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職業(yè)選手
許多幫派成員都經(jīng)歷過多次幫派火并,且為了能在斗獸場給自己搏得一個前程,刻苦提升自己的戰(zhàn)斗力。所以這些幫派分子都是十分優(yōu)秀的兵源。
下巢議會將他們派到戰(zhàn)場上與邪教徒戰(zhàn)斗,一定會大大減輕戰(zhàn)場上己方的壓力。但為何現(xiàn)在才將他們派上戰(zhàn)場,還只派出了一小部分成員,這背后其實有著種種原因。
首先就是某些幫派分子并不服從目前名義上領導著下巢的議會。一些幫派覺得自己是給頂尖貴族做事的,看不起這些中層官員。一些幫派鼠目寸光,只想著趁亂撈點好處,根本不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還有一部分幫派則是投入了混沌懷抱,在下巢里大搞破壞。
除此之外的幫派也并不都是聽話的乖寶寶。一些幫派按兵不動,只顧保全自己。一些幫派待價而沽,想要爭取一份高額的出場費。那些真正愿意聽議會指揮的幫派只有一小部分,但就連這一小部分議會也不能全部調用。
因為下巢如今面臨的情況不只是來自上巢的邪教徒,還有下巢本身的以及底巢的威脅。如今的下巢被兩面夾擊,上下開戰(zhàn),內(nèi)憂外患,一應俱全。
沒錯,下巢靠下的部分也燃起了戰(zhàn)火。底巢的那些變種人,食尸者,邪教徒都向著下巢發(fā)起了攻擊。
按理來說,這些底巢的罪犯渣滓們應該難以攻入下巢。因為在平時下巢對底巢就多有防備,將下巢與底巢完全隔離開來。就算有某些秘密小徑,也不會使得大量底巢居民涌入。
但那些投入混沌懷抱的幫派,唯恐天下不亂,開始破壞那些主要通道的防護,想要放底巢的人進來。這一行為成了戰(zhàn)爭的導火索,其余的幫派自然不會同意,此時的他們一致對外,決定先把邪教徒給干死,不能讓底巢的人上來搗亂。
不過這些松散的幫派根本沒有上下分明的結構,各自為戰(zhàn),難以有效的統(tǒng)一起來。他們在攻擊邪教徒的同時還防備著自己身邊的其他幫派,以防有人背后打黑槍,黑吃黑。
這些暴力分子確實對自己同類的底線有著十分清楚的認知。事實也證明了他們也并不是在杞人憂天。某些幫派確實由于利益或往日的仇恨而在背后捅起了刀子。
此時整個下巢的下方都亂成了一鍋粥。變種人、邪教徒、忠誠派、趁亂算舊賬的、搶奪資源的、反抗的工人、只想自保卻被卷入戰(zhàn)火的...大家打作一團,暈頭轉向,什么都顧不上了。
在這種情況下,議會怎么敢大量抽調幫派人手。這些幫派能夠在下面保持著現(xiàn)在的局面,沒讓底巢的人攻進來就已經(jīng)讓議會直呼幸運了。
抽調出眼下的一點人手,都讓議會心驚膽戰(zhàn),生怕打破了力量平衡,破壞下巢下面目前混亂十足卻又還算穩(wěn)定的混戰(zhàn)場面。
好在這些冒險被抽調出來的幫派分子確實十分精于巷戰(zhàn),使下巢上方的壓力小了不少,許多關鍵的戰(zhàn)略要點被他們一一拿下。
或許這得益于角斗場中的某種名為“大吉大利,今晚吃蟻牛肉”的游戲方式,舉辦方會事先在決斗場中布置、模擬各種真實場景,然后將角斗士們隨機分配到各個角落。在各種房屋、街道上會有舉辦方事先準備好的武器和防具,而角斗士們則需要找到并利用這些東西來奪得勝利。
這種角斗十分殘酷,往往數(shù)百名斗士只有一人或一支小隊取得勝利,當然奪得冠軍的報酬十分豐盛,并且能夠參與那些頂尖貴族所組織的晚宴,一起品嘗十分難處理但卻異常美味的蟻牛肉。這種待遇使得主動參加這種角斗游戲的人絡繹不絕。
為了奪得冠軍,各個幫派都組織著自己的成員進行訓練,從中挑選有天賦的種子選手,大力培養(yǎng),然后送去為他們自己,為培養(yǎng)他們的幫派取得豐厚的獎賞。
參與這種角斗的斗士往往不確定自己能遇見什么武器,并且奪得勝利的道路上需要在建筑群中進行不少的戰(zhàn)斗,所以這些經(jīng)過訓練的幫派分子有著各種武器使用經(jīng)驗,小隊配合十分默契,并在以往參加者的戰(zhàn)斗經(jīng)驗中總結出了一套有效的巷戰(zhàn)戰(zhàn)術。
建筑群中有著許多十分致命的拐角,街道兩側的墻壁阻礙著雙方的視線。許多下巢防衛(wèi)軍往往需要探頭觀察。如果正好有一支黑洞的槍口對著拐角警戒,那么像這種探頭觀察的動作使用者只有被“爆頭”一種下場。
在敵情不明的區(qū)域進行拐角觀察,無疑是對執(zhí)行者勇氣和智慧的雙重考驗。在戰(zhàn)況復雜多變的特殊環(huán)境下,延遲一秒往往就會給己方小隊帶來毀滅性的后果。
而這些幫派分子則保持著一個原則,頭部的暴露位置不能出現(xiàn)在敵人槍口所習慣指向的位置。
他們選擇臥姿探頭觀察。觀察前,他們會摘下頭盔,如果有的話,這是為了避免目標過大??此迫狈ΡWo,但在交戰(zhàn)距離一般發(fā)生在百米以內(nèi)的這種特殊環(huán)境下,一旦頭部被命中,戴不戴頭盔是沒有任何區(qū)別的。
他們蜷縮軀干前進到和墻角平行的位置后,將軀干調整到正常姿勢,就可以觀察到街道內(nèi)的戰(zhàn)況,并且這個位置是任何人都不可能直接瞄準的,即便有敵火直射,也可以在瞬間回到墻角后掩護自己。
觀察后要在第一時間報告敵情,或用手勢來指揮隊友的下一步行動。如果在拐角觀察中發(fā)現(xiàn)敵人,就必須進入下一步——拐角射擊。
在以4 人小分隊為單位的戰(zhàn)斗模式中,比較常見的方式是,小隊長以蹲姿緊貼墻壁,機槍長手持機槍面向墻壁站在拐角處,要盡量保證不提前暴露。這樣做的好處是,機槍手只需向外跨一步便能進入交火,將腿收回便能退回墻內(nèi)。
小隊長身后的一名隊員做好救援的準備,如小隊長或機槍手中彈受傷,需將其拉回墻角并頂替其位置繼續(xù)射擊,離墻角最遠的一名隊員則警戒整個小隊身后。
交火時,小隊長率先探頭射擊,盡量殺死或殺傷敵人。機槍手向外跨一步對敵人進行火力壓制,而小隊長則繼續(xù)“點殺”敵人。
然而,這種方式只適合敵人數(shù)量不多的情況。當敵人人數(shù)有好幾名以上時,這種作戰(zhàn)術對機槍手的生命將構成極大威脅。機槍手以站姿向敵人射擊無疑增加了被敵人擊中的幾率。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小隊長的拐角位置應讓位給機槍手,機槍手將機槍支架打開,以臥姿向敵人射擊,力求壓制住敵人火力。而小隊長則在機槍手身后蹲姿向敵人射擊,必要時可讓另一名隊員進入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