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節(jié) 左相姜恪
馮小寶會煉焦嗎?不會!他只會方法,可有方法就足夠了,唐家有足夠的力量將方法變成現(xiàn)實。
至于馮小寶告訴他們的煉焦工作環(huán)境惡劣,還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他們一點都沒有在意。
煉焦是奴仆們做的,環(huán)境污染,那就放遠一點,不在主城附近得了。
馮小寶告辭之后,唐家大佬們密密地商量了一通后,就馮小寶所講的兩件事分派職司,按馮小寶所講的做好保密工作(集中人手開發(fā),控制人手流動,外圍嚴密警戒),很快開始動工。
從此草原某處爐火徹夜通紅,黑煙遮天蔽日。
而在礦場周圍,自有鐵騎帶著狗群日夜巡邏,擅入者統(tǒng)統(tǒng)殺掉,藉此保守秘密。
唐家把持鐵礦生產(chǎn),打造兵器,大賺特賺,若干年之后,涼州給弄得烏煙瘴氣,此為后話了。
作為回報,唐家又送出了二百騎士充當(dāng)馮小寶的奴仆,但不入正軍,算是給他打雜和充當(dāng)后備。
同時還承諾將來,給他準備一萬騎的馬匹,供他使用!
唐家非常看好馮小寶,這小子有點象諸葛亮般多智近似妖,看過唐家情況即時有解決之道。
……
天為房、地作席,天氣由炎熱轉(zhuǎn)涼,正是出兵打仗時。
嵩陽縣折沖府的大纛高高豎起,軍成!
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八百精騎不是小數(shù)目,因此來自兵部的批文落下,馮小寶為嵩陽縣折沖府的權(quán)折沖都尉(最高長官),程伯喜和楊成獻分別為權(quán)左右果毅都尉。
權(quán)的意思是代行職責(zé),現(xiàn)在馮小寶們屬于功職未顯,唯有設(shè)置暫代職務(wù)。
八百壯士成四個方陣整整齊齊地排列在馮小寶面前,此時此刻,他心潮起伏,終于邁出了這一步,是吃粥還是吃飯,靠自己和靠兄弟們了。
“一團校尉范無傷出列!”
范無傷應(yīng)聲而出,馮小寶親自給他授旗,軍旗上寫著嵩陽縣折沖府壹團的字樣,馮小寶嚴肅地道:“給軍旗增添榮譽!”
范無傷的回答是:“人在旗在,我等必給軍旗增添榮耀!”
然后是程伯喜給二團授旗,由校尉單虎接旗;楊成獻給三團授旗,由校尉張慶接旗,最后是馮小寶的四團,馮小寶授旗,由校尉蔡君豪接旗。
馮小寶在四個團面前發(fā)表了熱情洋溢講話,對大家大談國仇家恨,講到大非川之?dāng)?,十萬唐軍一朝盡喪,如果不對吐蕃加以扼制,則大唐危矣,我等大唐子民該當(dāng)奮起。
他奮臂出袖,大聲呼喊道:“大唐萬歲,消滅吐蕃!”
軍人們跟隨著他呼喊:“大唐萬歲,消滅吐蕃?!?p> 聲音在草原上回蕩,久久不能平息,馮小寶把手一揮:“出發(fā)!”
