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壽最近心里慌的緊,因為東風調,在前面紅山修了出路后,緊接著就是蘇謙墨的東風調。不算王啟明留下的那首閑詞中他都看到了這兩個詞,是巧合?可他總感覺不踏實。
“江亭草監(jiān)水如墨,
窗外雪!關門仍落,
稍稍微寒入。
舉杯嘆出路!
斯人逝又添新土,聽者右,空屠城。
舍不得,
萬里秀色盡埋于江山畫卷。
一夜東風,風猛雪稠!
多少春夢如煙云凡愁成一地紅土?!?p> 是??!現(xiàn)在看這首詞,從意境上看,還是王啟明站在自己的江亭草監(jiān),觀雪景后,因好友黃仁道的死而惋惜,從而心生退隱的閑詞呀!
可其中的‘出路’‘東風調’、、、、哎!這個王啟明,真是走了都不得安生。
桿子于行省的懷南府,這幾天黃永烈晚上幾乎徹夜難眠。圣都人入侵黃瑤南也,剛剛組建的義勇軍、豫南軍、啟東軍幾乎是全滅,南也一線黃瑤人可謂是潰不成軍。就連同與南也交界的顧竹,黃西軍、戍京衛(wèi)隊也損失不小。短短的十數(shù)天,黃瑤有近20萬軍隊被圣都打散,然后屠殺,更讓人氣憤的上圣都人一路屠城。
現(xiàn)在帝國右相秦道明已經(jīng)幾次給他來信,要求黃永烈出面勸說皇帝早點遷都懷南。信中所述大有圣都人已經(jīng)過了容關,兵逼帝都的緊迫。
遷都!這個秦道明虧他也能想的出來,先不說京都大小衙門,就苦圣城這座北大陸最大的糧庫,估計皇帝前腳走,后腳就會有各國以各種理由搶著來啃這塊最肥的骨頭。不遷都,圣都人還不見得拼了老本打過容關,要是一遷都,黃永烈敢保,圣都人會像聞到腥味的野獸,沒命的撲了上來。
皇帝弟弟平時沒看出來,這次倒是有幾分黃家男兒的血性。
黃永烈一個人看著地圖,南也地形多山地,圣都人本身就擅長山地作戰(zhàn),尤其是**盾兵,北大陸排名第4的古基軍團山地打擊能力相當?shù)膬疵停?0多年前劉那坡曾經(jīng)和古基軍團交過手,在好望城,劉那坡13萬大軍死守好望城,圣都古基軍團圍城攻堅7個月,要不是當時父親親率大軍拼死打開北可子府,估計現(xiàn)在的劉那坡也已經(jīng)做古。也就是那場戰(zhàn)役,劉那坡被北大陸稱為守城第一將。黃瑤人也習慣叫劉那坡鐵守。
古基軍團共分6部,地、水、火、風、滅、空。
空部是六部之首,人數(shù)最少,也就3000不到,是典型的空中打擊軍,隊員每人都配有華鸚坐騎,低空飛行700米。武器配置是硬弓、短劍、每人標準帶箭一壺,三十支。由于是從高空俯射,有效傷害在350米內(nèi)最佳。
其他五部各有8萬人左右,古基軍團是圣都人最精銳的部隊,軍團長就是皇帝本人。可以說滅了圣都的古基軍,也就等于滅了圣都帝國。
圣都人偷襲顧竹的就是古基軍團的風部偏將葉銘。葉銘旗下也不過5000兵馬,論山地埋伏、遠程奔襲、是精銳中的精銳。
現(xiàn)在帝都能戰(zhàn)之人已無,以前劉那坡手里的皇城守衛(wèi)軍已無當年之勇。要是葉銘再來一次偷襲容關什么的,還正不敢?,F(xiàn)在苦圣城里的那幫人能防住。
一旦苦圣城有所閃失,黃瑤地處北大陸的中心,幾乎和每個國家都接壤。到時候就是他帶黃彪軍丟下桿子于不管,全線舉兵也未見的能震懾住這幫豺狼虎豹。
不能再等下去了,現(xiàn)在自己應該坐鎮(zhèn)帝都。一來安撫紛亂的民心,二來也能震懾圣都人。
