,據(jù)說隨之隱于流光;‘鳳鳴’歸楊燁夫人韓氏,傳說韓氏東歸途中傷重不治,此弓應(yīng)當也在流光?!逼鋵嵉降么丝蹋顜r已經(jīng)見過了三件神兵,“鳳鳴”在任俠居見過一次,“虎嘯”卻是楊嵐傳自己槍法時使過的,至于“黃龍泣血”至少有一半貫入天樞,未窺全豹。李巖忽地產(chǎn)生一種沖動,要將“黃龍泣血”拔出來一觀的沖動。
阿史那瑕看了看他,輕聲道:“別輕舉妄動。宇文信親自頒下的命令,‘不得命令,靠近天樞三丈者死’。前朝這里最是熱鬧,現(xiàn)在偌大的天樞廣場幾無游人,這周邊不知隱匿著多少朝廷高手,還有強弓硬弩伺候,你若敢靠近,只怕不等這些高手出手,弓弩手就將你射成了刺猬?!崩顜r憑高遠眺,發(fā)現(xiàn)天樞孤零零第矗立在廣場正中,若是想在無人發(fā)覺的情況下潛到就近,神不知鬼不覺取走“黃龍泣血”,只怕難如登天。據(jù)于九音說離二十年之約到期大概只有三年左右時間了,這么多年來宇文信一直擔心流光城余孽,只是苦無機會,如今明擺著送上門的良機,剩下的這些時日,天樞周圍必然是龍?zhí)痘⒀ǎ挥傻锰鏃顛拱蛋祿摹?p> 之后阿史那瑕與李巖一邊飲酒一邊聊了些天都的風(fēng)土人情,她雖在西北苦寒之地長大,但博聞強記,又憑借幼時對天都的印象,說到種種景致,讓李巖有身臨其境之感。過不多時,阿史那瑕見天色不早,著人會了鈔,想必崒干已在四方館安排妥當,便帶眾人返回。
正在這時,侍者前來提醒大伙莫要遺漏物品,趁機在李巖臂上一碰,順手將一個東西塞在他手中。李巖感受一下,約莫是個紙團,他見侍者頭也不回去了,便將紙團放入囊中,跟阿史那瑕返回館驛不提。
前朝國力昌盛之時,西域諸國以拜見圣主為榮,然宇文信開國以來,受制于北燕,西域諸國及草原部落地位陡升,相應(yīng)接待外邦來客的四方館更加謹小慎微。如今聞得突厥公主駕臨,早有通事舍人知會了四方館主事之人太仆卿蘇憲。蘇憲得到消息,立刻放下手中正處理的幾件要事,忙不迭趕到四方館,一面叮囑從人好生款待前來通秉的眾突厥武士,又著人翻閱典籍,請教宿老,查詢?nèi)缤回蔬@般部族應(yīng)以如何規(guī)格接待公主。由于前朝王公大臣大多逃亡南方,少數(shù)殉國而死,且十余年來少有外邦覲見楚皇,直忙得雞飛狗跳。好容易議定規(guī)程,便率眾人候于門外。
四方館本就離定鼎門不遠,是人來人往之處,且大多數(shù)都是十年之內(nèi)新從別處遷來之人,第一次見到四方館門口的排場,便都駐足圍觀。蘇憲不由得暗自得意,今有突厥公主來朝天子,天子聞訊必然欣喜,自己未必沒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機會。誰知從午時到日頭漸西,也沒見人來,周邊觀眾早就不耐煩了,已經(jīng)換了好幾茬。好在天都人多,仍有不少人在觀禮。蘇憲身為從一品大員,除了大朝會,哪里受過這個苦,也不由得不耐煩起來。
正在這時,前面有人喊道“來了來了”。蘇憲大喜,手一揮,周邊等候已久的樂師便演奏起來。蘇憲本來滿臉堆歡,聽著聽著臉色都變了。一般迎賓本應(yīng)演奏《傾杯樂》、《迎賓樂》之類的,但樂師演奏的調(diào)調(diào)中透出一股哀傷之意。原來近些年來四方館門庭冷落,各主事都沒有油水可撈,便盤剝屬下,眾樂師出于生計,多有幫人喪葬時奏樂營生,此時早養(yǎng)成習(xí)慣,歡快迎賓樂曲中夾著幾許哀傷,說不出的怪異。蘇憲此時恨得咬牙切齒,暗自發(fā)誓回頭定要好生處理這般廢物,臉上卻只能掛著笑容,指望突厥公主不致發(fā)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