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劑“良藥”就是患者最初對學校的本能抗拒。
有了這種抗拒,自然就不會有后來的妥協(xié)與退行滿足,也就不存在疾病。
幾乎可以肯定,心理疾患者和心理素質較差的普通大眾,一定忘記了這種細微的本能抗拒。
所以他們會認為:迎合別人,向別人妥協(xié)是不可克服的。
就像有位男子,在生活中,總是過分迎合別人,而壓抑自己。
尤其是對待他的朋友和同學。
因為他害怕如果不去迎合他們,賴以為快樂的友情就會不復存在。
但是,他在深入了解心理歷程后,竟意外地發(fā)現(xiàn):在小學的時候,有位同學邀請他去家中玩;當時他并未像日后對待這位同學那樣,來者不拒、有求必應;而是淡定地拒絕了他的邀請;到后來甚至和他打起架來,也不愿去同學家玩。
……
回到主題上來。
誠然,在學校所受的意外驚嚇或許是最接近根源的病因;但是,如果按照嚴密的本能機制,當他受到驚嚇時,也應該會爆發(fā)相應的本能機制來抵抗。
為何會抵抗失???導致驚嚇對他造成如此大的影響?
這就要從他另一次驚嚇說起。
他能依稀記得:有一次,他隱約看見很多人進入他家中,步伐很匆忙和雜亂。
剛開始他以為這是一件熱鬧的喜事,還帶有一種好奇與愉悅。
但突然之間,這種好奇轉換為一種恐懼,他似乎感受到他的母親受到了某種威脅。(這就是他成年后,“三分鐘熱度”的根源。)
但是自己卻似被一種神秘力量所牽引,無法反抗那些人,保護母親。
這在以后也可以看出:一旦母親受到威脅,或者有受到威脅的可能,他都會瞠目結舌,行動遲緩,似乎有種力量阻止他保護母親。
具體來說是像有個障礙卡在喉嚨里,無法發(fā)出反抗的聲音。
所以,他從不愿和母親一同到熱鬧的地方去,就是害怕母親受到威脅,而他又無力保護。
他寧愿一個人在外面受苦,也不愿讓母親知道,來保護他。
他只希望母親躲在安全的家中,而不被外人騷擾。
有時他甚至想換一張臉,極端模仿起電視中那些“偶像”明星,以此防止別人看穿他的面目,然后聯(lián)想到他母親?!@是外貌強迫癥患者的特征。
這種本能反抗能力意外受阻,導致無力保護母親,會形成一種過早地向外界妥協(xié)的心理機制.(后面將會闡述)
有一次,他因和堂姐的一次爭吵,引得媽媽來保護他,導致堂姐和媽媽的爭吵.
看似平常的一次爭吵,卻引來了他內心巨大地轉變.
剛剛說過,他因為曾經的一次驚嚇,極端害怕媽媽和別人爭吵.
因為他的本能意外受阻,無力保護媽媽.
而這堂姐和媽媽的爭吵,就是他最不愿見到的一幕.
在無形中,他因本能保護力量的意外壓制,導致向媽媽的敵對——堂姐妥協(xié).
所以,當以后堂姐崇拜某個明星,他因妥協(xié)失去自我判斷,開始模仿她,也變得十分崇拜那個明星。
而當那個明星與另外一個明星之間有競爭,有可能失敗,他又極其隱秘地由恨轉愛,產生妥協(xié),轉向崇拜另外那個明星.
當某一天,他崇拜的這個明星產生了極端消極地行為,他竟也跟著極端消極起來,甚至引發(fā)了他的某種心理疾病.
他的心情似乎與偶像的心情連為一體,根本不可分離。
偶像的消極,直接導致他的消極,也根本無法排除。
他總是極易向“偶像”的對立面或消極面妥協(xié)。
現(xiàn)代社會中,那些為自己的“偶像”一擲萬金的狂熱粉絲何止少數(shù)?
極端者,“偶像”一句話,即便要他付出百萬、千萬,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
這根本就是“母親”的轉移。(轉移至“偶像”上)——一種維護“母愛”的本能。
只不過這種“保護母愛”的本能轉移到了沒有血緣關系的“偶像”身上。
造成了一種幾近生理的分裂性。
這就好像有人對他說:“連你的偶像這么優(yōu)秀和完美的人都逃不過那個宿命,你怎么可能逃脫?”
