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勞作一年的收成
第二天,柳月難得沒有賴床,在沈鈴安敲門前就穿戴整齊了。
沈鈴安正揉著惺忪睡眼的敲門叫嫂嫂起床,見柳月出來還有些驚訝:“呀,嫂嫂你已經起了。”
柳月為了給崽子們投喂早飯,每天都堅持和沈家一樣的作息,卯時起床(也就是早上五點)。但由于懶癌作祟,永遠都是沈家兄妹都洗漱好了,她才堪堪爬起來。
沈鈴安都習慣每天來叫嫂嫂起床了。
所以,驟然見到不賴床的嫂嫂,沈鈴安表示很驚訝。
柳月難得在大清早精神抖擻:“因為今天要進城呀!”
小女孩是不會等女人對逛街的熱愛的,尤其是要去一起全新的、從未去過的地方逛街!購物之魂熊熊燃燒??!
柳月心情大好,捏了捏沈鈴安圓潤了一點的臉,拉著她的手一起到后院的水井旁刷牙。她在穿來的第二天晚上就給三人普及了牙刷和牙膏,并強烈要求所有人一天刷牙兩次,保持牙齒的健康和清潔。
雖說入鄉(xiāng)應該隨俗,但是她既然有條件,就應該讓孩子們養(yǎng)成更好的生活習慣嘛。再則,她現在每天都讓崽子們攝入了大量的油水,對牙齒的負擔加重,要是不好好護理的話,就會容易爛牙,這么漂亮可愛的崽子們要是一張嘴滿是蛀牙多難看啊。
沈清彥和沈宜修起的更早,吃食已經出門找老李頭租牛車了。
車的事是沈清彥昨晚就跟老李頭說好的,給了對方一百文的租賃費。
柳月空有一鐲子的物資,一個兒銅板都沒有,只好讓沈清彥先行墊付,等進了城當了她之前在現代買的金鐲子,就有初始創(chuàng)業(yè)基金。
最好是能套現個三四十兩銀子,這樣她們還能買輛牛車,之后進城也方便點,每回都租車既費人情又費錢,走路的話柳月又怕自己的腿會廢掉。
所以,解決交通工具的問題是她創(chuàng)業(yè)的重中之重!
柳月和沈鈴安洗漱完,便出門去尋沈清彥了。
本來沈清彥是只打算帶上三弟進城的,但由于現在加了柳月又租了牛車,所以沈清彥干脆把沈鈴安也給帶上了。
全家一起進城!
沈清彥剛巧整理好米袋,他們要賣的米多,整個牛車上碼滿了米袋,只在四邊留下了四個小角落給她們坐。
柳月也不嫌棄,一眼就選定了右后方的小角落,沈鈴安坐在她左側。另外兩個在前方負責駕車。
為了趕時間,他們今天的早餐時間改在了路上,柳月便給每人準備了四個大肉包,一份三明治和一杯牛奶,好吃,頂飽還省事。
等柳月吃完早飯,看倦了沿途風景,靠在米袋上又睡了一覺,老李頭家那頭慢悠悠的老牛終于晃蕩到了城門口。
十幾米高的城墻佇立在柳月面前,古樸雄厚的氣息鋪面而來,震撼到讓柳月有些失語。柳月之前也去過古城旅游,但是經過商業(yè)修葺的城池是不具有這種風霜感的。
城門兩邊立著兩排戎裝士兵,負責保衛(wèi)城池安全。
排了大概一炷香的隊,在每人繳納了五文錢的入城費之后,他們就順利進城了。
城里的建筑不像村里那樣草屋、土屋、青磚房魚龍混雜在一起,而是清一色的磚石房,道路也整潔平整,正對著城門的這條街道是都是商鋪,琳瑯滿目,看的柳月眼花。
沈清彥先是趕著牛車到了米鋪,將車上的糧食都賣了。
米鋪的伙計認識他們,直徑叫他們將米袋搬到后院稱重,柳月腿腳不便就留在了大廳。趁機觀察起了米鋪的物價。
米鋪糧食的種類很豐富,從二十三文一斤的精米,二十文一斤的白面、十六文一斤的黃面、到十二文一斤陳米、十文一斤的糙米都有。
若是按照一文錢等于現代的五毛錢來算的話,古代的糧食價格要比現代高個十倍,要是她們隨意穿梭時空,就當個糧食中間商她也很賺上不少。
柳月還看見了一些獨數古古代的特色糧食:糠,五文一斤。
柳月咂舌,在現代糠可是豬都不太愿意吃的東西,什么樣的人才會買糠??!
米鋪的掌柜是個身寬體胖的瞇瞇眼,懶散的坐在太師椅上看著沈清彥和沈景城將米放到稱上稱重,手指在算盤上撥動算珠。
“你們家米不錯,我按照十八文一斤算,一共是十五兩六百六十文?!?p> 這未免也太少了,柳月有些愕然。這可不是產量富裕的現代,一畝地種出來一百八十斤的糧食已經算是高產了,沈家的五畝地一共收獲了八百七十斤大米可謂是大豐收了。
但這樣的大豐收居然只能換取十幾兩銀子,
這可是沈家勞作了整整一年的收獲,居然才賣出了這么點錢。而這筆銀子將是沈家未來一年的開銷。
要知道在古裝劇,古言小說中那些男主為女主送根簪子就要上千兩,那得種多少斤稻谷才行?一根簪子就需要百戶的農民勞作一年才行。
這貧富差距,可真是.......
再者,沈家掙了十五兩銀子這還是建立在沈清彥本身是個秀才,免了賦稅,加上因為柳月里有物資,所以沈家沒留余糧的情況下,那些普通的勞作家庭勞作一年下來,到手不過十兩銀子?
怪不得沈家之前連白米都舍不得吃,這換做誰也舍不得那么奢侈?。?p> 古代底層農民的生活實在是太艱苦了。
柳月愈發(fā)堅定了要掙錢的想法。
沈清彥對這筆銀子還挺滿意的,將錢收進荷包,便拱手要告辭。
米鋪的徐掌柜卻又問了句:“你不買點東西嗎?”
通常來賣米的農戶們在買了自家種的精米后,會花錢買一些陳米、糙米帶回家,徐掌柜做慣了兩筆買賣,突然碰上個單筆的生意,不免有些奇怪。
柳月可是空間里有幾十噸大米的人,自然不愿意讓沈清彥花掉自己來之不易的銀子,含糊的說了句家里的糧食還有剩余就拉著沈清彥出來了。
賣完米,沈清彥要去官府給柳月辦理戶籍,因為不知道辦理到底需要多長時間,便沒讓柳月她們跟著,而是沈景城駕車帶柳月去書院找沈景城,讓他后天書院放假時回家。
至于為什么要回家?
自然是因著,沈清彥和柳月預計在后日辦理婚宴。
雙方約定了在城門口的那顆柳樹前匯合后,便分道揚鑣了。