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說易之我有絕頂悟性

第二節(jié) 稚齡有神童

說易之我有絕頂悟性 媯柏辰 3274 2022-09-26 20:08:09

  默然已經(jīng)上學一個多月了,每天默然都很準時,雖然先生教的東西他都知道了,但是他每次都會很認真地聽著先生講解,有的時候先生也會把他單獨的叫到后面書房給他講一些比較深入的東西,但是更多的時候是默然自己在思考,他學會了沉默,經(jīng)常自己一個人跑到門前的溪水邊上坐著,用樹枝劃動著水流,一個六歲的孩子思考的樣子,不知道讓人怎么形容,但是他確然在思考。每天除了聽先生講一些道理和完成先生布置得一些作業(yè),他更多的時間是在思考,或者看爺爺書房里的書。

  就這樣時間過去了三年了,默然很認真地上完了啟蒙課程,要開始正式的學習經(jīng)史子集了,但是事實上,默然在這三年里不僅僅看完了爺爺書房里的書,也把老師的一些收藏看完了,不知道他有沒有理解,但是如果單說讀過的書他已經(jīng)不遜一個長者了,這才九歲啊。最近默然對方爺爺?shù)尼t(yī)術(shù)感起了興趣,經(jīng)常跑去看方爺爺給人治病,開始方先生還以為孩子只是好奇,可是慢慢發(fā)現(xiàn)默然看著他給人診治的時候很認真很仔細的樣子,這下方先生也來了興趣,給他拿了一本黃帝內(nèi)經(jīng),讓他自己看著,并且閑暇的時候給與指導。就這樣一個看一個指導,方先生居然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書已經(jīng)讓默然學完了。

  這一天默然又來方先生家,看書或者說聽方先生講解。方先生講完今天的病癥案例以后,似乎思考著什么,對默然說:“默然,方爺爺這幾天有些事情要仔細考慮考慮,你過幾天再來?!蹦稽c了點頭,離開方先生的家來到自己經(jīng)常呆著的個溪水邊,依然一邊思考一邊劃著水,這個習慣似乎已經(jīng)快三年了。默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不能說話,很多時候明明覺得自己可以說話的,可是到嘴邊就是說不出來,成了呀呀的聲音。最近默然也很少和小朋友嬉鬧了,大概是覺得自己長大了吧,很多孩子覺得很正常的游戲他確覺得索然無趣,所以更多的時間留給了思考。

  這一天方先生主動找到了他,讓他到他家去。到了方先生家以后,就看到方先生很鄭重的拿出了一個匣子,打開后取出了一卷帛書,對默然說到:“默然,這是我方氏傳至華佗祖師的青囊書,上載華佗祖師醫(yī)學心得,今天傳授給你,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希望你能夠秉持祖師的慈悲心用你學到的醫(yī)術(shù)濟世救人。這書你仔細看了,不要離開給你半天時間,中午就不要回去了在方爺爺這里吃飯?!?p>  華佗的青囊書果然博大精深,以前從沒有想過醫(yī)學可以這樣救人,讓默然震撼了一把,默然非常仔細地看著這本華佗祖師的青囊書,不管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統(tǒng)統(tǒng)得記在了心里。有些東西畢竟還小無法理解,但是看著方爺爺這么認真鄭重的神情他知道這是難得的機會。一個上午很快的過去了,默然已經(jīng)記下了青囊書的全部內(nèi)容,包括里面的一些圖畫注解,現(xiàn)在就是想讓他忘記都很難。下午方爺爺開始針對性的解答一些問題,但是很多問題方爺爺自己也不清楚,只是對默然說,讓他自己以后實踐,祖師的醫(yī)術(shù)太高深了,他自己也沒有完全理解,現(xiàn)在用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就這樣當年在外面行醫(yī)的時候已經(jīng)被譽為神醫(yī)了。

  這以后,就是經(jīng)常在一些小動物身上實踐他一些學自青囊書的醫(yī)學,比如經(jīng)常給一些折斷腿的狗狗綁上木條,給一些受傷的小鳥纏上布條等等。有的時候甚至對這猴子,學著他們的樣子,做著一些奇怪的動作,由此,溪竹翁偶然看到后就問他在干什么,他寫道,這是他學自方先生書里的五禽術(shù)。實際上這確實是那卷青囊書里的五禽術(shù)。說起來學這五禽術(shù)也是一個偶然,有一次他在溪水邊上劃著流水,看到對面有幾只猴子蹲在水邊喝水,他故意的用一個小石頭丟了一下那只猴子,那只猴子好像被驚了,轉(zhuǎn)身就跑,看著猴子那攀跑得動作似乎有一點熟悉的味道,仔細地想了一下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青囊書里寫的五禽術(shù)的猿戲,也許是孩子心性吧,他就想是不是我學了那個五禽術(shù)也可以像剛才那只猴子一樣靈活的蹦跳,而且還特別去問了方爺爺,方爺爺說這是一套祖師傳下來的練體健身之術(shù),并且給他詳細的講解了五禽術(shù)的練習方法,而他也正式的學會了五禽術(shù),每天都會對著這群猴子練他的五禽術(shù)。溪竹翁聽后笑了笑走開了,孩子嗎?畢竟有些孩子的心性的。

