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芳家是個典型的東北農(nóng)村屋子,一共就三間屋,一進(jìn)屋就是堂屋,也是廚房,左右兩面都有一個屋。
沈飛揚昨天就是住在東面的屋子里,里面除了一個大炕及兩個紅木箱子,再就是一張四角桌和兩個腿不太齊整的凳子。
桌子上還有個煤油燈。是的,這個時候蓋家屯還沒有通電,家家晚上都靠著煤油燈照明。而沈云芳家的煤油燈早就沒有煤油燒了,所以好長一陣子,她晚上都是摸黑的。
她推開對面西屋的門,往里看了看,和她住的那屋沒什么太大區(qū)別,只是這個屋子更暗。沈飛揚看了看窗戶,比東屋的還小,而且窗戶上都用報紙給貼上了。
窗戶下面就是一個大炕,炕上光溜溜的,連個炕席都沒有,整個屋里就地上摞著放著幾個柳條編的筐,最上面是個空簸箕。旁邊杵著一把鋤頭和一把鐵锨。地上還放著一個一看就用了很多年的菜墩。
沈飛揚走過去,沒嫌棄灰塵大,在筐里翻了翻,好東西肯定是沒有,框里放了一卷塑料布,幾根稍微粗點的鐵絲,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還有一雙棉手套,幾塊破布。
轉(zhuǎn)悠一圈,確定屋里都查看一遍了,最后把地上的那個菜墩拎起來,晃晃悠悠的走了出來。
蓋家屯地處山區(qū),算是在山腳下。
沈飛揚從屋里出來,就看自家院子挺大的,但是到處是雞屎,正有四只老母雞昂頭挺胸的在院子里亂轉(zhuǎn)呢。它們看到屋里出來人了,都熱情的湊了過來,咕咕咕的叫了起來。
估計是一天多沒有人喂它們了,它們餓啊。
沈飛揚看到它們后腦袋里第一個想法就是自家居然養(yǎng)了四只雞,難道現(xiàn)在不割資本主義尾巴了嗎?
她愣在當(dāng)?shù)嘏Φ南肓讼?,嗯,好像這個偏遠(yuǎn)的小山村被這個****的年代影響不是很大,這些年基本就沒有人來她們這里了。就是知青什么的,他們屯子也沒來一個。
所以就算在抓的最嚴(yán)的那兩年,蓋家屯里的村民還是該干啥干啥,該養(yǎng)雞還是養(yǎng)雞,沒有太大影響。
前年突然上面又下來了新命令,說是為了響應(yīng)國家號召,各家各戶都要大力發(fā)展養(yǎng)豬,支持國家建設(shè),雞鴨不管養(yǎng)多少均可,沒有要求,但是豬必須要養(yǎng),每家每戶每年必須要向國家交售一頭合格的肥豬,合格標(biāo)準(zhǔn)是達(dá)到一百三十五斤以上,交售到公社肉食站。
當(dāng)然要是養(yǎng)多了也是不準(zhǔn)許隨便買賣的,只能賣給國家。
不過雖然家家都養(yǎng)雞養(yǎng)豬,但是卻家家都困難,因為沈飛揚想起來了,從沈云芳懂事起,蓋家屯生產(chǎn)隊到年底分的錢都很少,勤快點的人家,一家子一年下來能分到一百三四十塊就不錯了,要是懶的,一家人一年三五十塊也是有的,而這些錢,要從年頭花到年尾,油鹽醬醋衣服鞋襪啥的啥啥都要錢,這些錢能將將巴巴夠一年花用就不錯了。
至于想要多掙點錢,那就只能靠著家里養(yǎng)的老母雞和大肥豬了?;旧厦考叶际前褦€著的雞蛋拿到供銷社直接賣給國家,或者在供銷社直接換東西用。
這個年代雞蛋是硬通貨。拿著雞蛋就可以直接當(dāng)錢花。