……
上千騎兵上路,倒有一番聲勢,他們在大唐境內(nèi)行進,當(dāng)然沒有誰不長眼睛去阻滯他們,征集軍糧被給也很方便,不幾日功夫,到達征討吐蕃的大營所在地,也是左相姜恪帥帳所在地。。。河州。
為了防備吐蕃人,大唐本土(非安西都護府)的防御線從陽關(guān)起,經(jīng)沙州、肅州、鄯州、河州、洮州和岷州一線,其中河州是姜恪駐地。
理論上馮小寶的部隊去哪一個州都能打擊吐蕃,一些不求上進怕危險的家伙甚至躲去了涼州、原州、秦州等(二線)從事后勤支援任務(wù),反正都有功勞可拿,至于馮小寶,人強馬壯,信心爆棚,自然是湊到姜恪面前聽用了。
河州一帶,軍營并不甚多,倒是糧食營地非常多。
此地游騎兵來往穿棱,戒備深嚴,馮小寶大隊騎兵到來,立即引起注意,哪怕他們有兵部公文,滿嘴的洛陽京師口音,都是正宗漢人模樣,也給十里外止步,主將三人被引見大帥。
左相姜恪,是大大的歷史名人,是秦州上邽(甘肅天水)人,天水是個好地方啊,人杰地靈,有詩為贊:“天水夸英俊,涼州產(chǎn)異才。系從尚父出,術(shù)奉武侯來。大膽應(yīng)無懼,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漢將有余哀?!闭f的正是三國時期蜀國大將軍姜維,而大唐左相姜恪正是姜維的后人,祖父姜遠曾為秦州刺史,父姜宜誼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
現(xiàn)時大唐朝政中,姜恪為待中,閻立本為中書令,姜恪為左相,立本因善繪事(畫畫)而為右相,時人評論說:“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
姜恪知兵,接報說下州嵩陽縣折沖府派府兵前來參戰(zhàn),嵩陽縣其實連個下州都算不上,只屬州縣,但聽聞有足足一千騎(連馮小寶的奴仆也算上),還是河西馬居多,人均二三騎,這么豪奢的隊伍十分少見,既然朝中禁衛(wèi)軍也不過如此,居然是下州折沖府?!
接報后姜恪為之動容,立即抽空接見。
“馮小寶(程伯喜、楊成獻)參見大總管!”三位少年英豪見姜恪后行軍禮道。
大總管姜恪現(xiàn)在軍職是涼州道行軍大總管,生相儒雅,然而眼中精光電閃,智珠遠照。他雖以文臣行武事,卻分派有方,指揮得當(dāng),在薛仁貴兵敗后姜恪往前線收拾殘局,短短時間就穩(wěn)定了局勢,再與吐蕃軍相持,唐軍不落下風(fēng)!
帥帳屬官驗看過馮小寶部隊的兵部批文,確切無疑,再聽著三人洛陽口音,馮小寶有”自古英雄出少年“美譽,程伯喜是盧國公后人,楊成獻是軍中子弟,講述他們得朝廷恩許建軍,百姓厚贈資助,子民們踴躍從軍,往涼州訓(xùn)練三個月,皆為弓騎,可堪一戰(zhàn)時,姜恪拈須微笑:“皆吾大唐之千里駒也,我心甚慰?!?p> 他又考究馮小寶三人兵法,皆頭頭是道。
問起馮小寶三人軍中之事,一一分說,娓娓道來。
他們治軍雖然只得三個月,卻是實打?qū)嵉膸П?xùn)練作戰(zhàn),一絲不茍,已有經(jīng)驗,在同齡人中實屬鳳毛麟角。。。沒有多少個年青小子能夠象他們這么好命,如此年青就能帶上幾團人作戰(zhàn)!
說起來也算得程伯喜、楊成獻跟隨著馮小寶得大便宜,皇后及千金公主一心推馮小寶上位,程伯喜、楊成獻也跟隨著水漲船高。
馮小寶深諳一個好漢三個幫的道理,也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軍務(wù)對程伯喜、楊成獻絕無保留,大家輪換指揮部隊,從中汲取經(jīng)驗,因此程楊兩人同樣熟悉軍務(wù)。
聽得他們?nèi)说脑捇蛟S有些幼稚,但已經(jīng)難以可貴,更主要的是三人毫無世家大族子弟的臭脾氣,謙虛謹慎,能聽得進別人的話,還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姜恪極是歡喜,不禁道:“少年強則我大唐強,有此等少年,十年后必成軍中支柱,我軍后續(xù)無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