  練習了大概兩三個月,不知道這五禽術(shù)是不是真的可以和猴子一樣蹦跳靈活,但是默然覺得自己力氣大了許多,而且好像視力也強了不少,在黑夜里居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很遠的地方,為此還特別的去問了方爺爺,方爺爺聽后感慨不已,而默然再次被譽為天才,練習五禽術(shù)的天才。

  溪竹翁聽到以后,想了想,就叫過默然。

  對他道:“默然啊,你是不是很喜歡方爺爺那個五禽術(shù)?。俊?p>  “是啊,爺爺,那個五禽術(shù)真的很厲害的,我感覺自己力氣很大,眼睛也可以看到很遠”默然用筆寫道。

  “嗯,爺爺也有一種可以讓你力氣更大,眼睛看得更遠的東西,你想不想學?”溪竹翁想讓孫子開始學他孟家傳世的浩然正氣,總不能讓孩子學會了別人的,卻把自己家的東西給丟下了,那不是有點丟人了。

  “好啊,那是什么???是不是也是五禽術(shù)???”寫道。

  “當然不是五禽術(shù),這個比五禽術(shù)厲害多了,我們孟家傳自先祖孟子的浩然正氣。你學了就知道了。要好好學啊,不能偷懶,要不爺爺可是要請家法的??!”

  “好吧!”

  就這樣,溪竹翁傳起了孟家家傳的浩然正氣。這浩然正氣,講究養(yǎng)天地之正,成吾浩然之氣,不僅僅是一套簡單的養(yǎng)氣功法,甚至對平時言行也很講究,坐立行走無不謙然君子,語出必然至誠,心至必行至,這是一套非常高明的養(yǎng)氣方法,但是也正因為它要求的苛刻,包括孟家之人也很少能夠練到爐火純青之地。

  默然每天除了看書思考,就是練習那浩然之氣和五禽術(shù),當然有的時候也陪爺爺下下棋。五禽術(shù)進展很快,似乎越來越有感覺,但是浩然正氣,除了開始一段時間以外,則很少進展,去問爺爺,爺爺告訴他,這浩然正氣很厲害,但是也很難,要他用心揣摩,實際上原因則很簡單,因為很多東西浩然還小,還沒有經(jīng)歷過什么,還不知道什么叫浩然,什么是正,也就是還沒有明白孟家先祖那種為天下先的精神,為世間不平而奮起的氣概,這就很難有什么進展了,畢竟人可以聰明,甚至絕頂智慧,但是經(jīng)歷卻無法替代??墒俏迩菪g(shù)卻是更近于道家取法天地的神髓,更需要悟性和智慧的養(yǎng)身方法,所以浩然可以日有精進也不為奇怪了。

  這天爺爺又叫過他,給了他三本書《周易》《連山》《歸藏》。

  “默然,我們孟家乃傳世世家,不僅僅因為是孟圣之后,更因為孟家乃三易世家,也就是說孟家每一代先祖都是以易傳家,我在十五歲時正式由你太爺爺傳講三易,本來也應(yīng)該等你十五歲再給你傳講三易,但是你的情況比較特殊,爺爺三天后請過先祖,正式給你傳講三易。這三本書你這幾天先看著,記住了,不懂得爺爺以后會給你講。”

  三天后默然,溪竹翁,元儒三人祭拜先祖之后,由溪竹翁講解孟家家訓及孟家的光輝家史。

  家訓很簡單,就是心正,守正,持正,良言,良行,良身。這十二個就是家訓內(nèi)容,孟家子弟在外不論行止如何,但憑本心,只要能守持這十二個字,不易言不易行。簡單的說就是一切行止言行只問良心,只要心正行正,就不要輕易的改變言語和行為。

  家史就復雜了,從先祖孟子講起,再論及三世祖房德的易學成就,然后就是每代先祖在文章詞賦直到易學上的重要貢獻,當然也包括溪竹翁自己的貢獻了,而且這個是重點的重點,是要讓孫子知道且必須牢記的,他有一個偉大而且學問深博得爺爺。至于元儒那就沒有他的事了,他還不夠資格,可以理解。就這樣一講就是一天,要不是看著兒子依然睜大的眼睛,元儒差點以為兒子已經(jīng)睡著,因為他已經(jīng)快堅持不住了,好在天快黑了,又要吃晚飯了,也快解放了,元儒這么琢磨著。

  終于,在太陽的發(fā)出最后一抹暈紅之前,溪竹翁結(jié)束了他漫長的家史講解,元儒總結(jié)了一下,他父親講家史時的透徹,比給孩子講其他書要有力而且通透的多,旁證博引,就算比起父親給默然講解自己所有的那些藏書以及默然請教其他書籍問題或者涵義的時也沒有今天講家史這么透徹,那可不是一本兩本書啊,那可是好近萬冊的書啊,也就是父親這么博學之人,要是其他人很多書都聽都不一定聽過,但是,父親都一一給默然講解,自己也常常欽佩父親的博學之能,對父親能夠被同輩之人譽為“無不知”也深有體會,常有遠來之人求教父親一些生僻的問題和學問父親也總能一一為答。

  元儒心想自己有機會要向父親請教請教了,要不將來自己給自己的孫子講家史的時候如果沒有這么透徹且不耽誤了孩子。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