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十天添香樓因為不同于其他樓的表演,特別增加了魔術、歌曲表演以及新的戲劇本子,讓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以至于他們在晚上都被一些非富則貴的人包場了,普通人想進來瞧一瞧都沒辦法,只能每天白天到樓里聽聽新式歌曲,瞧瞧花樣百出的魔術表演也能一解心頭之癢。
人來的一多,倒是忙壞了各位姑娘們,白天又有才藝表演,晚上還要應酬達官貴人們,雖說錢來的十分多,可是也架不住這樣的勞累,陸綿綿也看出來大家有些力不從心了,于是又與楊媽媽商量著從舞坊中高價買了些小丫頭進來,只是事先言明這些小姑娘只做表演用,不能賣身,而且還按照天璽朝的契約方式簽了勞動合同,楊媽媽雖然肉痛不已,可是還是跟陸綿綿妥協(xié),畢竟現在開始的舞蹈表演,也是十分賺錢的,現在不僅在天香樓內有表演,有些大戶人家也會叫他們去家中表演,添香樓舞蹈表演和戲劇的名氣越來越高,甚至比樓內的皮肉生意更加賺錢,因此原先一些姑娘也不愿再做老本行了,跟著陸綿綿一起排練戲劇,其中幻云五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戲劇的排練之中,其中云仙兒和云飛兒更是最受歡迎的戲劇表演者。
陸綿綿也不再拘泥于添香樓的老本行,發(fā)動月色七仙與星夢六姝、解語四花一起都進入到戲劇和歌曲的排練之中。并且也定了一些規(guī)矩,比如誰若是在前一周的表演中獲得觀眾打賞最多的,就可以在外出表演,畢竟外出表演賺的錢多于在樓內表演賺的錢,而且最近還有一個富商子弟看上了星夢六姝里的星柳兒,決定要給星柳兒贖身納為侍妾,這可更加讓樓中的姑娘們眼紅,姑娘們越發(fā)賣力的進行表演,也希望能和星柳兒一樣被某個大戶人家看上,做個小妾,那這一生也算是有個圓滿的結局,至于另開樓做其他的買賣也不是她們考慮的范圍了,總之這個最終的歸宿是她們最終的追求!
這一點讓陸綿綿再次深刻的體會到腐朽的制度是何其害人,明明說好的要一起努力轉行的,沒想到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都打算棄她嫁人去了,也罷也罷,反正自己這么拼命地編排戲劇和歌曲舞蹈,不就是為了她們能跳出這個火坑么,只要她們喜歡就隨著她們去好了,不管如何,陸綿綿都要將這個地方好好凈化凈化。
天氣越來越熱,而陸綿綿的戲劇卻越來越火,其中最出名的幾出戲有“會有天仙替我愛你”,“化蝶飛”,“醉打金枝”,“天仙配”,“真假牡丹仙”等一系列好劇經久不衰,并且還衍生出這些戲劇的琵琶唱本,說書話本,就連這些戲劇寫成的小說都十分暢銷,這一切的一切當然不消說,陸綿綿在幕后一手策劃。
在前世,她就是靠給人策劃活動、產品等方面的專門人才,更何況她經常說一句話:不是文案的設計不是好策劃,意思就是一旦忙起來,自己別說是文案,就連設計都能露兩手,被公司策劃部的同事們親切地稱為“全能小陀螺”,而現在她則變成了不能寫書的編劇不是好舞編,每天依舊
忙得跟一個小陀螺似的,一刻也不能停,因為要操心的事情實在太多,最后索性成立了一個舞團,一個書局和一個戲劇班。
舞團自不用說,負責編舞和排練,而陸綿綿只是給他們設計舞臺,以及隊形和舞蹈動作,都能給那幾位新聘來的舞蹈領隊耳目一新的感覺,其中一個舞蹈領隊還說如果陸綿綿全心全意的編舞,絕對超過天璽國任何一個編舞,可惜的是陸綿綿太忙了,即便是這樣,他們添香樓的舞團已經成為了京城最大最好的舞蹈班子。
成立的書局也不用說,還招聘了七個文書,還各有各的分工,有三個專門根據陸綿綿提供的故事寫成小說,還有三個將這些故事改編成戲劇,以供戲劇班排練。戲劇班是陸綿綿花精力最大的,如果說舞團和書局只需要三分精力的話,那么戲劇班則占據了陸綿綿七分精力。雖說現在有專門的文書幫她寫故事,但是編成戲劇還要符合天璽朝的獨特的戲劇形式。
天璽朝的戲劇藝術承接于上個朝代的連劇,跟現代的黃梅戲差不多,不過更加注重的是花腔而幾乎沒有平詞,現在陸綿綿不僅將現代最好看最經典的故事搬到了舞臺上,更重要的是加重了平詞的表現,這一改動使整個連劇更加向黃梅戲靠攏,甚至跟黃梅戲差不多。這一改動相當成功,京城的人詫異于這清澈且活潑的唱腔,聽起來十分的優(yōu)美動人,比之從前只注重故事唱詞來說好了許多倍。黃梅戲之風在京城漸漸流行起來,不僅有專門的戲班子向添香樓取經,就連青樓行業(yè)中的翹楚摘星樓也派人來觀摩,真是讓添香樓里的眾人揚眉吐氣,尤其是楊媽媽更是得意非凡。
說起這黃梅戲,曾經是陸綿綿福利院院長的最愛,經常能從院長的辦公室里聽見黃梅戲,小的時候一直覺得好難聽,可是漸漸長大了以后又覺得十分不錯,因此有時候也會專門找來聽一聽,時間久了也算是黃梅戲的老聽眾了,即便不會唱可是品還是品得出來的。
至于添香樓里的歌舞表演節(jié)目,早在被關門整頓的后一個月中,就已經做好了三個月的表演節(jié)目,根本不愁沒得演,雖然現代的歌曲在天璽國流行不如黃梅戲,可是依舊還會有人來聽,陸綿綿在現代對音樂沒什么研究,只要好聽就行,而陸綿綿對流行音樂的欣賞便來自于福利院里的接觸。
她聽的最多的歌便是鄧麗君的歌,大概上初中的時候,福利院里來了城里一群高中生,說是搞愛心手拉手活動,她因為成績好就被派出去作為主要接待人員,活動結束后送給她三盤磁帶,兩盤是鄧麗君的,一盤是王菲的,這三盤磁帶她十分珍愛,偷偷贊了兩年的錢專門買了一個復讀機來聽,然后就被鄧麗君和王菲的聲音深深的迷住,覺得這世間最動情的便是鄧麗君的歌聲,最空靈的便是王菲的歌喉,再后來越長越大,到了社會上打工以后聽到更多的歌都覺得不如這兩人唱的好,后來工作,接觸的音樂慢慢多了起來,音樂的類型也更多了一些,可是她就只偏向于帶一些中國風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