這是令患者對恢復健康快樂無望的深層原因。
他根本無法從所謂的“宿命論”中獨立出來,因為和崇拜“偶像”密不可分的“粉絲”心理,有數(shù)量成萬上億般強大的“共鳴”和“共識”。
不經過深層記憶,根本無法從那種“不良共識”中獨立出來。
可見,心理疾病就是如此隱秘至極地產生.
不經過深層分析,是根本無從發(fā)現(xiàn)的.
只能給患者以無力地安慰和勸說.
但是,問題要從全面的角度看:這種與母親的身心分離,有時又走向另一個極端——他甚至在快到初中年齡,去不遠地買東西的時候,都必須要媽媽陪著,以確保她的存在。可見,所謂的“偶像”只是從最初對媽媽的感情,不斷向外界轉移的產物。無怪乎人們對“偶像”的崇拜幾近瘋狂:為了追求某位“偶像”,不惜一擲千金。就像人們?yōu)樽非缶W游中的“強大人物”,可以投入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甚至可以為之醉生夢死。心理疾患者的疾病之所以無法擺脫,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是因為對“偶像”的深深沉迷;偶像的一言一行,似乎注定了他的一言一行,根本無法自主。就像此例,其實他只需回憶到最初反抗堂姐時的心態(tài),一切偶像的負面作用將不復存在。
回到主題:
上述就是我在前面所說的,身心與母親的分離狀態(tài)。
如果細心一點,就能發(fā)現(xiàn):
這次經歷與他抗拒進校同出一轍。
同樣是剛開始抱著美妙的好奇心,突然之間轉換為恐懼。
而且,這次經歷應先于在學校受到驚嚇的經歷。
因為保護母親最原始的本能機制,根據(jù)前面的分析也得知,保護母親就等于保護自己。
因為孩子與母親總是身心相連的。
原始的本能機制被壓制,
所以導致以后受到驚嚇也無法抵抗。
從此以后,他對鄰里的態(tài)度也開始轉變。
由最開始與人交流的好奇、探索,轉變?yōu)閷︵徖锏目咕堋?p> 后來性格突變后又對鄰里過分謙和。
由此可見那些雜亂的人群當中可能有他的鄰里。
這種抗拒導致他以后內向的性格,與人交流有障礙。
尤其看到嚴肅的人很害怕、緊張。甚至頭腦一片空白。
這與當時他印象中,進入他家中的那些表情嚴肅的人群有關。
但如果強行要他與人交流,他又會向那些人過度妥協(xié),演化為退行滿足,最后可能導致心理疾病。
但即便是如此晦澀,也能從他的本能中找出“良藥”來抵抗這次恐懼的經歷。
那就是他的一次夢魘——他突然從熟睡中彈起來,指著空中怒吼,然后又安心地躺下睡著。
這就是他潛意識反抗別人侵犯他母親的本能。
再強的力量也無法壓制住他這種保護本能。
這種本能的爆發(fā)還可以從他一個晦澀的癥狀中看出。
那就是他喜歡在書本中狹窄的字里行間寫字,而且想像能在這狹窄的空間寫出巨大的字。
這也是一種突破桎梏的本能力量。
只要記憶起這種力量,癥狀自然就被本能消于無形。
還有:
很多人曾經都有過魂牽夢繞的戀愛對象,擁有極其強大的占有欲,得不到對方就像魂丟了一樣。絕大多數(shù)人對于心儀對象的不得都無法釋懷。只有擁有強大內心的人,才能做到片葉不沾身。其中的秘密就在于——對某人的極端占有欲,實際源于一個極其細微、容易滿足的小愿望被遏制。這種感覺在睡夢中就能體現(xiàn)——當一個人在睡眠狀態(tài)下口渴,他的夢能夸張到置身于無盡火海之中。只需喝口水,看似令人絕望的火海,將不復存在。
所以,患者,尤其是強迫癥患者,往往容易鉆牛角尖。
就是因為把這些細微至極的正常本能忘記了,才會去鉆那些細微至極的陰暗。
就如開頭所說的,患者突然產生一種莫明其妙的怪異思維,一定是遺忘了與之相對的另一種正常記憶。
本能的抵抗與免疫機制終于找到了!這幾乎是質的突破。
疾病的康復似乎再也不需要依賴心理分析者,而他自己能夠生活得游刃有余。
事實也應是如此。
但是,人的本能不只是心理,還包括生理,只有身心相融的本能,才是本質的本能。
現(xiàn)在就是要將心理本能與生理本能相連結,達到身心合一。
只要身體在,心理健康的持續(xù)也就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