十三年前,黃永烈因怒殺了叔父黃陵壽的小舅子——蘇磊,被宗人府流放,臨行時,帝國四大能臣之一的不算王啟明給自己補了一卦,卦書上說,100歲以內(nèi)自己不可踏進苦圣城一步,否則百日之內(nèi)必有血光之災。從那以后自己就再沒回過帝都。
黃永烈對不算王啟明補的卦深信不疑,王啟明本身是帝國能臣不說,其推算過去預測未來的能力黃永烈是親有體會。帝國348年,王啟明當時還只是一吏部通判,就預測了3年內(nèi)黃瑤欠收。結果,349年一場蝗災黃瑤糧食收成不足以往3成。350年6月飛雪,收成更是慘淡。351年收成也還可以,可平山王黃陵壽在風雪帝國,當街驚馬把風雪帝國元老會,北大陸第一高手——丹特爾的嫡孫給撞了個殘廢。當時要不是他跑的快,丹特爾又不在風雪帝國,平山王能不能回來都兩說。事后就是沒玩沒了的賠償,當年收成幾乎全陪進去都不夠。
356年父親去東樹坡平亂,當時自己親隨,王啟明給了父親三個密函。
第一個要父親過了黃東打開,過了黃東后,先帝打開第一個密函,密函中要他們改道向南,先打榆樹坡。先帝照做,打下榆樹坡后才知道,當時的叛將呂二仁和當時黃瑤的軍部刑首譚子青是親兄弟。譚子青從小被呂家送于好友譚信收養(yǎng),所以二人不同姓。
在他們從帝都出發(fā)時譚子青就放了消息鳥出去,在黃東到東樹坡惠城的麥爾嶺沿線,呂二仁布下了17萬藤甲軍,時值秋天,想一把火把先帝燒死在滿山遍野的秋草中,可他們千算萬算也沒算到,先帝30萬大軍會改道繞遠向南先打惠城。也因此先帝躲過一劫。
第二個密函是要先帝在打下東樹坡省的省府東京城后打開。
打下東京城,先帝打開,密函上寫著9月初三。當天就是九月初三。
第三封密函,王啟明說陛下什么時候想返回京都就打開。打下東京,平定東部叛亂,斬殺叛將呂二仁,東樹坡事基本已了。先帝打開第三個密函,上寫,拿下段橋、謝城、里樹溝、簽銀馬條約,可保你東部20年不亂。
先帝照做,果然東部聯(lián)盟抵擋不住帝國30多萬大軍的鐵蹄,于當年10月4日在銀馬城簽下銀馬協(xié)定。第一次劃清東部黃瑤邊境,歷時不到半月。
現(xiàn)在自己已經(jīng)98歲高齡,去?還是留?
去有可能自己百日后、、、、、、
不去,那帝國數(shù)以億萬計的黎民百姓、黃氏江山、萬一有個閃失!我黃永烈何以心安?
黃瑤帝國歷380年1月22日,駐扎在黃瑤西部的黃彪軍樸原部,黃永烈麾下六重將之首,率隊穿過黃西,直撲南也的刑天府。接著黃帥黃永烈移帳苦圣城的消息傳遍京都。
在黃永烈移帳苦圣城的消息傳出不久,圣都大軍放棄了顧竹城以及附近的開闊地域,全部布防于南部的山地地帶。同時圣都的古基軍團火部,北大陸最年輕的名將——云鶴,率火部全軍8萬進駐黃瑤南也好望城。
一路穿過桿子于縱橫交錯的大城小鎮(zhèn),黃永烈進入黃西地界。騎在愛馬‘騰云’的背上,心中別有一番滋味,已經(jīng)十數(shù)年沒出懷南了,看著一片鵝黃色的山川,西風烈烈。
也不知未來迎接自己的將會是什么?災難?死亡?還是王啟明會錯算了這一次?
不管怎么,圣都人在屠殺黃瑤的黎民,在侵吞黃氏的土地,這些就像鉆入他心中的螞蟻,無時不讓他覺得難受,以至于羞愧。
與其躲在懷南,讓這羞愧把自己折磨死,還不如坦坦蕩蕩回帝都以求心安,縱然死,已無悔。
黃永烈手打望眼,穿過蒙蒙山霧望向帝都苦圣城的方向,然后打馬疾馳,身后只800親兵也趕緊夾馬追鐙,眾人一會功夫就消失在遠處的地平線上,只留下一地馬糞滾滾黃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