那有人就會想,既然這樣,那在家多養(yǎng)幾只雞不就完了嗎,再不行等年底把肥豬賣了不就有錢了嗎。但是吧,這個年代人都吃不飽,養(yǎng)雞養(yǎng)豬都不是容易事。
要想雞下蛋、勤下蛋也是要喂糧食的,要不光吃菜葉子,雞也受不了啊。養(yǎng)豬那就更是了,它比人吃的都多,一般人家哪有那么多糧食喂啊,所以一年下來豬也是瘦巴巴的,國家的收購價格也低,所以算起來養(yǎng)豬并不能賺多少錢。
但是這對于上輩子搞過養(yǎng)殖的沈飛揚來說,這些都不是事,她有些眼光發(fā)綠的看著腳邊幾只老母雞,感覺好像生活有了盼頭。
為了自己以后的幸福生活,這幾只雞是一定要養(yǎng)好的。沈飛揚振作精神,拿起門后面的大掃帚就開始劃拉院子。
沈家分前院后院,前院主要就是養(yǎng)雞,后院是自留地,種點平時吃的菜什么的。
前院大約有個四五十平,左面堆了點柴火,都是些樹枝子,沈飛揚知道,這是沈云芳平時去山上放羊的時候順手撿回來的,留著平時做飯燒火用,院門外還有一個大的柴火垛子,家家都這么放,堆得老高,留著冬天燒火用的。右邊是半人高的雞窩,旁邊還用樹枝子扎了個小院,這是平時四只老母雞活動的地方,不知道為什么,現(xiàn)在那幾只雞卻能在院子里散步。院墻是石頭墻,這是當(dāng)年沈云芳的老爹還在的時候,和沈家兄弟幾個一起上山弄的石頭,所以沈家?guī)仔值艿膰鷫Χ际鞘^墻。
沈飛揚對這個一米多高的圍墻還是很滿意的,第一就是安全,以后就她一個女孩子在這住了,有這么個結(jié)實高大的圍墻在,從心里上就有一種安全感。再有就是可以隔絕一些人的視線,以后自己在家里搞點什么東西,也不能讓人一眼就看透不是。
現(xiàn)在石頭墻的一周,都被種上了窩瓜秧子,這個月份了,葉子都已經(jīng)脫落,就剩下幾顆綠皮大窩瓜窩在地上。
她把院里的雞糞掃到一起,然后在門后又找了個破簸箕,把雞糞都搓到里面,然后端著就去了后院。
沈云芳家算是真真正正的坐落在山腳下,整個村子,她家在村里的最北頭,緊靠著大山,順著她家后院的小路,走不到十分鐘就能進(jìn)山。
當(dāng)然她家門前也有條通往山里的路,只是從那條路上去,先到的是一個小山坡,那里是她經(jīng)常去放羊的地方。
因為在后面就是山了,沒有人家了,所以沈云芳家的后院比一般人家都大。
后院整個就是一大片菜地,順著房子的方向,縱橫有兩條小土路。
沈飛揚端著手里的簸箕,順著一條小土路往后院里面走去。
現(xiàn)在是十月中下旬了,地里已經(jīng)罷園了,就幾個留種的蔬菜還在枝頭掛著。
沈飛揚徑直往里走,盡頭就是茅房,和農(nóng)村所有茅房一樣,三面板子一面簾子,四面透風(fēng)。
她把簸箕里的雞糞都到了茅房旁邊的一個糞坑里,這里是漚肥用的。沈云芳家沒有豬圈,因為她家人口單薄,沒有勞動力養(yǎng)豬。

小碩鼠5030
這是我從我公公那里聽說的,他說他年輕那會(也就是七十年代初),村里每年都能分四百八十斤糧食,那家里天天還都得吃稀的,養(yǎng)雞從來沒人管過,隊里只要求每家都養(yǎng)豬。 我老媽說的和這個差不多,雞隨便養(yǎng),從來沒限制過,但是豬也沒有任務(wù)豬一說,都是隨便養(yǎng),我老媽是山東那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