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成了
回去的路上蘇魚沒有說話,蘇老二受不了閨女的樣子,只得跟著想什么管子,他以前有沒有見過,可想來想去管子沒想到,自個急了一腦門的汗。
下雨天沒人來鎮(zhèn)上,村里的牛車就坐了父女二人,見兩人如此,搞得趕車的余老頭都不敢說話,生怕觸了兩人的霉頭。
回到家,蘇魚沒跟蓮氏打招呼,自個回屋關(guān)了門。
“當(dāng)家的,魚兒這是咋了?”
“今天去鎮(zhèn)上買東西沒買到,心情不大好?!?p> “魚兒要買啥買不到?”
“我也搞不清楚,好像是跟麥秸稈一樣的管子,還要透明的?!?p> 透明的管子,以前怎么沒見過?蓮氏知道麥秸稈是空的,當(dāng)家的說的管子跟麥秸稈差不多,但要透明的,這就有點難辦。
到了晚上吃飯,蓮氏去喊,蘇魚才從屋里出來,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閨女,咱不想了,興許根本就沒有你說的管子。”
“有的,只是我還沒找到?!?p> 蘇魚肯定的道。
“行吧,可就算有咱們這地沒有那也買不到啊?!?p> 可不是,蘇魚又嘆了口氣。
“要不魚兒試試油紙?我記得油紙是透明的,把它卷起來不就成了根管子?!?p> 聽到自家娘的話,蘇魚猛拍大腿,因著用力過猛,疼得呲牙咧嘴。
“你這孩子,下手也沒個輕重?!?p> “沒事的娘,你可幫了我大忙,我太高興了?!?p> 蘇魚說著,興奮的上前摟著蓮氏的脖子撒嬌,這一慕看得蘇老二嫉妒不已,閨女大了就是有一點不好,跟他這個當(dāng)?shù)纳荨?p> 蘇魚:誰還不是個寶寶,她三十歲怎么了。
今天在街上逛的時候,不是沒有見到雜貨鋪里面有賣油紙的,她咋就想不到呢,想到這蘇魚懊惱的拍了拍自己的頭。
蘇魚高興,一家子也跟著高興,蘇勝除外,在家里,他一直都是冷冷淡淡的態(tài)度。
第二天,父女兩個又去了一次鎮(zhèn)上,買了蘇魚心心念念的油紙?;氐郊?,蘇魚用剪刀剪下一小塊卷起,用在雜貨鋪里面買的魚膠給粘牢。
東西備齊,蘇魚打算試驗一番,拿來兩個碗,一個碗里倒了涼水,一個碗里倒了熱水。再在瓷瓶里倒八分滿的水,水里灑上點紅色顏料,用油紙卷成的管子插在正中,邊上用布條堵上。
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候,把瓷瓶放到冷水的碗里沒反應(yīng),接著又把瓷瓶放到熱水的碗里,見沒反應(yīng),蘇魚眼睛都快瞪圓了。不是吧,難道不成?就在快要放棄的時候,正中管里的紅慢慢升了起來。
“成了!”
蘇魚高興地跳了起來,真是太好了。
等蘇魚試驗好的時候雨也停了,天難得的見了太陽。蘇老二急吼吼的就去村里喊人,前面下雨的時候要找哪些人,找?guī)讉€,去哪幾家買土基,早就已經(jīng)是說好了的事,不多會人就聚在蘇家院子旁,怕這天又要下雨,蘇老二找人也不吝嗇,直接就找了二十個干活的好手,買了土基的三家一車車用板車推來。
一伙人熱火朝天就開干,村里基本上哪家蓋房蓋的都是土基房,每年到了農(nóng)閑沒事干的時候,就有人家打了土基存起來,等自家要蓋房子的時候可以用。
土基的原理也很簡單,一個簡易的長方木框,把泥巴跟稻草碎混合在一起攪拌均勻,放到木框里壓實,等把木框提起來土基就成了,只是剛做好的土基不能暴曬,只能慢慢陰干,雖簡單但卻費時,蘇家做是來不及了,所以只得跟村里人買。
再一個就是屋頂上的木料,這個就更不用愁了,蘇家就在山腳下,七八個壯漢手里拿著刀就上山,個把時辰,一個個扛著一根大腿粗的木頭就下了山。蘇家蓋的土屋不大,不需要多少木頭,七八個人跑了兩趟,也就把木頭給湊齊了。
剩下的人就在蘇家挖準(zhǔn)備蓋房的地基,挖地基是個體力活,十幾個人挖了一天才把地基挖好。
蘇家地方實在太窄,蘇老二招人的時候就說好了,每人每天二十五文不供飯,這個價錢很公道,而且來干活的都是村里人,中午回家吃飯也不麻煩。
蓋房的時候,蘇魚是整天求爺爺告奶奶,求老天別下雨,再來一場也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時候。
屋子簡單建的也快,三五天的功夫就建好了,再就是砌火墻,火墻這東西沒經(jīng)驗的還真砌不好,興陽府處在南北交界,這里生活的人既有北方的習(xí)慣,也有南方的習(xí)慣,火墻也有人砌,不過砌的人家不多。
蘇老二打聽到鄰村有一個老師傅,砌的火墻格外好,上門去請人來給搭個火墻,雨季也沒啥活,那老師傅很痛快就應(yīng)了,第二天就上門給蘇家砌火墻。
蘇魚以前只是聽說但沒見過,出于好奇,還專門在旁邊看了看,火墻的原理也挺簡單,兩排磚的中間留下一巴掌的寬度,砌上兩層磚再把上面封上,邊上留一個口子,再往上砌兩層封頂,再在另一邊留出口,兩堵墻中間行成一個S形的通道,最上面連接屋頂處砌個煙囪,墻邊搭個灶臺,燒火時熱氣在墻里產(chǎn)生熱量,最后的煙從煙囪出去。
砌墻不能用土基,蘇老二去附近的磚廠拉了些來,忙忙活活七八天,屋子終是建好了。
蘇家建房的時候招人只說要蓋房子,沒說是要干啥,村民們一直都以為是蘇家要自個住,畢竟村里人家哪家蓋房也沒多講究,土基攢夠農(nóng)閑時,再在屋子旁邊加蓋上一間,日積月累下來,就行成了一座小院,很少有人家一次性蓋一座院子的,主要還是沒錢。
過了好些日子,也沒見蘇家一家子搬進(jìn)去,便有那好事的村民忍不住問。
“老二啊,你家這屋子蓋了好幾天了,怎么不搬進(jìn)去?”
“叔,這不是用來住的,這不馬上秋收之后天氣就轉(zhuǎn)涼了,你也知道我是做雞苗鴨苗生意,那小東西最不經(jīng)凍,我家蓋這屋子是專門給雞鴨苗準(zhǔn)備的?!?p> “啥!”
村民都驚呆了,蘇家人的腦子抽風(fēng)了吧,自家住的屋子啥樣心里沒點數(shù),好的給那些個小畜生處,自家住的破破爛爛。
蘇老二也不管別人是咋想的,有人問他就這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